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话实说第十六 张燕号令黑山军,赵云刘备成君臣

标签:
杂谈 |
东汉末年,发生了黄巾起义。群雄并起。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常山赵子龙,就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英雄。是个妇孺皆知的名将。在中国戏剧艺术领域,三国的戏很多,而赵云肯定是三国戏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譬如著名的京剧《龙凤呈祥》、《长坂坡》、《群英会》、《回荆州》等等,赵云都是重要的人物。
在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有一座子龙广场,城东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赵云庙。从石家庄市区通往正定城的跨越滹沱河的大桥,名叫子龙大桥。这些都是为了纪念赵云这位英雄。
在很多中国百姓的心目中,赵云就是一位白马银枪的帅哥英雄,一位完美的古代英雄。因此,在他的故乡真定,在台湾、在四川,都有赵云庙。
但是,我们很多中国人,对赵云的籍贯和他的英雄故事,都是从明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戏剧艺术中认识他的。很少关注正史中的真正的赵云。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了解他的政治智慧和人生轨迹。
在讲赵云之前,我们得先说说赵云的一位老乡,真定张燕。
为什么要讲张飞燕呢,因为赵云在东汉末年历史舞台上出场,与张燕造反有关。
张燕,生卒年份不详,但论年龄要比赵云年长一些。东汉末真定人,也就是现在的正定县人,但当时的县城在石家庄市东古城。张燕,原本姓褚。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受到富家之弟的欺负,就立志习武,勤学苦练,强身壮体。练就一身好功夫,身手矫捷,所以有“褚飞燕”的称号。
黄巾起义爆发后,一身武功的褚飞燕,怀着反抗贪官污吏的义气,揭竿而起,很快聚众万人,他们从真定到常山城,就是从东古城到元氏故城这一带,攻城略地,杀贪官,平民愤,杀富济贫。不久,褚飞燕就与定州一带起义军领导人张牛角联合起来,推张牛角为首领。
但是,在与官兵一次大战中,张牛角战死,褚飞燕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为了纪念张牛角,褚飞燕改姓张,以“张燕”之名号令起义军。他联合河北中部和山西东部的起义军的,拥有兵马至百万,号称“黑山军”,与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会师,出兵30万攻占沧县一带,结果战败撤退。
后来攻占冀州首府邺城,军威大振。
在这里我们要说一说冀州。
古代,都说冀州是《禹贡》的九州之一。传说大禹分天下为九州,河北中部属于冀州。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督察,创立了“部刺史制”,就是把全国分为13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起初,刺史是监察官,没有正式官属。而且居无常所,后来才有固定的治所。西汉晚期,刺史可任命地方官吏和决断刑狱,造成对郡守、国相职权的控制。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王莽当政,设12州牧。
冀州牧的治所就是邺城。城址就在临漳县邺镇。也就是后来曹操创建铜雀台的地方,就是安阳发现曹操墓的东侧。
后来,袁绍开始围剿黑山军,他在吕布的配合下与张燕的主力在元氏的常山城下大战。当时,张燕率精兵3万、骑兵8千与袁绍大战十数天,未决胜负,张燕的士兵死伤很多,袁绍军也损兵折将,于是双方撤兵。
此后,张燕与迁安人公孙瓒结盟,派部将带兵帮助公孙瓒与袁绍抗衡,结果被袁绍击败。
官渡之战后,曹操开始进军河北,进攻邺城,张燕派人请求协助曹操打击袁绍势力,被曹操封为平北将军。后来,张燕到邺城归顺曹操,被封为安国亭侯,食邑500户。张燕死后,儿子张方继嗣。
公孙瓒是当时辽西的一名骁将,剽悍勇武,控制幽州,他与真定张飞燕联合后,在河北与袁绍势力争雄。而真定赵云就在这时投奔了公孙瓒,征战河北。刘备起初也曾投奔公孙瓒。在公孙瓒麾下,刘备结识了真定战云。这是赵云在历史舞台上现身的最早记载。
【导读1】
豪强混战,赵云能否投靠明主实现抱负?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按照古人名和字的区别,名是自己称的,而字是让别人叫的。赵云称自己应该说我乃真定赵云。而别人称呼他的时候,就不能直呼他的名,而应该称为子龙将军。
