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县陨石公园伪“陨石”探秘

(2013-04-05 11:30:30)
标签:

文化

分类: 谈古论今

梁勇

     在赵县人民政府院内西侧,有一处被称为“陨石公园”的名胜,是1999年由赵县档案局建议,县政府决定创建的小型公园。

     后来,赵县档案局文史工作者施为刚先生在《档案天地》2003年第一期《河北风物》刊发了专题文章,在中国知网和相关网站都能看到。文章揭示了创建陨石公园的历史背景。

一、赵县创建“陨石公园”经过

赵县陨石公园伪“陨石”探秘

                        当年建成陨石公园时的陨石


     施为刚先生文章说:赵县人民政府后院落成优美别致 “陨石小公园”的消息,引起一些老干部和国内知名天文学者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到县政府观看、研究这块重达八百千克的“外星使者”的来历…… 
   提起这块陨石,历史悠久。据明朝万历年间《赵州属邑志》记载: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八月初七寅时,赵州南天几道耀眼光束飞下,直落高邑东关田园…… 
   另据建国后时任民主县长曹拔粹所著民国年间《赵州志》记载:现赵县政府丁香树下陨石,为明朝嘉靖年间中秋节前,知州余鋐南巡至高邑东关,惊闻凌晨下了流星雨,并在现场看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怪石若干块,并将其中最大的一块差人运回州衙,其余让人妥善保存起来…… 
  从明清赵州衙门——民国政府——日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赵县政府,历经四百四十四年,一直沉睡在县政府后院的老丁香树下。 
   1990年赵县档案局文物档案征集工作开始后,十年间,不辞劳累、外访内查,获大量赵县文物档案重要信息,又会同高邑县文物局、机要局、档案局等文史研究人员及有关县、市(区)专业人员共同研究陨石之谜。五年来,先后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皇史、天津图书馆、宁波天—阁图书馆、陕西博物馆等国家图书、档案馆进行史料考证,谜底终于揭开了。

  这块陨石形似婴儿大头,呈兔唇开裂象,重约八百千克,石质坚硬,密度非常高,含铁、硫、镍等多种重金属元素,至今表面仍有炽热高温烈化痕迹。

经赵县档案局人员考证,这块陨石为1556年八月初七凌晨三至五时,一场流星雨散落在高邑县东关一家赵姓田园 ,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散落点非常集中),这时高邑东关赵家一大户一名男婴正呱呱落地 ,其父目睹了五光十色的流星雨,异常激动,高兴之余为儿子取名赵南星。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赵南星升任吏部尚书后,将其中三块陨石安放在赵家祠堂内。从那时起最大的一块陨石已移至州衙(现赵县政府驻地),其它三块放在赵家祠。 
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夕,侵略者覆没已成定局。日本特高课小渊队长将赵家祠的两块陨石,悄悄装上军车,意在偷运回国研究……,不料途中被我军在天津港截获…… 。南京解放后,北京有关领导指示:该陨石交紫金山天文台保管。 
   高邑县档案局、文物局为寻找陨石,多次到南京向紫金山天文台领导说明原因,最后确定:将一块最小的陨石(重约三千克)还给高邑县的“赵家祠堂”。
   在此基础上,赵县档案局将所征集的文物、档案、图片、资料向县委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提出保护与利用陨石的建议。县委、政府决定拆掉后院八间平房,腾出四百多平方米空间 ,建成保护“国宝”的小公园。 
 由此成为古州赵县政府保护文物档案的一条爆炸性新闻,许多领导和学者慕名而来…… 
     二、赵县陨石公园公案辨伪

2013年俄罗斯陨石雨发生之后,笔者受媒体之邀,撰写了《石家庄发生过陨石雨》和《河北陨石知多少》等文章,对赵州陨石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赵州陨石原来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档案天地》的考证文章,乍看很严谨,但仔细推敲,却发现难以自圆其说。

赵县陨石公园伪“陨石”探秘

                 当前放置在县政府院里的陨石

 

     首先,高邑赵南星出生在此陨石陨落前六年。《明史·赵南星传》以及后人的研究论著,都记载赵南星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而不是该文中所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其年24岁。如果生于嘉靖三十五年,中进士时仅18岁。与史籍中记载的年龄不符。可见这是一个明显错误。

   其二,既然明朝万历年间《赵州属邑志》记载: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八月初七寅时,赵州南天几道耀眼光束飞下,直落高邑东关田园……  那么,这此陨石雨就与赵南星出世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此时赵南星已经六岁了。所谓“赵南星的名字就是因陨石而得”,这个故事《明史》和赵南星的相关著作中未见记载,而且自行矛盾,所以,传说而已。

