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者梁勇
学者梁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80
  • 关注人气:4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话实说第四十三回.后唐分裂遭国殇,卖国称帝石敬瑭

(2012-10-21 15:15:13)
标签:

文化

 

后唐庄宗李存勖因腐败堕落,疯狂征召宫女,引起兵变。他的干弟弟李嗣源乘机出兵夺取了皇位,史称后唐明宗。那么,李嗣源将如何维护他的统治呢?

今天,我们要说四个人物。分别是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和五代史学家贾纬。

我们先从平山县王子村说起。这是一个偏僻农村,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在1000年前,走出来一个放羊娃出身的王子。相传,这里是后唐末帝李从珂的老家。

第一个人物,就是李从珂。

李从珂,镇州平山人,本姓王,小名“阿三”,放羊娃出身。从小丧父,与寡母魏氏相依为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穷日子。结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了王子。

当时,后唐名将李嗣源,从平山经过,看见阿三的母亲长得漂亮,就要抢掠为妾,当时阿三已经十多岁,就跟着母亲进了城,从贫困山村进驻真定牙城府第,被李嗣源收为养子,改了姓名叫李从珂。他长大后魁梧健壮,骁勇善战,随李嗣源南征北讨,很得李嗣源的喜爱。后来李嗣源当了皇帝,他被封到山西成为潞王,从此,这个放羊娃的故里,就称为王子村。

指不定这个村子哪处老宅子,就是李从珂的故居。

李从珂的养父李嗣源称帝后,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天下。那么,他的家族都有哪些重要人物呢?李从珂又是如何成为后唐皇帝的呢?

李嗣源称帝后,派他的大女婿石敬瑭为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山西的大总管。另一个女婿真定人赵延寿为禁军兵马使,赵延寿的养父赵德钧为幽州节度使。李嗣源的三儿子封为宋王,养子李从珂封为潞王。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平山县放羊娃出身的李从珂和李嗣源的儿子、两个女婿之间的窝里斗。

一年后,李嗣源病逝,按照遗诏,他的三儿子宋王李从厚即位,史称后唐闵帝。他即位后,一直把我们平山放羊娃潞王李从珂视为潜在威胁。因为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骁勇善战,手握兵权。这个小皇帝就听信一帮宦官臣僚的馊主意,先把李从珂的儿子发配到安徽亳州,再把李从珂已经出家当了尼姑的女儿召进宫里作人质。这他还是不放心,又把李从珂从陕西调到太原,派遣亲兵监军监督李从珂。这一下子,惹恼了李从珂和他的将士们,所以,这个平山县放羊娃出身的王子,在部下鼓动下,愤然起兵造反,攻进洛阳,开始的时候,遭到后唐军队的围剿,险些覆没。可是,后唐军队倒戈,帮助李从珂进攻小皇帝,很快取得成功,李从珂夺取了皇帝位,历史上称为末帝。他派人把年仅2l岁闵帝勒死。使这个李从厚成为在位仅4个月的短命皇帝。

李从珂夺取皇位后,那些藩镇将帅各存野心。他的皇权并不稳定。

我们要说的第二个人物。就是手握重兵的石敬瑭。他位高权重,一直怀有僭伪之志。

李从珂当上皇帝,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姐夫石敬瑭也非常警惕,也采用闵帝李从厚的办法,消弱石敬瑭的势力,诏调石敬瑭离开山西,委派自己的亲信到太原,接替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这一下子,李从珂当年兵变的闹剧,石敬瑭再次重演。引发了石敬瑭的叛乱。

 

             【导读1】

为登帝位,石敬瑭怎样舍弃尊严甘当儿皇?

卖国求荣,赵氏父子如何双双投靠契丹王?

罪有应得,卖国贼会面临怎样的悲惨下场?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这个石敬瑭本来早就与北面的契丹勾结,怀有自立为帝的野心。此时受到干小舅子的征调,非常不满,就在他亲信的协助下,发兵叛乱。为了能当上皇帝,竟然不顾廉耻,上表给契丹王朝,请求把比自己小九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奉为爹,向契丹割让北京地区的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幽蓟等十六州。以此为条件,请求耶律德光扶持他当上儿皇帝。

936年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答应了石敬瑭的要求,亲率契丹五万骑兵,在太原打败后唐的军队,策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

石敬瑭被封为儿皇帝,那位从平山县王子走出来的李从珂,从此就开始与石敬瑭的征战,他命驻守北京一带的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出兵西进,切断契丹军队的后路,围剿契丹军队。

