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话实说第四十回 张果道士出恒山,藩镇将帅争求仙
(2012-10-21 14:47:40)
标签:
杂谈 |
今天我要说说石家庄一带唐朝的道教和江湖术士。主要说三个道士的故事。涉及到三个地方:平山县王母观山、获鹿县封龙山和成德军节度使驻地真定城。
在平山县东部,有一座道教名山,现在叫天台山,唐代正史中记载叫王母观山。山上有一座王母观,是唐朝和五代时期的著名道观,号称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在这里修道。
这第一位道士,就是张果老。张果老本来不是什么神仙,而是一个真实而神秘的道士。在新旧唐书中都有传。就让我们剥开张果神秘的历史光环,说说唐代道教在石家庄市一带的兴衰。
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道教在封建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北中部有许多道教胜迹,留下了道教名人的遗踪。
唐朝皇帝姓李,自称是道家祖师李耳的后裔,都竭力扶持道教,推动了道教发展和传播。
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充分利用道教,显示李唐王朝的辉煌历史和神学背景。他亲自注释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各户都要准备一部道德经。当时恒州的治所在今正定,这一带道教很盛。被后世奉为八仙之一的道士张果――俗称张果老,就在这一带被推崇为神仙。
张果,原来隐居在山西的中条山,这个人熟读历史,自称已经活了200多岁,但貌相俊朗,根本就不是老头的形象。他经常给人讲起二百年前的事情,好像他亲历。在科学知识相对落后的时代,很多人都以为他真的有长生不老的秘术,而且这个张果还写了一些阴阳符经之类的书,在河北山西非常有名。
武则天建立周朝后,曾经派人到山西的大山里召他进京。他不愿意侍奉武则天,所以就装死。后来,武则天派人盯着他,他就从山西中条山偷偷的东迁 ,居住在恒州的山中。
当时的恒州,就是我们石家庄市一带。张果就居住在蒲吾县的山里。仍然显摆自己有神仙之术,长生不老。
到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当时在真定担任恒州刺史的韦济,就是我们石家庄市一带最高行政长官,他为了讨好唐玄宗,就把张果的神秘道术上奏给唐玄宗。唐玄宗一听居然有这等神仙,就派高官来请他,结果张果又用装死的办法逃避。这个官员不敢逼他进宫,只好回宫上奏。玄宗又派人带着皇帝的诏书来请他。
这一次,张果总算给这位大臣一个面子,跟他到了东都洛阳。唐玄宗李隆基非常高兴,和张果手拉手并肩进入皇宫,让他住在集贤院。皇上亲眼目睹张果一系列神仙之术,更是笃信不已。于是就和身边的密臣商议,想把玉真公主嫁给张果。和神仙攀亲戚。
导读一:
痴迷修道,玉真公主是否愿嫁张果老?
皇帝赐婚
敕封归隐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这个玉真公主,名叫李持盈,字玄玄,是唐玄宗的妹妹。他和姐姐小时候,母亲就被他们的祖母武则天给杀了。当时,武则天对自己儿子和儿媳妇们都不信任。武则天的一个宫女,接受贿赂,诬陷玉真公主的母亲,说她们经常半夜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就派人把她杀了,然后抛尸。那时候,玉真公主只有三岁。唐玄宗当上皇帝后,多次探寻他们的生母的葬身之处,都没有结果。
玉真公主20岁了,长成了漂亮的美女。可是他和姐姐这姐妹俩都不愿出嫁,而且向皇帝提出要做女道士。皇帝当然不会轻易同意,于是在长安城附近,建了两座奢华的道观,与这两位公主同时入住的有皇家乐团的歌舞女郎,还有一些退休的宫女。道观俨然是一座女子宫殿。还模拟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修建了人工山水景致。两位公主的生活,比出嫁的其他公主要逍遥很多,俨然是单身女公爵。
玉真公主能够同意嫁给张果吗?玄宗皇帝真的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这位神仙吗?张果能够答应这桩婚事吗?
