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欢迎收听燕赵传奇诚义故事

(2014-03-30 17:18:37)
标签:

旅游

分类: 燕赵传奇诚义文化

燕赵传奇·诚义文化

第二十八回   悲壮一清官   慷慨赵广汉

  公元前72年,西汉宣帝登基的第二年,细雨凄凄的一天,长安城里充满悲戚的气氛。数万名百姓冒着雨自发聚集在皇宫前,齐齐跪下,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低泣,有的则抑制不住地大哭……这数万名人是为一位他们敬仰的清官送行的。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清官,居然被判了腰斩死刑,老百姓不忍心啊,他们要为这位赵大人送行。这位硬汉就是京兆尹赵广汉。那么,这样一位好人为什么被腰斩?长安的官民又为什么对他如此敬重呢?

   我们就来说说这位赵广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人,是西汉著名的一代清官、豪侠之士。班固在《汉书》中说:“广汉为人强力,天性慧于孝职。”他嫉恶如仇,以强有力的手腕惩治豪门权贵,深受百姓爱戴。

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举报箱,就是赵广汉在做颍川太守的时候发明的。在汉宣帝的时侯,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他到任后,为了让百姓举报犯罪行为,又保护百姓的隐私,受存钱罐的启发,让手下人制成形状象瓶子的举报箱,开一个小口,只能往里投信不能抠出来,接收“吏民投书”。有了这些举报箱,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密告。赵广汉根据官民提供的线索,组织力量惩治地方恶霸,使奸党散落,盗贼匿迹,稳定了社会。赵广汉因此名声大振,升迁为京兆尹。

这京兆尹,就是汉朝直辖市长安城的市长。辖区很大,相当于陕西省的秦岭以北、渭河以南和西安市以东,治所的衙门就在长安城里。位于天子脚下,面对着皇帝、大将军、宰相和百官的睽睽众目,所以,这个职务不好干。可是这位赵广汉却两度担任这个京兆尹。在他到颍川太守之前,他就担任过这个职务。而且出任京兆尹不久,就用铁腕惩治官场腐败,开启了啃硬骨头的廉政旋风。

当时,有个叫杜建的人是赵广汉手下的一名中层官员,但资格很老,在长安城内外根基颇深,为人一向霸道。在汉昭帝时,他被委任为在咸阳城西北创建昭帝陵墓的工程监造。这可是一项重点工程,朝廷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杜建就和许多贪官一样,看准了这个捞钱的机会,指使亲信从中非法牟取暴利。赵广汉得到施工队的举报掌握了杜建的罪证,处于好心,先是警告杜建好自为之,可是杜建认为自己关系盘根错节,赵广汉搬不动他,于是当面接收批评,背后不思悔,而且变本加厉的索贿贪污,赵广汉见规劝无效,就决定将杜建正式逮捕归案。这下子果然是捅了马蜂窝,人还没押到牢里,为杜建说情的显贵们就纷至沓来,其中有宫廷太监,有名门豪绅,更有各级官员。赵广汉当然知道杜建不是一般人物,处置他会有很大阻力,但赵广汉见过邪恶势力,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绝不向权利低头。这就是做官的品德和气节。

杜家的族人和门客一看,这个赵广汉真的不畏权贵,谁的面子也不买账,于是就密谋把杜建从牢里抢出来。结果,赵广汉通过内线掌握了他们的阴谋,先派出一名官吏去警告打算劫狱的主谋者:“如果你们真的想这样干,将依法灭门!”这一下的震慑力不言而喻。然后,赵广汉在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命令狱吏将杜建斩首弃市。弃市是古代的一种严刑,就是斩首后,将尸体置于闹市示众。事已至此,已没有人再敢为杜建说话了。京城的百姓交口称赞这件案子办得好。

很多百姓终于看到了希望,原来大汉朝真有耿耿忠心的清官,真有不畏权贵的好官。
  这一下,可以看出赵广汉的凌然正气。他在果断和严厉的办案同时,也很注意谋略,因为这样棘手的大案,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当时, 21岁的汉昭帝患病死了,昌邑王即位,淫乱无道,大将军霍光等大臣就把他废了,尊立年18岁的刘询为帝,就是汉宣帝。作为京兆尹的赵广汉,因为推立宣帝参与决策有功,得到宣帝的封赏,赐爵关内侯。调往颍川郡担任太守。

颍水郡治所大致在今河南省范围,因境内有颍水而得名,阳翟为郡治所,赵广汉曾做过阳翟的县令,对那里的情况较熟悉。这地方天高皇帝远,地方上土豪称霸、欺压百姓,老百姓翘首以盼能有一位清廉刚正、作风凌厉的官员为民除害。

