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察曲阳唐代大墓

(2013-03-20 22:58:40)
标签:

文化

分类: 谈古论今

    去年在曲阳县田庄发现的唐五代时期的宏大墓葬,因其气势恢弘、规模巨大、结构复杂,而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北方建筑规模最大的唐后期至五代时期的墓葬,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当下进行的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候选名单中,这座大墓名列其中,而且因其特殊的墓葬形制而备受专家的青睐。或许能成为填补唐后期藩镇诸侯王墓葬的典型代表而载入中国考古史册。

    上周六,应曲阳县文物局领导的邀请,前往考古现场考察了这座大幕。考古队领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春峰和魏队长介绍了发掘情况,他们和曲阳县文物局的领导一致呼吁,希望将这座极具传奇特色、唐五代时期最大的墓葬,建成一座博物馆。千万不能再次填埋!希望各界广泛呼吁,给予关注。

考察曲阳唐代大墓



一、独特的形制,超越帝王陵寝的规模。

这座大墓地面原来的封土高大,地宫的墓室和耳室共计二十多座,全部采用青砖筑造,墓室为圆形穹隆顶,最大跨度8米,其建筑规模超过清东陵的慈禧地宫和清东陵的光绪地宫。建筑施工技术之高,令人赞叹。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如此大规模的砖砌建筑,体现了在砖式建筑领域的非凡成就。

墓葬内涵丰富。墓道壁画人物形象高大魁梧,衣着飘逸,斗拱装饰精美艳丽,笔法熟练、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田庄墓葬发现之前,河北古代墓葬壁画为上启东汉,下至元明,而唯独唐代壁画极少。曲阳田庄墓葬发现的人物仪仗壁画,填补了这一时期的空白,是研究美术史、服饰史和唐代建筑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考察曲阳唐代大墓

石棺床为须弥座式,上、下各有一周汉白玉勾栏,棺床构件上雕刻类似契丹金面具的人物脸型,栏板上有花卉纹雕刻。石椁呈棺形,其中椁门上的贴金门钉和铺首,竟然有四排,每排10个。整个棺椁结构复杂,雕刻精美,富丽堂皇,体现了墓主显赫的等级。墓葬中出土汉白玉造像,其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细部刻画传神,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曲阳石雕艺术的水准。尤其是就出自汉白玉产地——黄山脚下,弥足珍贵。

考察曲阳唐代大墓

墓葬中出土可复原的定窑白瓷器30余件,部分为细白瓷,可辨器型有碗、盘、钵和执壶等,仿金银器的花口器占相当比例。这些白瓷制品代表了当时定窑烧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定窑早期产品的真实写照。

这座墓葬的选址,北依太行余脉,黄山、铁山与牧山环抱于后,南有见龙山遥相互应,山南大沙河呈西北--东南方向蜿蜒流过,“二水中洲、白鹭群翔”,是沙河流域的常见景象。墓葬背山临水,地势开阔,所处沙河水湾,古时水草丰美,适宜养马,紧邻的养马村因此得名。黄山自古盛产汉白玉,闻名全国的曲阳雕刻正源于此,黄山之颠有八会寺,始建于北齐,规模巨大,古为冀中名刹,现仍存隋代之佛龛,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亦名少容山,牧山又名穆山,其中蕴含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墓葬集汇上述元素形成了一个完备的风水组合。墓葬与周边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一个集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承载众多美丽传说的区域。

考察曲阳唐代大墓

在墓葬汉白玉棺椁上留下了刻意砸毁的舖首痕迹,而且墓室内一些斗拱也刻意被砸毁,这些与盗墓行为无关的损坏,显示了这座墓葬被官府破坏的可能。但在后室门楣上,却又一块方砖镌刻着“大金皇统九年三月保……”字样。

在墓道和墓室的壁画中,有些蓄着长须的胡人形象。随葬的汉白玉石雕像,也有蓄长须的胡人造型。这是否显示了唐后期河北藩镇割据阶段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这一地区的特色?最具特色的是所有墓室、耳室全部为穹窿顶结构,而且很多穹窿顶上会有星相图。

这些特征能说明什么?有待深入的研究。

二、呼吁创建博物馆

田庄墓葬所在地——羊平镇,地近曲阳县城,交通便利,文化发达,且羊平镇为曲阳雕刻产业的核心地带,丰富的石雕作品,形成长长的“雕刻走廊”。田庄墓葬内涵丰富,其既能展示定窑早期的烧造,又能体现曲阳雕刻工艺的历史与传承,还能承载唐后期至五代墓葬制度的演变和河北藩镇割剧的历史事实。田庄墓葬的利用和展示,必定能成为宣传曲阳文化、展示曲阳底蕴的绝佳窗口和舞台,以此引起海内外各个阶层对曲阳的关注,并推动曲阳雕刻产业和现代定窑瓷器产业的发展,宣传效应远非广告可比。具备建立遗址博物馆的必要性。

每个地方都说自己的家乡“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如果没有环境和史实作为支撑,那只能说是虚幻的华丽字眼。田庄墓葬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载体,为曲阳文物旅游资源的整合、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契机。有理由相信,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没有一个会对此无动于衷。期待日后这里形成一个以墓葬发现、发掘、文物展示、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为核心,以周边景观为依托,有旅游产品作支撑的旅游产业链条。借党的十八大之东风,真正让田庄墓葬这一文化瑰宝造福曲阳人民,并惠及全省。科学的发掘和探索过程充满了艰辛,相比之下,回填保护就相对容易做到。如若让如此宝贵的资源重新掩埋,那将会是永远的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