这个赵德钧,幽州人,他和李从珂的养父李嗣源是干亲家。

什么干亲家,就是赵德钧的养子真定人赵延寿是李嗣源的女婿,禁军将领。

没想到,在五代的动乱年代,这些将帅们都各怀鬼胎,赵延寿父子也不是好东西,他们也想乘机当契丹人扶持的儿皇帝。于是率领幽州兵和多年从契丹降兵中培植的银鞍契丹直三千骑兵,南下占据了易定镇赵诸州。他派了一员大将,叫董温琪驻守在真定城。

赵德钧与赵延寿的二万禁军会合,成为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借机要挟李从珂,要求让真定人赵延寿当上成德节度使,李从珂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李从珂如果批准了他们的要求,赵氏父子控制的幽州和真定周边的镇冀就联成一片,割据整个河北省。李从珂没同意,赵延寿就暗中投靠契丹,派人给契丹主耶律德光说:如果能把我干爹赵德钧立为皇帝,我们马上率领军队南平洛阳,消灭李从珂,愿意与契丹结为兄弟之国,可以让石敬瑭继续镇守山西。

看来,我们正定,不仅出现过爱国的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云,偶尔也冒出个汉奸,就是这个赵延寿。

耶律德光虽然封了石敬瑭为儿皇帝,但率领大军深入太原,李从珂的大将率领后唐精锐部队屯兵附近,他非常害怕幽州兵断他的后路。很想答应赵德钧父子的要求。结果石敬瑭知道了这件事,急派派人去拜见耶律德光,誓死拒绝赵德钧约为兄弟国的请求。

正在耶律德光左右为难、权衡利弊的时候,李从珂派出去的精锐之师,突然发生了兵变,几个卖国的将领杀了李从珂委任的主帅,也投降了契丹。耶律德光一看,没有后顾之忧了,就拒绝赵德钧当皇帝的要求,只答应给他父子封官进爵。

赵德钧和赵延寿父子就叛变了放羊娃皇帝李从珂,公开投降了契丹。

赵德钧投降契丹,本想获得高官厚禄,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下场却非常悲惨。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德钧长期驻守北部边境的幽州,在与契丹的多年交兵中,俘获了不少契丹的将士,从历年契丹的降兵中拣选出骁勇善战的骑兵,建立了一支强悍的骑兵。称为“银鞍契丹直”。

耶律德光对这些背叛了他的契丹骑兵怀有刻骨仇恨,因此,要求赵德钧都要把他们交出来。

耶律德光下令把三千银鞍契丹直及其家眷全部杀尽,野蛮之极。并将赵德钧父子作为俘虏押回契丹。卖国求荣的赵德钧受尽凌辱,后来死在契丹。落了个千古骂名和悲惨的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导读2】

苟且偷生,赵延寿如何百般谄媚新主?

国破城败,李从珂怎样城破自焚灭族?

贪婪无度,董温琪如何招来意外杀戮?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赵德钧的养子真定人赵延寿对契丹主百般谄媚,才免于一死,被耶律德光授以兵权,成为契丹南下侵占河北的先锋。

后唐末帝李从珂,作为一员战将勇猛无敌,但是当了一代皇帝,却缺少治国安邦的谋略,最后,他的军队纷纷背叛他,石敬瑭在契丹军队的护送下,直奔洛阳,平山放羊娃出身的李从珂在国破城陷的情况下,登上玄武楼举家自焚,导致了后唐王朝的灭亡。

石敬瑭在洛阳当上后晋皇帝。这就是五代时期第三个王朝。也是一个卖国王朝,依附契丹的儿子王朝。

耶律德光得到燕云等十六州,以幽州为南京。

    当时,赵德钧派他的大将董温琪镇守真定,这个贪官在真定大发国难财,纵兵抢掠,无恶不作。搜罗财富,堆积如山。结果,积怨太深,激起当地军民公愤。当时身为成德军牙内都虞侯的秘琼发动兵变,杀了董温琪的全家。

这个秘琼,是李从珂的老乡,平山人,他的父亲是成德军的一名军官。秘琼后来成为董温琪的心腹,董温琪投降契丹后,秘琼实在看不惯董温琪卖国劫财的行为,就起兵杀了董温琪全家。用车子把董温琪全家的尸体拉到郊外,埋在一个坟里。侵吞了董温琪的全部财产,也自称成德军留后。

第二年,石敬瑭委任秘琼为齐州防御使,委任自己的亲信安重荣出任成德军节度使。

这个秘琼在到山东赴任途中被驻守邺城的藩帅派骑兵劫杀,截获了他的金银财宝。看来,为官不能太贪财。贪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是找死。董温琪、秘琼,都属于这类贪得无厌的贪官。

当然,在石敬瑭一个卖国的政权中,也有好人。也有廉吏、清官,也有在中国历史上值得书写一笔的名人。

接下来要说的这第四个人物,就是五代著名史学家、《旧唐书》的主要编著者贾纬。

【导读3】

史学贤才,五言律诗能否打动当朝宰相?