这位玉真公主听说皇帝请来一位神仙张果,具有神秘道术,就愿意嫁给他。
玄宗皇帝于是果真颁诏:“玉真公主欲嫁张果先生”。委派密臣把皇帝的御旨传递给张果。张果听了,只是哈哈大笑。但是并不谢恩,也没有答应。
过了几天,张果根本不说是否迎娶公主的事,而是向皇上辞行,请求回归山中。唐玄宗吃不透这位神仙有什么心思,一再挽留。结果人家张果先生还是声称不适应皇宫生活,非得要回到大山里才能继续长生不老。
张果很清楚,如果他真的娶了玉真公主,一是道术就局限于宫廷了,也就成不了八仙之一了,另外,他如果贪图荣华富贵,娶了公主,他所谓活了几百岁的神秘面纱肯定败露,这可是欺君之罪。所以,他非常明智地选择谢绝。
唐玄宗一看挽留不成,不能得罪神仙,于是下诏,给“恒州张果先生”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号‘玄通先生’”。派人给足了金银财宝,护送张果回到恒州蒲吾县的王母观山中,让他继续修行。
不久,这位张果老,就驾鹤西归了。这一次,张果可不是装死。唐玄宗非常悲痛,下诏恒州官员在蒲吾县为张果老建造栖霞观。
这是恒州一带皇帝亲自颁诏敕建的重要道观。也是正史中记载的张果的真实故事。张果老就是恒州山里的道士,他的道观就在平山县王母观山。至于邢台、邯郸都有所谓的张果老山,肯定是民间附会。不可能是真正的历史。
导读二:
叛军灭佛,恒州一带为何风平浪静?
攻心有术,五明道士如何巧言治病?
占卦得吉,王廷凑又能否夺权成功?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中原各地的道教铜铁造像都被 安禄山的叛将们砸毁铸造钱币,打造了兵器。而唯有正定一带的恒州的这些造像保存完好。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时控制恒赵州的叛军主将李宝臣笃信道教、佛教,竭力保护道教和佛教的造像。从此,形成了一个半世纪藩镇割据局面。而且成德军节度使重新佛道,从此形成了一种传统。使得道士、江湖术士,都愿到成德军控制的镇赵冀深这一带来邀宠。
北宋时期,我们河北学者李昉编著了一部著名的文集,叫《太平广记》,收录了大量唐五代时期的笔记,记录了很多石家庄市这一带藩镇崇信道教的典故。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特殊故事。涉及到正定成德军的最多。其中一些占卜谶语之类的事件不胜枚举。有些故事还载入两唐书及《资治通鉴》《旧五代史》等正史之中,充分说明当时成德军节度使们崇尚道术,是唐五代时期典型的文化现象。
正因为如此。在成德军管辖的各州,道士云集。尤其是元氏县、获鹿县的封龙山,有不少道士专门从事相面、占卜之术,与成德军节度使及其官吏、藩将联系密切。
前面我们说过第一代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笃信道士的故事。最后竟然被道士用毒酒毒死了。
此后的成德军节度使,也都崇信道教和方术。
接下来,我们要说王镕曾祖父王廷凑与道士的交情。
这个王廷凑从小就和道士结下不解之缘。王廷凑生在恒州西南三十里石邑县的别墅。就是石家庄市振头一带。他出生时,石邑有位道士,叫路德播。这道士就盯上了这位成德军骑将的儿子。王廷凑稍年长,路德播道士就教给他阴符鬼谷之类的数术。因此,王廷凑对道士非常宠信。
在朝廷委派原来大名府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到正定当了成德军节度使那年,王廷凑以成德军骑将身份出差到邺城(今临漳县西邺镇),偶感风寒,找了大夫医治好几天也未能痊愈。王廷凑就去求助邺中的一位五明道士。这位道士是个高明的心理学“专家”,他不说伤风感冒的病情,而是占卜算卦。他说:“你这位大人没病,而且你要夺取藩镇军权的日子不远,你日后必定能称王。你没病,就是需要马上回府。有天机等着你。”
