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左”的幽灵在蔓延
(2013-08-14 22:20:0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新闻评论 |
在天津,冯骥才先生多年呼吁保护了大批名人的别墅,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天津的很多别墅如今都引入经营性项目,诸如书店、茶吧、酒吧、会所,成为文化产业示范点和旅游服务亮点,既提高了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营收益,也把文物资源盘活了,在提高了旅游服务的经营中使这些文物得到了利用。
在北京,梅兰芳故居、齐白石故居,都引入了旅游服务的经营性项目,甚至像故宫、潭柘寺、白塔寺这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引进了配套的服务项目。
在丽江古城,大批文物保护单位,不都是经营性的场所吗?
在欧洲类似的古堡、名人故居等文物通过酒店、饭店、书屋的经营,把死人的故居活化起来,让那些已故名人的遗物和遗照成为更多人瞻仰的文物。而且有助于增加文物保护的收益。减轻公共财政对文物保护的负担。
在山海关古城,在鸡鸣驿,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成了古城古街。如果那些建筑巍峨的古街门店都不能成功招商,没人去经营古城古街的门市,那些摆设的房子,岂不成了“鬼住”的活棺材。最后的结果还是国家花巨资建造活棺材。
在正定,王士珍故居和王士珍家祠两个沿街面对的两处院子,路北的故居,因为有了经营性的项目,这里熙熙攘攘,人流穿梭。文物古迹得到了利用,一系列文物陈列也复活了。
可是路南的王士珍家祠,仅仅是徒有一个文物保护的名号,而实际上门可罗雀、荒草凄凄,蜘蛛蚊子滋生,谁人敢去?
一个王士珍故居,开了一家餐馆,居然遭到那么多的围攻,这种左得不得了的视角,唯有在河北才时髦。
可悲的是,这件事情的当事方,县文物保护部门,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人话。起码应该给媒体一个解释、一个交代啊。如果你们有猫腻,应该追查责任人。如果你们的决策是对的,对文物保护是有利的,站出来说一说为什么进行这种尝试。事情的背景究竟是什么?这难道比躲猫猫还难吗?不可思议。一种左的幽灵在蔓延,以至于文物保护部门也被左的幽灵吞噬了。连说话的胆量都没了。
可悲。不是王士珍的悲哀,而是正定、河北人观念的悲哀。
难怪河北是文物大省而不能成为文化旅游强省。观念的悲哀。人性的悲哀,是非观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