笔锋犀利,获鹿贾纬怎样得罪权臣奸佞?

利弊权衡,英明皇帝如何听信谗言诽谤?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贾纬,镇州获鹿县(今鹿泉市)人,他的曾祖父原籍南皮,后举家迁居获鹿。

  贾纬自幼酷爱历史,成年后潜心研读历代史书。唐朝末年,赴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不久黄巢起义战火烽起,朱温挟天子迁都洛阳,后来又杀掉唐哀宗取而代之,建国号梁。

贾纬历尽坎坷,辗转回到家乡获鹿,被赵王王熔授为获鹿参军、邑宰。后唐时期,贾纬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出任石邑县令,就在现在石家庄市振头村北办公。

贾纬除了办理公务之外,深入城乡民间,结交文化人,广泛搜集历代史藉,整理民间关于唐朝的文献。发现从唐武宗之后,由于屡经战乱,原有的帝王实录大都散失,为后人研究和编纂唐史留下很多空白。为此,贾纬不惜重金,征集各种有关唐代后期的零星资料,尤其是到真定乡下,花钱买一些文人的笔记,拓印一些唐代成德军将领的神道碑。经过数年认真考证,编成《唐年补录》60卷,较详尽记录了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到唐哀帝末年(907年)半个世纪唐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后晋石敬瑭建都洛阳后,贾纬被召入朝,为监察御史,不久改太常博士。当时的宰相监修国史,四处招募史学贤能,贾纬便写了一首五言诗,抒发自己研究历史的抱负,提醒宰相“史才不易得,勤勤处处求”。由此,被推荐为史馆修纂。贾纬积极主张编修《唐史》,总结唐朝的经验教训。最后终于得到朝廷采纳,石敬瑭颁诏编修《唐史》,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旧唐书》。

在四年多编修工程中,监修官的宰相换了几任,但贾纬始终是这部正史的主要编纂人。贾纬凭借早期搜集的大量史料,为《旧唐书》的编纂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纬一生,著作浩繁,不仅留下许多珍贵的史册,还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他的《唐年补录》被收入《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尤其是他在后晋卖国王朝,力主编修唐朝的正史,弘扬爱国正义的精神。非常难得。他执笔编修的《旧唐书》史料翔实,是我国最早系统记载唐代历史的鸿篇巨著。

开运三年(946年),贾纬因编修唐书有功,迁中书舍人。但不久,后晋被契丹所灭。后汉刘知远称帝。进入五代时期第四个王朝。

刘知远称帝后,也开始组织编修国史。贾纬再次被举荐为史馆修撰、奉诏编修《后汉高帝实录》,就是刘知远的实录。

  公元951年,后周太祖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封贾纬为给事中,负责主持史馆,参与编修后晋帝王的实录,当时,后周的一些权贵,有不少就是后晋的一些遗老,譬如三朝宰相不倒翁冯道之流,他们在石敬瑭卖国割地、敛财于民的罪恶活动中,干过不少伤天理、害民生、为虎作伥的坏事。贾纬甚至是这些人历史罪孽的见证者。贾纬编修史书,崇尚司马迁的史德,秉笔直书,不畏强权,他的笔锋无疑会触及一些权贵的痛处,因而不断遭到一些权臣的诬陷和诽谤,他们不断在郭威面前进谗言,他们说:如果让他修史,“令满朝皆遭诽毁,教士子何以进身!”

周太祖郭威,虽说是五代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但他毕竟是一个新王朝的封建统治者,他听了臣僚的谗言,心里也感觉不踏实。因此,经不住臣僚的谗言诽谤,终于将贾纬赶出京师,让他出任平卢军行军司马。

一代杰出的史学家就这样被放逐军营。贾纬赴任到青州,虽然生活仍然优裕,但因为被迫放弃了向往的事业,积忧成疾,第二年就病逝了,出生在获鹿的一代史学巨才断送在异乡的军营。

这正是:

后唐内讧招国殇,石晋卖国当儿皇。

一代史官写唐书,名垂青史陨异乡。

    石敬瑭建立后晋,真定成为北部重镇,那么,在这里有将发生什么重大事件呢,在真定城里又将留下什么特殊的故事呢?我们下次再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