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滦煤矿博物馆的几点建议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谈古论今 |
对开滦煤矿博物馆的几点建议



在2个小时的参观中,开滦煤矿博物馆最棒的讲解员,介绍了开滦煤矿的历史,通过展出的开滦煤矿发展的一系列珍贵历史瞬间,反映了100年来国家、企业、民族的命运和开滦煤矿的崛起。
一、
虽然这个博物馆不是中国煤炭博物馆,但是其中涉及到中国煤炭利用的历史,引用了苏轼的《石炭》诗和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但是缺少了中国煤炭利用的考古证据。譬如井陉隋代瓷窑发现的石炭烧瓷的考古证据和煤渣。如果增加相关考古学史料,肯定更有说服力。
二、
我写纪录片,策划广播节目,或者我写的专著,我出席一系列规划评审,不断强调站位。一定要有“世界视野、中国高度,本土特色与触类旁通”。要展示开滦煤矿在中国、在世界煤炭史上的地位,必须重视对当时国际国内工业和井陉煤矿的关照。
另外,展览中讲到了英国人德璀琳和胡佛骗取开平煤矿股权的历史,但没有解释德璀琳及其姑爷从开平煤矿谋得的利益。这是一点历史的遗憾。其实,开平煤矿和井陉煤矿都与德璀琳这个拿着大清俸禄的英国人有关,德璀琳帮助英国人骗取开平煤矿股权,而很大的受益者是他的四姑爷,而井陉煤矿的大股东是他的另一个姑爷汉纳根。
三、
展览中很大篇幅讲到了唐山交通大学,突出讲到了从这里毕业的茅以升先生,很亲切。但是,还有一个在世界上具有更大影响的毕业生,只字没有提及。我当时随便给讲解员说了一句“林同炎”,但是记不太清了,回程的火车上我核查了一下,就是世界预应力之父林同炎 (1912~2003 ),他是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七大创始人之一。原名林同棪,西方常称之为T. Y. Lin或Tung-yen Lin。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1927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后来为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教授,美国林同炎中国公司(LIN TUNG-YEN CHINA,INC.)董事长,美国林同炎国际顾问公司(T.Y. LIN INTERNATIONAL INC.)名誉董事长。是预应力工程理论的研究者及最早实施者,被誉为"预应力先生",现在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现代建筑都采用了预应力技术。他是第一位亚裔美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上最伟大的当代建筑学家、桥梁专家和力学家。我在为央视《天下赵州》五集纪录片撰稿时,曾经把他求学唐山交大的经历与他的世界成就作为纪录片的开头。这座联接欧非两洲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是一个华裔美国人设计的,他就是林同炎,他是中国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在世界桥梁建筑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但他说到自己的成就时,说过一句名言:“我对桥梁最早的关注始于中国的赵州桥”。
四、
这座博物馆,设计建设、雕塑、展陈确实都很棒。但是如何把花了巨资建造的博物馆搞成城市休闲文化旅游综合体,值得思考。可以利用周边土地,优化园林景观,按照旅游要素配置资源,适当配置为市民休闲服务的旅游设施,实现吃、赏、玩、购物、休闲、文化教育的产业链整合,优化旅游功能,或许能真的成为游客自愿观览的一个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