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俗专家话灯谜专题

(2013-02-24 23:01:24)
标签:

元宵节

杂谈

分类: 新闻评论

今天,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元宵节系列节目,邀请我讲述中国传统灯谜。

以下是讲述的相关内容。记者张丽晓整理,梁勇主讲。2013年2月24日全天播出。

1 元宵节灯谜的来历

元宵节也叫“灯节”,人们除放灯之外,常设有灯谜盛会。 谜语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上可追溯至春秋时代。那时列国纷争,一些游说之士为了劝说君王,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这种古代隐语即是谜语的雏形。

    而作为谜语形式之一的灯谜,则出现于宋代。北宋仁宗年间,人们开始在元宵灯节把谜写在纸上,再把它悬在花灯上面,以供人猜射。“灯谜”之名由此而得。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灯谜的描写,可见当时灯谜已普遍盛行而深入到闺阁中去了。

那么,什么是灯谜呢?灯谜,是利用汉字形、音、义的可变特点,通过会意、增损、象形等手法来制谜。如今,灯谜谜源宽广丰富,并派生出画谜、书法谜、棋谜、声像谜等新形式,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增加形象性和趣味性,更富时代特色。

2、灯谜的组成部分

   正月十五闹花灯,猜灯谜是大家都欢迎的传统活动,猜谜固然乐趣多多,但是要想多猜对灯谜,首先得先了解,这灯谜是怎么制作的。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谜语就是用比喻、象形、状物或影射等方法,把事物的本相隐去,但又不离开这个事物的本相,让人们运用联想、推理,进行猜谜,以达到射鹄中的。 一般灯谜的基本结构包括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特殊情况下,有的谜没有谜目,还有的谜附加谜格。

     谜面呢,也叫谜题。谜面文字包括单字,词汇、成语、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制谜人在谜面文字中隐含谜底的意思或字,这就要求猜谜人具备相应的理解谜面文字内含的基本能力。

     谜目是谜作者为猜谜人指定的猜射范围。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打一字”、“唐诗人”、“成语”等。     灯谜的谜目包括十分广泛,字、词、语句,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衣食住行、财政金融、教育环保等等,无所不包。

    至于谜底呢,就是一个灯谜的答案了。 一般,一则符合要求的灯谜,谜面与谜底必须十分贴切,不能八竿子打不着,第二点,就是不能“露春”,也就是谜面与谜底的字不能重复。

     了解了这些灯谜的知识了,猜起灯谜来就能够有的放矢了。

3、制谜方法——会意法

    灯笼虽然保罗万象,但是制作灯笼却离不开我们所有文化依赖的汉字。前边我们说了,灯谜,是利用汉字形、音、义的可变特点,通过会意、增损、象形等手法来制谜的。 所以,我们猜灯谜啊,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这3种最基本的制谜方法。

     先说会意法,会意也有正面会意和反面会意两种。正面会意:就是根据谜面的含意去领会。谜底通过一字多义或声读变化产生别解。例如:“启蒙教育”猜学科,就是“人才学”,谜面会意为人才开始学习。谜底通过音读变化读作“人/才学”扣谜面。再比如“暗思量”猜物理名词“密度”,谜面正面会意为秘密地忖度“duó”。谜底的度(dù)字,本义是程度,通过汉字一字多义特点产生歧义,切合谜面。

再说反面会意:反面会意是根据谜面常规现象中某些欠缺,从反面或侧面推理出这一不足。例如“天地之大矣”猜《岳阳楼记》一句就是,“微斯人”。因为通常把天、地、人称三才,而谜面缺了“人”并且天和地都很大。当然只有人才显得微小,“斯”为语气助词。

4、制谜方法—增损法

 增损法是灯谜制作的三种基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汉字的形变进行重新组合而成谜的。这种猜灯谜的方法,就是增字或者减字。所谓增字是给谜底或谜面增加某些字或字的偏旁、部首,组成另一个字或词。例如“更”猜成语就是“与人方便”。意思就是“更”字增加“人”旁方成为“便”字。