赵云少年时,逢豪强混战,他组织乡勇,卫护地方。后来率众投靠涿郡公孙瓒,在这里,刘备与赵云一见如故,结为好友。
关于赵云为什么投奔公孙瓒的原由,可能和张燕黑山军与公孙瓒结盟有关,当时真定黑山军势力正盛,作为黑山军领袖张燕的同乡赵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在公孙瓒的麾下的。
袁绍占据冀州后,出兵北上,征伐公孙瓒。公孙瓒遣刘备等人出兵抗击袁绍,赵云随着刘备随征,成为刘备主骑。
刘备在征战中数有战功,被公孙瓒派出去担任山东平原县令,后领平原国的国相,与赵云暂时分别。不久,赵云发现公孙瓒胸无大志,借着回真定为亡故的兄长奔丧离开公孙瓒。
后来,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到邺城投奔了冀州牧袁绍。而这时的赵云,听说刘备到了邺城,前往拜见,刘备见到赵云,非常兴奋,与赵云同床眠卧,授意赵云在袁绍军队中秘密招募数百人,跟随刘备到了荆州。
由此,赵云成为刘备心腹爱将。曹操攻打荆州时。刘备率领军队屯驻樊城,得消息后匆忙退却江陵。曹操率领大军在湖北省当阳县东北的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寡不敌众,急忙突围南逃,结果丢妻弃子,突出重围。而赵云奋不顾身,杀入曹军阵中,救出甘夫人和刘禅。当刘备突出重围后,不见赵云,有人说赵云已投曹操了,刘备果断回答说:“子龙不弃我走也。”果然,赵云怀抱阿斗,保护甘夫人,突围而至,众人皆惊喜。刘备悲喜交加,拜他为牙门将军,专司看守营门,成为刘备的卫队将领。
此事在《三国志》中只寥寥数语,但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却被描写得绘声绘色,脍炙人口。京剧《甘露寺》的唱词:“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还有,“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的诗句,也被后人广为传诵,赵云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
【导读2】
政治联姻,孙夫人如何跋扈骄横?
千钧一发,孙权的阴谋最终能否得逞?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刘备入蜀后,赵云留任桂阳太守。赤壁之战后,甘夫人去世。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是为孙夫人。有一出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刘备招亲。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实际上是一场政治婚姻。
刘备率军入四川,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特命赵云为留营司马,掌管留营军事。刘备夫人孙尚香依仗是吴主的妹妹,在刘备的军队中非常骄横,她身边吴兵也常犯军纪。刘备知道赵云不徇私情,就委他掌管内事。孙权知道刘备西征,便派舟船以接孙夫人回吴为借口,让孙夫人把刘备的儿子刘禅带走作为人质。孙夫人的船只已出荆州城,赵云赶到,把刘禅从孙夫人手中夺了回来,挫败了孙权欲扣留刘禅为人质、讨还荆州的计谋。
这件事情表现出赵云的大智大勇,关键时刻把握大局的名将素质。
赵云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具有很高的政治谋略,敢于直言进谏。《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记载:刘备占领成都后,听信一些将领的鼓噪,想把成都一些豪族的府第、豪宅大院以及城郊的田园桑树林子分赐给众将。唯有赵云反驳这种决定。他说,“当年的霍去病受到汉武帝赏赐的时候说‘匈奴还没有消灭,用不着为家里蓄积财富’而今,国贼曹操远比匈奴更加凶险,我们决不可以此求安。必须等到天下一统,各路将领回归故乡,归耕本土,方可求安。如今成都的人民,刚刚经过兵戈战乱。这些田宅都应该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复业,我们才能立足于此,得到民众的拥护。”这种具有高尚政治德行的主张,刘备不能不接受。所以,按照赵云的意思去办了。果然深得民心,为在西蜀建立巩固的政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有一年,刘表派刘备抵抗曹军,赵云随刘备大败曹军,赵云生擒了曹操大将夏侯兰。二人是同乡,少小相识。赵云知道夏侯兰精通法律,便向刘备推荐他作军中的执法官。夏侯兰得到重用后,赵云反而不同夏侯兰亲近了,以避结党营私之嫌。