王廷凑一听,病就好了。急忙赶回恒州。结果在回来的路上,碰见一位自称骆山人的道士。竭力恭维王廷凑。说你这位大人“贵为将帅,非常人也”。声称看见大人的鼻中之气,“左如龙而右如虎,必能称王,而且就在今秋,子孙相继,满一百年”。
这年秋天,王廷凑果真率领成德军将士发动兵变,杀了朝廷委任的节度使田弘正,夺了兵权。而且真的子孙传承五代,长达100年。
王廷凑控制成德军之后,就念念不忘这些道士。首先,他到石邑的别墅之南祭祀封龙山神。
如今我们这地的官员为了招募人才,都创建博士楼、院士园区。而在唐代的真定城里,这里统治者却花大钱,创建了道士院和道士府第。
王廷凑为感激五明道士的点拨之恩,派人到邺城把五名道士请到真定,专门投资建造了一座馆舍,“号五名先生院”。又四处寻找那个叫路德播的道士,请到恒州的府第,敬为上宾,四处访骆山人,找了很久才找到,也敬为师长,还在真定城里建了一座亭阁,名叫骆氏亭 。可见,道士、术士,当时在成德军的衙门,具有很高的地位。
第三个人物,就是王熔宠信的道士黄贺。
王镕崇信佛道比他祖宗更邪乎,甚至达到极致。他经常请各路的道士,合炼仙丹,而且在赵王宫里,炼丹占卜,观天算卦,神神道道,他自己俨然就是一个道士。
导读三:
十卦九灵,黄贺如何占卜赢宠信?
访求仙迹,王镕能否有幸遇仙神?
宠幸太监,王镕难道爱恋同性人?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唐昭宗时,一位河南的道士叫黄贺,来到成德军驻守的真定,以占卜算卦为业。不久,就和成德军的将领们拉上了关系,成德军的将士们每次出兵前,都要请他占卜。所以这个道士的生意特别好。有一年,幽州发兵进攻成德军的边境城邑,王熔派大将出击。
当时,有叫刘干的勇士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到王熔的牙城请战,愿率五百人偷袭幽州兵营。这种英雄浩气必然得到王熔的褒奖。出征前,这个刘干请道士黄贺算了一卦。道士黄贺说“你今日出战,必能大获庆捷,赵王还要给你赏赐。”。
刘干得到道士鼓劲,信心十足,而他的好朋友不信占卜算卦这类玩意。第二天两位勇士领兵一起出战,夜间突袭幽州兵大营,刘干很快得手,获得战绩,凯旋而归。
而刘干的朋友却在偷袭中战死沙场。王熔赐给刘干骏马数匹和大量金帛。从此这个道士在成德军被奉为神灵。越来越多的将士请他占卜算命。
而赵王王熔对道教的推崇,远远超过历代成德军的藩帅。崇道之名远播,四方的道士云集镇州。
当时的镇州西面的太行山中,有许多佛教寺院,还有张果老留下的王母观山。王熔在山里大兴土木,建造道观。
当时,有位道士叫王若纳,在王母观山上主持道观,不断给王镕讲神鬼道法,诱惑王熔游山玩水,访求仙迹,王道士经常陪着王熔到王母观,一去就是个八月,“将佐士卒经常跟随的不下万人”
而这王母观山的山路险峻,不能通车马。王熔每次登山,都要带嫔妃妻妾奴仆数十人,用绵绣绫罗牵持而上。而赵王宫有个太监石希蒙,乘机阿谀谄媚,受到王熔崇信。每天都陪着王熔睡觉,可能与王镕有同性恋关系。由此也给王镕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
这正是:
张果命归栖霞观,五明道人耍符蘸。
回纥王氏崇道术,镇州道士代代传。
回纥人王镕家族,不仅崇信道术,而且对佛教也笃信不疑。那么,还有哪些高僧与王镕相关呢?他们之间有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呢?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