    其三,文中引民国《赵州志》载:赵县陨石,为明朝嘉靖年间中秋节前,知州余鋐南巡至高邑东关,惊闻凌晨下了流星雨,并在现场看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怪石若干块,并将其中最大的一块差人运回州衙……

     这件事情符合历史背景。光绪本《赵州志》卷五《官师志》记载,明代的知州中余钅宏(铅山人,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任).他的继任是张衷(麻城人,嘉靖三十六年任)。可见,时任赵州知州的余鋐,在陨石雨落到高邑后的第八天,就到高邑巡视,并把其中最大的陨石带到了州城。是他在任时可能干的一件事。

至于,赵南星在天启年间为什么把剩下几块的陨石,搬到他家祠堂,那应该是出于对陨石保护,而不是因为这些陨石,应了他的出生吉兆。

后人不考证历史年代之间的关系,把赵南星的名字与这几块陨石附会起来。后世一些文人不深入研究,以讹传讹耳。

2013年3月1日,笔者访问了高邑县文物保护所原所长冀三辰先生,先生正在深入研究古代高邑的一系列历史问题,他非常严肃的告诉我,嘉靖三十五年陨石落于高邑,确有其事,但所谓陨石陨落与赵南星出世的故事,纯属虚构,高邑县文献中从来没有这类记载。

上个世纪40年代,驻守高邑的一个姓小川的日本特高科长确实企图吧高邑陨石运到日本,结果被截获。后来入藏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个世纪90年代,高邑县档案局和文物部门的王秉南等人确实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请回来一块高邑的陨石,大约一扎长,很沉。原来安置在赵南星祠堂内,后来不知道保存何处了。

笔者还访问了信任高邑县文保所长赵文霞女士,以确认这段历史的真伪。

笔者随后,亲自考察了赵县政府陨石公园的陨石,凭我大学本科所学地理学知识和多年收藏雅石的素养,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块地道的石灰岩太湖石,是地球上的沉积岩经过水溶蚀的石头,与陨石没有一点关系。就是俗称的“大青石”,这是基本常识。

再看这块赵县“陨石”的表面,留下了石灰岩被水溶蚀的一道道沟痕,而且这块石头周边参差不齐,不可能是陨石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东西。

这件很滑稽的事情,就给人留下了一个惊天之谜。

嘉靖三十五年高邑县城有陨石陨落,确是史实,虽然与赵南星出生无关,但陨星陨落是公共事件,一是不好在州志中杜撰。二是既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收藏这次陨石的真实标本,而且高邑县还从紫金山天文台请回来一块货真价值的“陨石”标本,那么,当年陨落陨石无疑。但赵州知州搬运到州衙门的“陨石”为什么却是一块太湖石呢?

一是当年的余知府在陨石陨落八天后到现场考察,有可能当地官民不愿意让知州大人把本县的宝贝搬走,就指鹿为马,弄一块太湖石到处都能找到的石灰岩太湖石(这种北方喀斯特地貌的类太湖石,在鹿泉市、井陉县、元氏县多得很)糊弄他,这位自然科学知识甚少的知州,就捡了一块最大的搬到赵县衙门,于是留到如今,赵县档案局的研究人员也不请专业人士考察,就当做“国宝”建议县领导创建了“陨石公园”。其结果,就供奉了一块伪“陨石”。

另一种可能,就是当年余知府从高邑搬运回来的确实是一块嘉靖三十五年从天而降的“陨石”,一直存在州衙门院内。

但几经历史变迁,原来的陨石不知是掩埋地下?抑或被搬运他处。(在这块“陨石”附近的知府大门口,前年意外挖出了两尊巨大的石头赑屃,都不见诸历史记载)。原来真的陨石不见了,而堆放附近的一块太湖石,就被后人如获至宝,视为余知州当年的陨石“供奉”起来。这种案例,诚如苏轼在定州刺史任上创建的“雪浪石斋”一样,故址尚存,而苏轼的雪浪石在金元战乱深埋地下,不知去向,而乾隆年间,缺少科学知识的赵州刺史李文耀从临城弄了一块太湖石,镌刻了“雪浪”二字,经直隶总督方观承先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非常荒谬地大肆鼓吹这块假“雪浪石”。因为乾隆皇帝和李文耀,都不懂苏轼的“雪浪石”是太行山黑白纹花岗岩的一类雅石的雅称,而临城的太湖石,是烧石灰用的石灰岩,从岩石学和收藏雅石的类别来说,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件荒唐的闹剧成为雅石鉴赏和收藏历史上乾隆皇帝和赵州刺史李文耀留下的千古笑柄。

如今赵县“陨石公园”的“陨石”,千真万确是一块太湖石,而非陨石。余知州当年搬来的陨石,如今安在?值得深入研究。

这件事情也给我以启示。地方的文物、文化部门珍视科学遗产固然可贵,但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的学术研究,更需要专业人士的鉴定和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