赵广汉初到颍川任上,深入调查研究,从民间听到许多怨恨和无奈。原来,这里的豪族大姓相互勾结,势力盘根错节;有些衙门的官吏也与地方上的富豪结为朋党,横行一方,历任官员们来了都不敢主持正义,甚至有的为虎作伥,和地方土豪劣绅狼狈为奸。社会乌烟瘴气。当地恶名昭著的原氏、褚氏两大家族更是结为姻亲,蓄养门客,横行乡里,胡作非为。颍川郡的这些豪门大族在汉武帝时代已出现,他们通过大量兼并土地使家族得以发展,而这些地方势力的扩张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兵役和税赋。赵广汉到颍川的几个月内,经过明察暗访,搞清了土豪劣绅的基本情况。怎么办?是从这些土豪手里获得私利,任他们危害百姓,还是敢冒风险,为民除害。考验赵广汉的品德。

赵广汉真是一代豪杰,宁愿得罪权贵,决不能让百姓失望。所以,他决心除掉土豪恶霸。要擒贼先擒王,他把原氏、褚氏两大家族作恶的头领抓起来,严加审判,公布了他们为害百姓的罪状后,立即斩首。赵广汉不畏强暴,诛杀原、褚首恶的行动,震惊全郡。让百姓拍手称快。

在办理原、褚大案的同时,赵广汉出手解决富豪、官吏拉帮结派的问题。这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互立山头,广养门客,各自形成了各自的势力,既互相倾轧,又联手对抗,不但败坏风气,对朝廷和地方政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赵广汉采取很多独特的手法。首先发明并设置的举报箱,便于知情者检举揭发。在收到告发信以后,一经核实,便依法治罪。同时故意隐去揭发者的姓名,而说是某某豪门大姓子弟的告发,以便引发各路恶势力之间的矛盾,鼓动那些强宗大族内部分裂,并让这些邪恶势力之间逐渐成为冤家对头,一旦他们相互火拼,就败露了他们的一切恶性,赵广汉出手惩治,很快就使得奸党散落,社会风气大大好转。由于赵广汉实施了各种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社会上各种消息都能很快地传到他的耳朵里,一些不法分子再不敢顶风作案,因为一旦作案,赵广汉也很快就能把他们抓获。
  经过赵广汉大刀阔斧的整治,颍川的面貌终于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赵广汉威名远扬。不仅朝廷知道赵广汉为政有方,甚至连北方的匈奴人,也知道赵广汉的威名了。

公元前72年,汉宣帝派兵北征匈奴。就想到了名扬地方的赵广汉,就让他带兵去前线,归属蒲类将军赵充国指挥。战事顺利结束后,赵广汉随军返回,宣帝重新任命赵广汉为守京兆尹,一年后,转为正式的京兆尹。赵广汉声名在外,这次复任京兆尹,京城百姓都很是高兴。 民间奔走相告,清官大老爷赵广汉回来了。

这一次回到京城,赵广汉更加勤勉,更加关注百姓民生。他精力充沛,办事认真,接见百姓的上访废寝忘食。他善于学习和思考,《汉书》中 说他精通“钩距”。

什么事钩距?所谓钩距,其实是一种数学推理,比如要了解马的价格,就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的价钱,再问牛的,再问到马,然后参照彼此的价格,比较验算,来推测核准,这样就可知道马价的贵或贱而不会失实了。有个成语“问牛知马”就源自于此。赵广汉善于运用钩距法寻找线索,得以查清事情真相。

当时,长安城里几个恶少,以前多次入室抢劫,都没被侦破。有一天,他们几个到一处偏僻的空屋谋划另一起抢劫计划,话未说完,赵广汉已经派人来逮捕惩处,这几个少年全都自招认罪。别人都想学他这一招,但没有一个人能学得像他那样精通。
  赵广汉任职期间,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就连一些隐藏得很深的情况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上上下下对此都非常佩服。

