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垣故城:钩弋夫人的故里

(2014-03-02 08:52:19)
标签:

文化

分类: 谈古论今

 

武垣故城:钩弋夫人的故里

这是春节前《河北青年报》刊登的我写的系列文章《寻访故城》中的一篇《武垣故城》。

 

http://e.hbqnb.com/paperdata/hbqnb/20140219/m_rb19b219c_2.jpg

在河北平原的东部,有一座武垣城名垂千古。它是战国时期燕赵边境名城,是汉武帝钩弋夫人故里。汉武帝北巡经过这里时幸得一绝代佳人,就是历史上神秘而美色的钩弋夫人。

这座武垣故城今何在?就让我们走进河北省肃宁县的窝北镇薛村,翻开尘封地下的那段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城墙保存完整

武垣故城遗址距离肃宁县城东南10公里,地处窝北镇薛村西南。

武垣城遗址成方形,可以看出分外城和内城,城墙由夯土筑成。古代很多重要城垣都有内城和外城。内城是官署、商户、居民聚居的地方。外城主要是种植区,外城城门和瓮城派驻军队。外城内的农作物,是战争时期最重要的补给地。武垣故城:钩弋夫人的故里

 

武垣城的外城四面城墙均长1800米,规模宏大。内城也称子城,位于外城的中心地带,四面城墙均长500米。城内地址高于周围地面,砖瓦遍布,有弦纹灰陶器皿、外绳纹加沙红陶、外绳,、内布纹灰筒瓦,网纹陶片等,都是汉代建筑物的构建和生活用具残片。如今古代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在内城东南隅有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5米,高出地面4米的土台基,据说是钩弋夫人庙遗址。地上暴露绳纹砖、白釉铁锈瓷片、陶器等器物残片。

当地村民告诉我,这座故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四面城墙还比较完整,开有四门,城内砖、瓦、陶片俯首可见。

由于多年的自然冲蚀和人为取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如今的外城东城墙仅存东北隅一段,长13米,高5米,基宽8米。经过文物普查核实,这座古城遗址北城墙断续残存10段,共长1800米,最高6米,基最宽达16米。西城墙残存一段,共长894米,高4~5米,基宽7~13米,留有空缺84米。内城西城墙残存两段,南城墙无存。

1959年和1976年的两次文物普查中,采集有泥质灰陶豆把、罐口沿、绳纹、旋纹陶器残片和泥质灰陶方格纹瓦片、酱釉瓷碗、唐代瓷壶、灰陶净瓶、黑釉罐、开元通宝等。1962年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垣故城:钩弋夫人的故里

 

 

燕国失而复得武垣城

公元前265年,赵国的惠文王死了,孝成王即位。秦国趁着这个机会,派使者游说燕王从燕国的代北(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出兵南下,进攻赵国北部。燕王出于私心,就答应了与秦军南北策应。

在这种战略关头,赵国不得已而求救于齐国。齐国要求赵国派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最终答应了齐国。齐国派相国田单率师救赵。西拒秦军之后,田单乘胜北上,率赵、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占领了燕国的部分城垣。这其中就包括地处燕国边境的武垣城。这座曾经的燕国城垣,被齐、赵联军攻占。从此,这里的燕人被赵国控制。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交战,赵王罢了廉颇兵权而让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被秦军打得大败,率领四十万赵军兵卒投降,后全部被秦军坑杀。第二年秦国又攻取赵国的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和武安(今武安西南),进而兵围邯郸,赵国处在岌岌可危之中。就在赵国军民全力投入邯郸保卫战时,武垣城内却发生了守军叛赵归燕的事件。《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七年条记载很清楚。这时候,“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燕众反燕地”。

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指出:“武垣此时属赵,与燕接境,故云率燕众反燕地也”。就是说武垣原来是燕地,后属赵国。遇到重大动乱,这里的守军将领就“率燕众反燕地”。后世学者们推测,这傅豹等人原是燕国的武垣令长,赵国夺武垣后,他们仍任原职,此时可能是受到策反而弃赵归燕。从此,这座武垣城再度成为燕国的城垣。

