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陨石公园伪“陨石”探秘

标签:
文化 |
分类: 谈古论今 |
梁勇
一、赵县创建“陨石公园”经过
经赵县档案局人员考证,这块陨石为1556年八月初七凌晨三至五时,一场流星雨散落在高邑县东关一家赵姓田园
由此成为古州赵县政府保护文物档案的一条爆炸性新闻,许多领导和学者慕名而来……
2013年俄罗斯陨石雨发生之后,笔者受媒体之邀,撰写了《石家庄发生过陨石雨》和《河北陨石知多少》等文章,对赵州陨石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赵州陨石原来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档案天地》的考证文章,乍看很严谨,但仔细推敲,却发现难以自圆其说。
至于,赵南星在天启年间为什么把剩下几块的陨石,搬到他家祠堂,那应该是出于对陨石保护,而不是因为这些陨石,应了他的出生吉兆。
后人不考证历史年代之间的关系,把赵南星的名字与这几块陨石附会起来。后世一些文人不深入研究,以讹传讹耳。
2013年3月1日,笔者访问了高邑县文物保护所原所长冀三辰先生,先生正在深入研究古代高邑的一系列历史问题,他非常严肃的告诉我,嘉靖三十五年陨石落于高邑,确有其事,但所谓陨石陨落与赵南星出世的故事,纯属虚构,高邑县文献中从来没有这类记载。
上个世纪40年代,驻守高邑的一个姓小川的日本特高科长确实企图吧高邑陨石运到日本,结果被截获。后来入藏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个世纪90年代,高邑县档案局和文物部门的王秉南等人确实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请回来一块高邑的陨石,大约一扎长,很沉。原来安置在赵南星祠堂内,后来不知道保存何处了。
笔者还访问了信任高邑县文保所长赵文霞女士,以确认这段历史的真伪。
笔者随后,亲自考察了赵县政府陨石公园的陨石,凭我大学本科所学地理学知识和多年收藏雅石的素养,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块地道的石灰岩太湖石,是地球上的沉积岩经过水溶蚀的石头,与陨石没有一点关系。就是俗称的“大青石”,这是基本常识。
再看这块赵县“陨石”的表面,留下了石灰岩被水溶蚀的一道道沟痕,而且这块石头周边参差不齐,不可能是陨石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东西。
这件很滑稽的事情,就给人留下了一个惊天之谜。
嘉靖三十五年高邑县城有陨石陨落,确是史实,虽然与赵南星出生无关,但陨星陨落是公共事件,一是不好在州志中杜撰。二是既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收藏这次陨石的真实标本,而且高邑县还从紫金山天文台请回来一块货真价值的“陨石”标本,那么,当年陨落陨石无疑。但赵州知州搬运到州衙门的“陨石”为什么却是一块太湖石呢?
一是当年的余知府在陨石陨落八天后到现场考察,有可能当地官民不愿意让知州大人把本县的宝贝搬走,就指鹿为马,弄一块太湖石到处都能找到的石灰岩太湖石(这种北方喀斯特地貌的类太湖石,在鹿泉市、井陉县、元氏县多得很)糊弄他,这位自然科学知识甚少的知州,就捡了一块最大的搬到赵县衙门,于是留到如今,赵县档案局的研究人员也不请专业人士考察,就当做“国宝”建议县领导创建了“陨石公园”。其结果,就供奉了一块伪“陨石”。
另一种可能,就是当年余知府从高邑搬运回来的确实是一块嘉靖三十五年从天而降的“陨石”,一直存在州衙门院内。
但几经历史变迁,原来的陨石不知是掩埋地下?抑或被搬运他处。(在这块“陨石”附近的知府大门口,前年意外挖出了两尊巨大的石头赑屃,都不见诸历史记载)。原来真的陨石不见了,而堆放附近的一块太湖石,就被后人如获至宝,视为余知州当年的陨石“供奉”起来。这种案例,诚如苏轼在定州刺史任上创建的“雪浪石斋”一样,故址尚存,而苏轼的雪浪石在金元战乱深埋地下,不知去向,而乾隆年间,缺少科学知识的赵州刺史李文耀从临城弄了一块太湖石,镌刻了“雪浪”二字,经直隶总督方观承先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非常荒谬地大肆鼓吹这块假“雪浪石”。因为乾隆皇帝和李文耀,都不懂苏轼的“雪浪石”是太行山黑白纹花岗岩的一类雅石的雅称,而临城的太湖石,是烧石灰用的石灰岩,从岩石学和收藏雅石的类别来说,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件荒唐的闹剧成为雅石鉴赏和收藏历史上乾隆皇帝和赵州刺史李文耀留下的千古笑柄。
如今赵县“陨石公园”的“陨石”,千真万确是一块太湖石,而非陨石。余知州当年搬来的陨石,如今安在?值得深入研究。
这件事情也给我以启示。地方的文物、文化部门珍视科学遗产固然可贵,但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的学术研究,更需要专业人士的鉴定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