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乐伏羲台,从来不是野台

(2013-05-19 15:23:30)
标签:

文化

分类: 谈古论今

燕赵传奇·根脉文化

第四十五回  新乐伏羲台 探秘古野台

 

新乐伏羲台,从来不是野台

【频道宣传】

【燕赵传奇版头】

韩伟:寻根燕赵,文化之旅,欢迎您来到《燕赵传奇》。上回我们说到新乐宏大的人祖崇拜的庙祠伏羲台和这里关于伏羲和女娲的古老的传说。

今天,我们揭开这座伏羲台的历史之谜,揭示关于这座传奇庙台真正的历史。

 

【问答环节】

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设置了一个小问题:【赵武灵王攻中山筑造的野台位于河北省的哪个县境内? A 藁城   B新河

只要仔细收听就能找到答案。欢迎您拨打直播间电话0311—86667800、86667900回答问题,就有可能获得金山岭长城景区门票,每张门票都含有带有金山岭长城图案的24k镀金铜币一枚,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燕赵传奇》期待您的参与。

 

【开始语】纵横燕赵沃野,跨越数百万年(于丹录音:自古燕赵多悲歌,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这里有什么样的血脉文化渊源)

挖掘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梁勇录音:让我们走进燕赵故土,走进燕山太行,追溯东方人类的起源,寻访中华文明的足迹)

河北旅游文化广播《燕赵传奇之根脉文化》。梁勇主讲,韩伟解说。

 

新乐市北面两公里的伏羲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近年被作为“羲皇故里”标志的一座建筑群。

那么这座宏伟的建筑,巍峨的高台,在当地留下了那么多传奇故事和神秘的传说。那么,这座高台,究竟创建于何时?又是有谁建造的呢?

新乐当地的学者和旅游文物部门,一直说这座伏羲台创建战国时期,是赵武灵王创建的“野台”。荒野的也,高台的台。

翻检古代的历史文献,果真有相关记载。唐朝李世民的四儿子李泰编写的《括地志》确实记载:“野台,一名义台,在定州新乐县西南六十三里”。

辞源》也说:“义台即古野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新乐县西南部,战国时赵武灵王出九门,为野台。”

新乐人一直以此来说明这个野台就是伏羲台。

于是在新乐的很多史志和宣传材料中,都说伏羲台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修筑的“野台”。当地学者和旅游文化部门为了说明这座古老的建筑的研究历史,专门在伏羲台的东北角,刻立了一通“野台”碑刻,以宣示这里就是战国的“野台”。这在传播学上,叫做现象标签。

那么,曾经一胡服骑射的伟大改革而著名,有曾经以禅让王位被称颂、最后却以儿子们争夺王位而被饿死在沙丘宫中的这位传奇赵王,果真在这里创建过一座野台吗?这野台在当时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呢?让我们走进赵国时期金戈铁马鏖战的时代,探寻赵武灵王构筑野台的真实历史。

查一下《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十七年(公元前309年)王出九门,为野台,以窥齐、中山之境。”

那是一个战国八雄争斗的时代。

哪来的八雄呢?不是战国七雄吗?

那是上个世纪以前的说法,叫战国七雄。但是,自打上个世纪70年代发现了位于河北境内的中山国,不少学者就认为,中山国堪称战国第八雄。这不就有了战国八雄征战的历史吗。

话说战国第八雄中山国,位于赵州的腹心地区,赵国的疆域包括山西省大部、河北省邯郸、邢台市和张家口市大部。而中山国控制着现在石家庄市、保定市全部和衡水市大部,邢台市北部。中山国的疆域西达山西盂县城,东到冀州扶柳城以东,与齐国曾经是友好睦邻,南达柏乡县的固城店,战国时称为鄗邑,以此与赵国对峙,北面到唐县的古恒山、倒马关,因为这里是古代北岳恒山的主峰,所以倒马关古称恒山关。

从区位上看,赵国的地盘想一个袋鼠,而中山国正好占据了赵国这个袋鼠的育儿袋位置。所以,当时强大的赵国做梦都想占了中山国的地盘,与燕国、齐国瓜分河北。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这位英俊国君,看重了一位美女,该女子叫孟姚,迎娶进宫,封为皇后,名号娃嬴。当年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赵武灵王取名赵何。就是后来的王位继承人,史称赵惠文王。

