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2018-04-18 20:45:34)
标签:

财经

历史

旅游

收藏

文化

分类: 冀商历史百题


 “世界陶瓷源于中国,中国白瓷源于邢窑。”河北内丘被称为“中国白瓷发祥地”。

邢窑,即邢州瓷窑。隋、唐、五代、宋、金时的邢州,大致相当于今邢台市大部,治所在邢台,元代中统三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旌表邢州大治之功,升顺德府。至元二年改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又改顺德府,清沿袭明制。民国初年撤府存县,1945年邢台解放,顺德道撤销设邢台市至今。

邢台市所辖内丘、临城、邢台县,都有邢州窑瓷窑的遗址。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临城县的邢窑博物馆

20044月,英国《独立报》发表长篇文章《1200年前的沉船宝藏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讲述了发现“黑石号”的传奇故事:德国人沃特法,从东南亚海域打捞出了价值连城的沉船珍宝,从而拥有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财富。其中1998年他发现了一艘沉船,将其命名为“黑石号”。打捞发现67000多件中国瓷器,其中有邢窑瓷器100多件。在众多窑口的瓷器中,唯有邢窑瓷器少有因海水侵蚀胎釉剥落的现象,让世界明白了中国瓷器的品质,考古工作者一致认为“邢瓷天下第一”。
    
邢窑从北朝兴起,与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建都襄国(邢台)有关。到元代随着统治者崇尚青花瓷的需求和审美的变革,邢窑瓷器逐渐衰落并大部分尘封地下,历经八百多年风雨历程。

在中国丝绸之路/瓷器之路最繁盛时期,一批批精美“类雪”“类银”的白瓷器,沿着丝绸之路运到长安、洛阳,沿着悠远的海上丝绸之路和瓷器之路,运销世界各地。

邢州瓷窑是唐代七大名窑之一,唐代《乐府杂录》记载一个有声音的场面:唐大中初,乐师郭道源用“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盘击之,其音妙于万方。”把邢窑瓷器和越窑青瓷共十二个放在一起,倒进不同量的水,用作乐器演奏,发出编磬一样的声音,这说明邢瓷的质量之高,敲击有金石之音。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唐代邢窑“盈”字款白瓷罐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谈到邢瓷的釉色时,用了“类雪、类银”的评价。就茶具的品质来说,有人认为“或以邢州处越州之上。”而陆羽认为各有所长,认为就色泽而论“越瓷如玉,邢瓷如银;越瓷类冰,邢瓷类雪”。

《阳敬壶录》中也说:“品茶用瓯,白瓷为良,素瓷传静夜,气满闲轩庭”。

在大唐王朝,越窑、邢窑的瓷器是国之经典、瓷器上品,成为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最经典、最精美的中国瓷器。

《唐六典》卷三记载的河北道贡赋,就有“邢州瓷器。宋代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九载:“邢州钜鹿郡,土贡丝、布、磁器”。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九邢州土产,首位是“白瓷器”。《宋史·地理志》“信德府……本邢州。贡绢、白瓷…”。

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说:“中丘白瓷,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中丘,即今河北邢台市内丘县。《全唐诗》收录了徐慎的一首诗,形容内丘瓷窑的规模“烘透内丘城”,意思是瓷窑的炉火,把整个内丘城烤得红红火火。



      1988
年,内丘西关北邢窑遗址的考古发掘轰动了中外,这里发现了考古界一直寻找的透影瓷,让世人初识这种高级细白瓷的本来面目,证明邢窑在隋代已经烧制“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细洁透影瓷。

九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写了一部《东游记》,其中记述:中国人用瓷土烧制成白瓷,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的液体。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它是邢窑白瓷,但就当时的白瓷工艺而言,非邢窑莫属。因此,学者们都坚信苏莱曼所记的唐朝中国人所烧的这种白瓷,就是邢窑透影白瓷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邢窑透影瓷器
   
“透影瓷”,顾名思义,就是半透明的瓷器。薄胎、胎细、瓷化程度高、高温不变形。经测量这种瓷胎釉相加最薄处约0.7毫米,透影效果良好。个别器物内壁还装饰了刻划、贴塑、模印等纹饰,更显得高贵、华丽。
 
