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学术良知—丝绸之路文物展没有京津冀,是组织者无知还是有人不作为

标签:
文化历史时评 |
分类: 时评 |
从丝绸之路文物展开幕,笔者就在各种场合呼吁,这个展览不能没有河北,不能没有京津冀。为此,凤凰网刊发了笔者撰写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不能没有河北》;
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文物展,怎么能没有京津冀的文物,请问国家博物馆的所谓专家们,你们知道京津冀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吗?你们知道西汉宫廷最奢侈的丝织品是京津冀地区巨鹿纺织专家陈宝光妻子纺织的散花绫吗?你们知道盛唐王超封建国家贡赋的一半来自河北道(京津冀地区)吗?你们知道定州缂丝在世界丝纺织品中的历史地位吗?
你们读过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吗?知道马可波罗如何记载京津冀的涿郡和真定府的丝绸产品如何供给汗八里(元大都)的丝绸之路吗?你们知道元大都周边中书省织锦局的分布吗?
丝绸之路文物展,是一个国家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展示古代文明的窗口,是一个伟大古老而具有活力的国家政治和经济历史的文化检阅。而这个文化检阅中没有京津冀,那是何等的文化缺失?这是你们能承担得起的责任吗?
国家战略、文化工程、城市规划、标志性建筑,真的非常需要专家的论证,徐匡迪院士在上海任市长的时候丰富说过:“我们党的官员不可能什么都懂,我们必须重视专家的智力支持和论证机制”。专家论证是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机制,当然必须是知识修养足够的结构合理的专家论证,不是几个掌控国家某些公共资源的文盲可以随便确定的。别看你掌控国家博物馆的某些权贵自命二级研究员、一级教授,从丝绸之路文物展拷问你们的学术修养和国家责任,拷问你们的学术良知和知识储备。看来,真的无法与老一辈文博界的学术前辈张伯驹、王世襄、夏鼐相比。
河北人民很不满,京津冀学者很不平。丝绸之路文物展岂能没有京津冀?没有京津冀的丝绸之路文物加入的“丝绸之路文物展”,是不完整的丝绸之路文物展。
今天的这一幕“丝绸之路文物展”就要谢幕了,但是丝绸之路的文物没有谢幕。强烈要求国家博物馆要补上京津冀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这一课,再搞一次京津冀丝绸之路文物展,建议京津冀的文博界具有学术良知和国家责任的学者们,联合起来,搞一次京津冀丝绸之路文物、文献展,弘扬以下京津冀辉耀世界的丝绸之路文物和文献,以弥补国家博物馆这一次“丝绸之路文物展”学术无知的缺憾,以展示京津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地位。我还是那句话,不管多少官员无知,我始终秉持学术良知,为京津冀丝绸之路文物、文化和我们京津冀先人为丝绸之路历史书写的辉煌而呼号,揭示历史本真,弘扬民族文明,重振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