损字法是把谜面的字去掉某些笔划而得出谜底。例如古谜“春雨连绵妻独宿”,谜底是“一”字。意思是“春”天下雨就看不见“日”,妻独宿,即“夫”不在“春”字去掉,“日、夫 ”二字成“一”字。以“个个不落后”打一字,谜底就是“丛”字,谜面前三个字别解都落掉后面一部分,成“人、人、一”三个字,合成“丛”字。

另外还有一种增损法的猜谜方法是结合了前面所述的“增字”和“损字”二个法门。例如“身残心不残”,打一字,谜底就是“息”字,以“身残”扣“自”字,以心不残扣“心”字先损后增,扣合谜底“ 息”字。以“菜田锄草浇水”打一字,谜语是“潘”字,意思是先将“菜”字去掉草头,合“田”成“番”字,再浇“水”便成“潘”字,增损并用,趣味无穷。

在猜谜中,会意法与增损法混合使用经常出现。例如:“西郊桥头放声唱”,猜学校名词一“校歌”。“校”字是用增损法而得到。放声唱会意而得“歌”字。

5、制谜方法——象形

     大家都知道,我们汉字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象形,所有我们的古人在制作灯谜时常常运用象形的因素,根据汉字形态特征,通过想象形象地借代一个事物而形成灯谜,这种方法在现代依然很常见。

而且现在,灯谜中一个比划或者一个字往往不是象形一个字,而是象形好几种,比如说“、”这个比划,它可以象形为 星星,也可以象形为水滴、也可以象形为雨,还可以象形为泪,或者是斑点。举个例子,白玉无瑕,打一字,谜底就是皇上的皇,解释为白和玉没有点。

    所以在猜灯谜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另外, 这个象形法它往往与增损法会意法混合使用。例如“夜半三星桥下会”,猜学校名词“学时”。“丶”象形星,“冖”(半宝盖)象形桥。夜半为子时,用会意而得。这道谜就是应用了会意、象形、增损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成谜。当然,象形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造,而是需要形象得体,谜人共同认可,方能成立。

    6、应用联想

    猜谜的技能就是应用联想,也就是根据汉字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等特点,进行联想。例如这样一条灯谜,“白先生”,猜教育名词。可以这样进行联想:

     白这个字,你可能联想很多,它可是是语言,说、讲、语、话、道、云、曰、言、告诉等待,都可以是白。表示颜色呢,白色是特别素的颜色,白也可以是素。另外,白也能表示没有:空、无,还能表示清楚:明白

那先生呢,一般先生可以称呼老师,也可以称呼医生,另外一点,把先生分开读,就是先生,先出世的意思。

有了这些联想呢,再结合“教育名称”这个范围,自然就能够想到,“讲师”比较扣合谜面。

 通过这个例子,也能看出,联想主要是朝着两个方面来联想,一个是找同义词,一个是看别的词能不能替代。上个“白先生”的灯谜例子就是这样猜出来的,“讲”是白的同义词,老师这个称呼可以用先生来替代,这样一联想,就比较容易猜出来了。

7、猜谜技能/方法

     灯谜有各种各样的,我们介绍过的会意、增扣、象形和应用联想这些猜谜方法是最基本的,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就初步具备了猜谜技能。但是在猜谜中,还应当多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我给听众朋友介绍其他几种常用的猜法。

一种是别解法,因为灯谜都必须有别解,那么什么是别解呢,

就是指在猜射时,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特点把谜面中某些字或词不作原义解释,而以另一种含义来扣合。例如“不老实”打一植物,谜面的“实”字不作“诚实”解,而别解为“果实”再以“长生”扣“不老”构成谜底“长生果”。