 

秦汉古县出美人

秦始皇灭了燕国之后,在武垣城置武垣县,西汉承袭了武垣县的建置,隶属河间国,就是汉武帝的哥哥刘德的封国。

汉武帝刘彻北上燕赵故地巡狩,路过武垣城。跟随他出行的观天相、占卜吉凶的方士,看出来汉武帝刘彻好色,就迎合帝王说,此地肯定有奇女,武帝立即下诏寻找。

果然,随行官员在武垣找到一位年轻漂亮的赵氏女子,据说这位赵美女,天生双手握成拳状,一直不能伸开。武帝唤此女过来,见其双手果真是紧握拳状,武帝伸出双手把少女的手轻轻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开,在手掌心里紧紧握着一只小玉钩。随后,武帝命人将此女扶入随行的御撵,带回皇宫,号为“拳夫人”。他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钩弋夫人。

现代有些学者认为赵氏是小儿麻痹而双手握拳,但这无法解释武帝能展开她的手并且手里有玉钩,其实,所谓握拳藏钩,就是随行人员取悦皇帝的一出戏。这位赵氏美女的父亲,原本因犯法而受宫刑,送进皇宫做了太监,后来做到中黄门郎,死在长安。因为这位宦官的生涯使得赵氏的美貌被一些官员知道了,于是趁着这个机会把她找出来,编造一番神秘经历,送给好色的汉武帝。

后来,这位年轻美貌的拳夫人晋升婕妤,就是赵婕妤,居住在甘泉宫,她的宫殿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她也称钩弋夫人。《史记》《汉书》中都有关于钩弋夫人的记载。《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补注说:“钩弋夫人,名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

太始三年,钩弋夫人生一皇子——刘弗陵,号钩弋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

 

儿子立为太子,钩弋夫人神秘死去

武帝一生有6个儿子,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征和二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卫青的姐姐)与太子刘据因受奸佞诬陷而被迫起兵,兵败后自杀。之后武帝一直没有立太子。

当时可以继承皇位的皇子有四人,刘弗陵是武帝最小的儿子。公元前90年至前89年间,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壮大多知,极像武帝少年之时,值得期待。武帝有心立太子,却因其年稚母少,唯恐钩弋夫人日后如吕雉那样专权而搞乱国家,所以犹豫不决。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拜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四天后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而钩弋夫人却在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神秘死去。钩弋夫人的死亡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88年到前87年之间。对她的死因,班固在《汉书》里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养期间,钩弋夫人随侍在侧,犯了过错,武帝斥责钩弋,后来钩弋夫人忧死于云阳宫,就地下葬。

刘弗陵(后改名刘弗)即位后,霍光按照汉武帝遗诏,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追封钩弋为皇太后,在赵氏所葬之处发卒二万人修云陵(甘泉南,后称女陵),追封去世的钩弋之父为顺成侯。诸兄弟以亲疏决定赏赐多寡。但赵氏没人得到官爵,而霍光杜绝了赵氏外戚乱政的可能性,至于此举是否是武帝临终授意,不得而知。

钩弋夫人的故乡,世代流传着关于她许多传说,在武垣城,还有后世创建的钩弋夫人庙,纪念这位历史上悲命的美女。在武垣城附近的阜城县娘娘庙村,古代也建有拳夫人娘娘庙,庙中供奉钩弋夫人塑像,香烟缥缈,求拜者不断。当地人说,这个娘娘村,就是钩弋夫人的故里,原本属于武垣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经历了五胡乱华,武垣县先后属后赵、后燕,北魏属冀州高阳郡。隋开皇开皇十六年,武垣县改名河间县,属瀛州。唐武德五年,复置武垣县。贞观元年,再度把武垣县并入河间县。由于政治中心的迁徙,这座从战国走来的武垣城,在两晋以后,就逐渐成为一片废墟。 ■文并图/梁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