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央广交通《狗年说狗》节目6-7
中国交通广播1012 ,2018新春特别策划“年说狗”邀请著名学者梁勇先生讲述狗年习俗和历史故事。10期系列节目,在春节期间播出,每期时长150秒,除了在节目中播出外,1012央广交通微信平台图文音频播出。
狗在汉语中也称为犬。与之相关的成语很多。从这些成语的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用狗或者犬贬低人的成语,这类成语最多。俯拾即是。譬如蝇营狗苟,比喻为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狗头军师、表示专门出坏主意的谋士。
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血喷头、猪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猪卑狗险等。
还有,贬斥某些人装模作样,实际上很卑俗的叫人模狗样。
形容某些人德行不好叫鸡鸣狗盗、行同狗彘。
说一套做一套的叫挂羊头卖狗肉。
专门追随坏人干坏事叫飞鹰走狗,若干坏人结帮叫狐朋狗友。
有很多很多,都是贬斥蔑视的意思。都不是好词。
还有狗尾续貂,就是说用狗尾巴凑合着修复貂皮大衣。
第三类是以狗表示忠诚,或者形容珍贵,就是褒义的成语。
愿效犬马之劳,就是表示像主人家的狗和马一样忠诚。这是难得褒义的成语。类似的成语有犬马之恋(犬马恋主),比喻眷恋主子。
犬马之养,表示供养父母的谦辞。吞纸抱犬,形容家贫好学。
白云苍狗,就是白云和黑狗联合式的成语,指白云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杜甫《可叹诗》说: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还有狗吠不惊,形容社会太平安定。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梁勇:因为狗与人类关系亲密,因此,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也少不了狗的角色。
最著名的就是民间神话二郎神的哮天犬。传说这是一只神犬,是对无比忠诚的神犬。在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为了丰满孙悟空的形象,不得不把二郎神和哮天犬的形象适当贬低了。但哮天犬作为神犬,的形象在民间有很大影响。
另外,古人不懂得月食是地球遮住太阳造成的,以为是天狗吃月亮,所以要敲锣打鼓惊扰天狗,救出月亮。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的一篇《天狗》,就是写古人将月蚀称作“天狗吃月亮”的故事。他在小说《月蚀》中,写到家乡四川乡下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
任何神话传说都有真实的原型基础。在世间,真是有太多义犬救主、忠诚狗的楷模。
东晋陶渊明撰《搜神后记》记载了《杨生狗》的故事: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一次杨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这类故事,后来演绎出若干翻版。河北省灵寿县城北有狗台乡,该乡北狗台村南有一高26米,周长230米的古冢。清《灵寿县志》曰:“狗台在县城西八里,高八丈。旧县志云:‘(五代)梁王(朱温)醉卧草间,遇野火起,狗以身濡水,环洒卧处,王得免,狗死。王感其德,为营此。’”因该村居北,便以方位取名北狗台。
北宋河北文学家李昉编的《太平广记》有一则《的尾救主》的故事:“华隆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