     另一种常用的就是抵消法,,就是根据灯谜谜面的暗示,将重复的字、词抵消掉,例如:“桃花村前桃花落”猜一个字 ,前面的桃花二字自行抵消掉,那么只剩下了“村前”。村字的前半边,不就是木吗,所有这个灯谜的谜底就是木字了。

还有一种是问答法,说是问答,其实常常是设问,一般是谜面布下设问句,谜底来回答。比如有这样一条灯谜,问君能有几多愁,猜一个成语.这一句中有“问”字,下面该答了,答得怎么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答得比较顺畅,没有阻碍,再想一想哪个成语比较契合呢,只有对答如流这个成语了。

当然猜射方法不仅只有以上几种,在猜射过程中,还可以实践,不断总结,掌握更多的方法。

    8、猜谜技巧

    初步掌握了灯谜的基础知识和猜射法门之后,自然比不懂时两眼一抹黑的情形强得多。但是,如何在实战中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猜得更快更准呢?其实,不是没有技巧的。现在我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些提高猜谜水平的途径和临场经验。

    每个人猜灯谜的思路和方法不一定相同,不可能规定一个固定的思考模式。不过以下几步却是不可缺少的。第一呢,要索解谜面。谜面是猜谜的依据,对其中的每一个字、词、句,在猜射的过程中都必须反复地推敲,善于发现蛛丝马迹,进而寻找到一突破口。

     第二,要判断谜体。判断谜体就好像走路,方向对头,到达目的地只是时间问题了。猜谜时,如果谜体初步确定后,仍无法猜出,就得立刻考虑是否属于其他谜体。

    第三,就是要寻找谜眼。谜眼是谜面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字或词。它常常以巧妙的形式隐藏在谜面中,稍一疏忽,便会漏过。一旦发现 谜眼,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谜底也自然显现出来。

9、猜谜技巧,从谜眼入手。

找谜眼是猜灯谜很重要的一个技巧。所谓谜眼就是一条灯谜中最精炼传神之处,一般也是灯谜的机巧所在。所以猜灯谜的时候,一定要找对谜眼。

举个灯谜的例子:崔莺莺不爱别人。打一计划生育用语。《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相爱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凡有崔莺莺者,十之八九都会与张生相关。如果从谜面的“崔莺莺”联想到“张生”,从而领悟到谜底可能含有一个“生”,那猜出整个谜底就易如反掌了。

另外,有一些灯谜在在谜眼的设置上特别喜欢用典故。这类灯谜绝大不烦你都以故事主人公入谜,而这些人的姓、名、字、号往往又是眯眼。有些谜还以人或事物的别称借代互扣,这更是谜的关键所在。

举一个例子:断桥相会。打《水浒传》一个人物的诨号。

这条谜取材于《白蛇传》,白蛇即白娘子,水淹金山寺以后,与郎君许仙在西湖断桥相会,知道“断桥相会”这个典故的人猜谜时,首先应该想到主人公白娘子,谜眼“白”字一处,谜底就迎刃而解了,谜底是:白面郎君,正好对应,白娘子面见郎君的意思。

10、转换角度 另辟蹊径

猜灯谜过程中,思维要活跃,要善于主动求变,此路不通,就另辟蹊径。这个字扣合不上,就迅速更换另一个字,直到柳暗花明。

灯谜犹如巧设伏兵,常常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迷惑人。因此,一旦苦思不得其解,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出了问题,能不能寻找出新的线索。比如这样一个灯谜:不同意放在最后(打一成语)

粗看谜面,意思浅白易懂,首先想到反扣法:不同意放在最后,那同意的就应当放在前边。最易想出的成语是“名列前茅”,然而“名”字没有着落。再按正面会意,也难以找到对应成语。原来,这条灯谜的奥妙在于“不同意”三个字,谜底用表动作的词语来代替,点头答应,摇头为否,“摇头”当然是“不同意”了,“摇头摆尾”,也就是“不同意放在后面”的意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