第二年,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听说中山国的第五代国君王昔病重了。这位昔,就是上面一个高兴的兴,下面一个昔日的昔。以前很多学者都认为读厝,认为与一个工厂的厂一个昔日的昔,是一个字。经过我考证,这个厝是个死了人暂时停放的意思。那个国君可能起这么个晦气的名字呢,而且他的相国原名司马熹,朱熹的熹。可是自从这位中山王继位之后,这个大名鼎鼎的相国就改了名字叫司马赒,这些史实在《战国策》、《史记》都有记载,而且在中山王昔的墓葬中出土了司马赒率军灭掉燕国的功业。

所以,这个中山王名叫昔。他是一位很有作为君王,在中山国历史上南面与赵国交战,北面出兵与齐国一起灭国燕国。这样一位英武的中山国君一病不起,唤起了赵武灵王进攻中山国的欲望,于是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率领文物智囊,到了赵国与中山国、齐国三国边界的一座重要城垣,叫九门,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瞭望塔,名叫野台。登上高台,观察中山国和齐国军队备战的动静。

那个时代,没有北斗卫星,也没有预警飞机,更没有无人驾驶飞机,要想看到敌国的动向,只能登高远望。类似后世定州的瞭敌塔、边境的瞭望台之类。

这就是野台的来历。那么,这野台是否就是新乐市伏羲台呢?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节目,摄制了一部三集的纪录片《伏羲台之谜》上集,摄制组采访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的秘书长宫长为。这位学者根据战国时期赵国进攻中山国的进程,坚定地指出:“赵武灵王创建的野台,不应该在中山国境内的新乐这一带,而应该在他的都城邯郸附近。”甚至他认为,“野台可能就是邯郸丛台,野台应该是丛台的别称。”

你看看,这位学者对“野台就是伏羲台”提出了质疑,理由非常的充分。因为稍微了解一下战国时期赵国与中山国的战况,马上就会发现,伏羲台就是赵武灵王的野台,纯粹不靠谱。

从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出九门创建野台时候的诸侯格局来看。

当时,赵武灵王准备进攻中山国,但他担心与中山国亲近的齐国,会出兵干预,因此,在赵国与中山国、齐国边境 “九门” 城以北,建造野台。他登上野台,以观望中山和齐国的动静。

而新乐人一直就以为赵武灵王的“九门”,就是藁城市九门村的九门城遗址,野台,就是伏羲台。

其实,这是一个张冠李戴的笑话。类似关公战秦琼。

首先,伏羲台所在的新乐之地,在公元309年,赵武灵王修筑野台的时候,这里正处于中山国心腹地带。赵武灵王怎么能跨国南面六七座还由中山国占据的城池,跑到中山国的地盘上修筑瞭望塔呢?你不是找死么?

按照《战国策》和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记载,在赵武灵王修筑了野台之后的第二年,中山国最英武的国君昔死了。于是赵武灵王准备出兵了。但是,他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准备什么?强兵战术和排兵布阵的战法。他经过观察,决定改革军队的建制,于是他力排众议,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改革,颠覆了商周以来以战车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历史,开创了以骑兵弓弩射箭作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新时代。这一手相当于古代的巡航导弹时代,一下子把赵国军队兵器攻击的距离,从两米一下子提高到50米、一百米。由此,这位赵武灵王也就成为中原骑兵作战的鼻祖。当然,这胡服骑射,究竟是穿着匈奴的胡服,还是学习了中山国的服装,史学界一直争议不休。我们不去参与这种论证,反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军事实力大幅度增强,具备了进攻中山国的条件。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认为可以给中山国交手了,这才派出赵军的骑兵,北略中山,小试牛刀。与中山国的军队激战于房子,就是现在高邑西南的房子故城,结果这次进攻遭到中山国的顽强抵抗,赵军吃了败仗。

赵武灵王回来对胡服骑射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对骑兵的装具进行了优化,要让骑兵能考马镫在马上站稳,这样远攻用弓弩,近战有戈矛。