   白瓷的烧制成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同时,邢州白瓷,也是冀商文明的一个里程碑,是最早运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珍品之一。从北朝邺城到隋唐长安,中国最早进入西亚、欧洲的瓷器,就是邢窑的青釉瓷及白瓷,是推动西方贵族餐饮器革命的动力之一。

北朝青釉古罗马神话纹饰扁壶,出于邢窑遗址,证明邢窑青釉瓷在北朝时期,就为丝绸之路另一端异域烧制瓷器。邢窑遗址出土的隋朝白瓷贴花钵,带有西亚特点,是外销瓷器。且这件白瓷器贴花装饰的纹饰,与沧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北朝青釉瓷龙首贴花尊非常相似,由此证明,北朝时期,这种贴花纹饰的异域风格的瓷器,就是邢窑所烧。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临城县邢窑出土的为欧洲烧制的西方神话人物青釉扁壶。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邢窑的隋代贴花白瓷钵和唐代欧洲白陶俑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博物馆收藏的邢窑唐宋时期的经典瓷器
冀商百题12·邢州白瓷肇兴与繁荣

 




上海博物馆古陶瓷陈列室的一件唐代邢窑白瓷“盈”字粉盒,高7.2厘米,口径15.7厘米,扁圆状,乳白色,盖沿还有斜角,可开合,底上刻“盈”字。胎质细腻致密,极其坚硬,瓷化程度很高,叩之有金石声。

在邢窑遗址,出土了一批器物底部或盖上阴刻“盈”、“官”、“翰林”等官窑标记的字款,还有“昌”、“高”、“上”、“大”及姓氏字款。

“官”字款是官府“公用器”及“土贡”瓷器, “盈”字款是唐朝皇家 “大盈库”的字号,唐玄宗李隆基设立,一直延到唐朝灭亡,入奉“大盈库”的白瓷是邢窑最精美的瓷器,胎釉洁白如雪、光润如玉,表现了大唐“文盛丰盈、以白为美、以玉修德、空白至道”的人文境界。在陕西博物院展出的三件“盈”字款白瓷器物,都是大明宫藏品,都来自邢窑。

 “翰林”之类款,是一些衙门定制的瓷器。邢窑还发现“弘字款”的瓷器,是“弘文馆”定制,而不是唐孝宗李弘使用的瓷器。

 

 因为邢窑白瓷在盛唐时期无以伦比的地位,所以被国内外收藏家所追捧。
 
 
唐代诗人薛能在《夏日青龙寺寻僧》诗中留下 “凉风盈夏扇,蜀茗半邢瓯。”名句,描述长安寺庙老和尚摇着扇子,用邢窑瓷器饮用四川名茶的场景。

大唐都城长安多处遗址多次出土邢窑白瓷,数量可观,与《唐六典》、《新唐书·地理志》等“邢州土贡瓷器”记载相一致。在浙江、广东等唐宋时期的大型贵族墓葬中也有发现邢窑瓷器,唐代著名的扬州港也出土过不少邢窑瓷器。

在国外的日本、埃及、伊朗、伊拉克、沙特、巴基斯坦、印尼等地遗址中都有邢窑瓷器的发现,而美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王宫及国家博物馆都有收藏,这些都是邢窑瓷器沿着丝绸之路和上海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的证据。

在日本的奈良、京都、福冈、熊谷等地,都出土了唐代以来的邢窑白瓷器物, 1970年京都是下京区七条唐桥西寺遗址出土了35片白瓷。1975年在日本天禄四年(973年)烧毁的奈良药师寺僧房遗址出土一件唐代白瓷器。1976年在宫城县贺城市多贺城古遗址也发现了邢窑白瓷。日本的考古证明,早在公元973年以前,唐代白瓷就传入日本。

在埃及的福斯塔特幕帐城遗址,出土了大量唐代中国瓷器,包括越窑青瓷、唐三彩、和邢窑白瓷以及长沙窑的瓷器。证明唐代中国邢窑的白瓷已经传入北非地区。丛北朝到隋唐时期,邢州白瓷及其类似的恒州白瓷,成为冀商贸易的重要产品,也是中国瓷器之路上大宗贸易商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