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缠绵的情诗说中国的情人节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时评 |
元宵节才是中国传统的爱情节,西方称为情人节。
古代中国的文豪、淑女,名媛,留下了大量元宵节约会的情诗,也留下了一种共识的文化,就是元宵节闺中女子可以走出闺房,上街观灯,可以人约黄昏后的约会。
而一些缺少传统文化修养的文痞们根本不懂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忽悠商家硬说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情人节,纯属文盲说梦。七夕是古代女子社会角色认知的女人节,西汉就有了轨距,女子学女红,比女工手艺。叫乞巧。是一个不许男人参与的节日。之所以这个节日被忽悠成情人节,据说是有一个女郎织女凄婉的传说。这更是不懂东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的文盲说法。中国所有节日文化都是为了祁祥禳灾的,不可能把一个凄婉离别的传说作为情人节的文化支撑,这就像鲁迅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过生日,来者都要说吉利话,一个二百五说了:“这个孩子要死的”。肯定是被赶出去的。情人节,居然为了像女郎织女一样生离死别,猪脑子啊!
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如果让一群文化骗子小忽悠,那是文化的悲哀。
我多年来在广播、电视和各种平面媒体一再为文化正本清源,希望国人多一些文化认知,少一些被忽悠的意淫。
欢迎收听河北广播电台《燕赵传奇》文化节目,登录河北广播网,查找燕赵传奇·民俗文化,听我讲传统节俗文化。
可以联系河北广播电台旅游频道,购买《燕赵传奇》图书。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俗的渊源和本真。不信邪,别听不读书的文痞忽悠。http://mmbiz.qpic.cn/mmbiz/hmPGG7mRZjBAtZbYZc6h4OkyY6dj4yIGyXxOicm43hs2aluPhmvHzEUTPzKNepNrqlNwPr5Lq3ruwj1mreykzcA/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临江仙·都城元夕》
【宋代】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
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
窗破月寻人。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宋代】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明代】杨慎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古蟾宫·元宵》
【明代】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
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
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
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汴京元夕》
【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