又过了两年,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这一次,赵武灵王亲自率兵出征,赵攻中山,攻取了高阝邑,就是现在柏乡县西北固城店,北上封龙,现在元氏县北、再往北到了石邑,现在鹿泉市南故邑,继续北进,攻占了中山国的东垣,现在石家庄市区体育大街两侧的东古城一带。这时候,距离新乐伏羲台还有30多公里。中山国一看赵武灵王来势凶猛,所以决定献四邑请和。

在此之后,赵武灵王带着他的儿子接连进攻中山国东部,攻占了扶柳城,打到滏阳河一带。三年之后,在赵国历史上写满了辉煌的赵武灵王打道回府。禅让王位,准备把最后灭中山的光荣使命交给自己最喜欢的儿子赵何,他说了,我准备退休,到沙丘平台的宫苑里骑骑马、打猎,喂喂鸟、养养花。你就好好干吧,靠真本事安身立命。赵国军队大概又用了1年的时间,才占领了新乐伏羲台这一带,再用了两年,到公元前296年 赵国灭了中山,毁掉了中山国的都城灵寿城。

所以说伏羲台就是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09年修筑的野台,是一个新乐版的演义,纯属杜撰,与真实的历史一点也不靠谱。

所以,中央电视台采访的那位中国先秦史专家宫长为教授肯定地说,“赵武灵王的野台,不在新乐”。这是对的。

但是,由于他缺少对河北历史地理的深入研究,了解的文献记载不多。所以他说“野台是丛台的别称”,也是主观臆断,一种演义,也不靠谱。

那么,伏羲台不是野台,藁城市的九门也不是赵武灵王时期赵国与中山国边界的九门。

那真的野台在哪里?九门城又在哪里呢?

我们先说伏羲台依附的藁城市的九门城。如果证明藁城市九门不是赵国、中山国和齐国边界的九门,那么,伏羲台为野台的说法,也就露馅了。

藁城市的九门,在战国时期不叫九门,而叫“北九门”。因为出土过“北九门”的战国时期的三孔布钱币。所以,赵武灵王之九门,肯定不是这座藁城的九门。

新乐伏羲台,从来不是野台

 

既然有北九门,应该还有南面的九门,那就应该是赵武灵王边界的城池了。

还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北魏我们河北治学严谨的大地理学家、野外考古学家郦道元的说法,一下子就全都明白了。

郦道元在《水经注·漳水注》中说得很清楚。赵武灵王十七年出九门,为野台,在“堂阳县之九门”以北。堂阳县,在哪里啊?

新河、南宫一带的人都知道。那就是新河县九门村北面。那里不仅有一个九门城遗址,而且确实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遗址,出土过不少战国文物。那里正好处在公元前309年赵国、齐国、中山国的边境。赵武灵王可以在自己领土的边界九门城外,创建这座“野台”,东望齐国调兵情况,北望中山国,瞭望他们的动静。

因此,赵武灵王建造的野台在新河县九门以北,而与新乐毫无关系,与伏羲台一点都不沾边。

那么,新河县的九门,有什么历史记载吗?当然有。

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清晰的记载。这座赵国北部边界的九门城,原本是赵国相国林皋的故里。林皋可是名相,又是名人的后代。《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中记载,这位林皋是殷商王朝三大贤臣仁臣比干的后裔,家族有来头。因为林皋这位赵国的总理,没搞好计划生育,一不留神生了九个儿子。而在那个封建社会蒸蒸日上的年代,这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林皋的九个儿子,都很有作为,成了赵国的要臣,所以赵国人称林皋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他的封地就称为“九门”。看看,人家新河县这座九门城,不仅是赵国与中山国和齐国的边界名城,还是如此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可惜,新河人不重视宣传。新乐人不重视学习。藁城人不知道新河还有九门,新乐人不知道野台原来在新河。于是地方文人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闹出了学问上的大笑话。吹牛吹漏了窃。所以,建议新乐伏羲台那么巍峨壮观的一座建筑,好歹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乱来,赶紧把野台的牌子弄走吧,别让人家笑话了。

既然这伏羲台不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创建的野台,那么,这是一座怎么建筑,最早创建于何时呢?我们明天接着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