有一次京城发生了一起绑架案。皇宫一个叫苏回的侍卫在家里被两个劫匪劫持了。接到报案,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终于发现了劫匪的住处。他飞速率人赶到,埋伏起来。两位劫匪刚刚绑着苏回到了他家门口,赵广汉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为了稳住罪犯,赵广汉自己在庭院站下,叫长安丞敲门通告劫持犯:“京兆尹赵君劝告两位,千万不要伤害人质,此人是皇宫侍卫。如果你们现在自首,可以免除罪责,得到良好的待遇,有幸碰到大赦的机会,还可以获得自由。”这两个劫匪一听先是非常惊愕,一想遇到赵广汉,那就算是栽了。想想也没其他出路,只好开门叩头请罪,赵广汉也有礼貌地说:“幸好你们让人质活了下来。”把犯人送到监狱后,赵广汉嘱咐狱吏善待他们,并给他们酒肉吃。按律法到这年的冬天这两名罪犯将被处以死刑,赵广汉就为他们预先安排好了棺材以及安葬用品,并派人告诉他们安心服役,两罪犯叹服:“死无所恨!
  赵广汉为什么能够如此神奇的破案,为什么如此得到百姓的爱戴。他既没有三头六臂,也不是能掐会算,而是因为他的仁善品德。他非常尊重僚属的官和吏,关心他们的家庭和安危,平时就像对自己的兄弟一样爱护他们,有了功劳都用于褒奖自己的下属,给他们提拔的机会。因此,京兆尹的衙门里的官吏,都觉得赵广汉就是老大哥。

当赵广汉发现狱卒的待遇很低,家庭生活困难,他就拿出自己的俸禄帮助他们,还奏请皇帝批准,为他们增加俸禄,升为百担吏。解决了家庭困难,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他们人人守法自律,不敢枉法向囚徒们索贿了。

赵广汉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政绩瞩目,但他对自己的工作却表示了许多遗撼,曾感叹说:“常常给我掣肘的就是京兆二辅,如果二辅都由我来管,那京城一定会治理得更好。”原来汉代在京都设立三辅,即三个官署衙门,除京兆尹外,还有左冯翊、右扶风,而这二辅地区的罪犯常越界流窜至京城作案。官员和百姓对赵广汉有很高的评价,人们口口相传:“自汉代兴起以来,没有一个治理京城的官员比得上赵广汉。”
  然而,树大招风,为百姓请命、为人民做主的清官,必然招致权贵的嫉恨。京城里文武百官、权贵显要、豪门大富聚集。赵广汉因能力出众量度出任京兆尹,也因为惩腐治恶而被受到那些被惩治的贪官及其亲属党羽的怨恨,这些腐恶之人利益或声誉一旦被触犯,怎会善罢甘休?

这赵广汉在京城得罪的最显赫的权贵,就是大将军霍光家族。霍光为三朝元老,官拜司马大将军,更兼有国丈之尊,位高权重,是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连宣帝都对霍光也非常敬畏。就在霍光死后不久,赵广汉查到霍家有非法酿酒、非法屠宰的嫌疑,便亲自带人到霍光儿子博陵侯霍禹的宅第去搜查,砸了霍家酿酒的器具,还用刀斧砍坏了门户。霍光的女儿是霍皇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刁妇,她就向宣帝哭诉。毕竟霍光才死不久,宣帝顾及皇后面子,就把赵广汉叫来责备了一顿。赵广汉由此得罪了皇亲国戚。这些人开始围攻赵广汉。

但是,赵广汉傲骨不改,不管什么人,只要腐败,绝不手软。

霍光死后,山东人魏相官至丞相,封高平侯,成为红得发紫的权臣,开始搜罗赵广汉的黑材料。赵广汉派了自己的亲信,到魏相丞相府看大门。结果,魏相家里一个婢女自杀而死,可能是丞相夫人逼死婢女。赵广汉可是不怕是丞相夫人,带着衙役冲进丞相府,让丞相夫人到京兆尹衙门受审,还让十几个婢女出庭审问。这一下,激怒了魏相。他到皇帝面前诬告赵广汉多次犯罪,没能受到惩处,而今蔑视朝廷要臣,就是蔑视天子。请陛下派人查出赵广汉的罪行,给予严惩。结果,皇帝派了廷尉追查赵广汉的所谓罪证,而上奏说魏相家婢女自杀,是因为受到魏相的责骂,一时想不开而自杀,与夫人无关。那就是赵广汉乱用职权,结果连萧何的六世孙、西汉名士萧望之也帮着魏相指责赵广汉“侮辱大臣,大逆不道”。魏相借机列举了赵广汉的一系列所谓“罪行”,皇帝只得下诏,将赵广汉腰斩。在处死赵广汉的时候,就出现了西汉历史上悲壮的一幕,长安的官员、百姓万人集结为他送行的动人场面。

历史上公正的。班固在《汉书》中为赵广汉立传,并赞扬他:“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这正是:

西汉清官赵广汉,刚正不阿锄豪奸。

不畏权贵严执法,蒙羞被杀悲长安。

明天我们讲与赵广汉齐名的刚正清官鲍宣的诚义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