而关羽因为刚愎自用,贪功冒进,兵出荆州进攻樊城,结果兵败而被东吴劫杀。刘备为替关羽报仇,执意兴兵伐孙权。唯有赵云非常冷静劝谏刘备:“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应该先维护孙刘联盟,合兵消灭曹魏,则孙权自然臣服。曹操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儿子曹丕篡汉。主公应该顺应民心,出兵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以此讨伐曹魏。关东的义士们必然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决不能放弃曹魏而发兵攻吴。如果吴蜀一旦大战,必将使得曹魏坐收渔翁之利。”赵云的这番见解,非常具有政治远见,如果刘备能够把握大局,坚定联吴灭曹的战略,或许西蜀的命运不会如此悲惨。但是,刘备注定没有建立一统天下的政治素质,所以,一意孤行,决议率军伐吴。结果大败而归。赵云率军至奉节县东白帝城接应,孙吴退兵。
【导读3】
张冠李戴,“空城计”到底谁是真正的主人公?
郎才女貌,赵云为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兵败不乱,赵云拒绝犒赏背后是否另有苦衷?
石话实说,梁勇来说。
建安二十四年,曹军与刘备争夺汉中。曹操运米于北山下,黄忠引兵夺其粮草,但过期不还。赵云率数十骑接应,与曹操大军遭遇。赵云临危不惧,奋勇冲杀。曹兵众多,溃后复聚,赵云且战且退,还归营垒。但发现部将张著未归,赵云又返回去援救张著。曹军追赶到营垒。当时驻守营寨的将领张翼在营中,指挥士兵立即关闭营门拒守,赵云入营,急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用了一次“空营计”。曹军怀疑有伏兵,急忙引兵而退。赵云一看曹军撤退,命令将士雷鼓出战,使用戎弩在后面射杀曹军。曹军一片惊恐,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刘备第二天来到赵云的营垒观看前一天作战的战场,惊叹不已。连声盛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这一天狂欢豪饮,为赵云庆功,军中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下荆州,江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太守均降。刘备命赵云领桂阳太守以接替刘表委派的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年轻貌美,愿意嫁给赵云,有人也劝赵云娶樊氏为妻。赵云不为美色所动。他说,赵范迫于形势而降,人心难测,便坚决拒绝了。后来,赵范果然逃跑了。此后,刘备对赵云愈加倚重。
赵云、邓芝因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自贬三等,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赵云一生有记载的唯一的一次败仗,但据裴松之《注》载,事后诸葛亮问邓芝:街亭失守,败军混乱,兵将无法相顾。而箕谷的军队退兵,军阵不乱。这是为什么?
邓芝答:赵云亲自断后,军需物质,基本没有抛弃,兵将们有序撤退,所以如此。
可见,赵云虽失利,但兵败不乱,退而不散。而且赵云兵退之后还剩余了军资余绢,诸葛亮叫他分赐将士。赵云说:“军事无利,怎能接受赏赐,应该把这些物质全部入库。等到冬天用于军需。”可见赵云品德高尚,因此受到诸葛亮赞扬。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故,蜀汉后主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正因为赵云品行端正,正直无私,不居功自傲,遇事以身作则,军进则前,军退则亲自断后。因此,后世小说家进一步演义他的人格魅力,在《三国演义》和后世戏剧中,赵云被塑造成为一个完美的英雄。
这正是:
张燕起义黑山军,抗击袁绍助曹公。
赵云虽一世英武忠勇,但由于蜀汉缺少一位把握大局,建立大一统天下的君主,因此,赵云病逝后,西蜀不久灭亡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言:话说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篡夺汉献帝的皇位建立的魏。
那么,曹魏时期,石家庄市历史上,又有哪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