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议论性文字(材料题文段)阅读策略
(2020-04-23 10:02:38)分类: 教育随笔(原) |
议论性文字(材料题文段)阅读策略
对议论性文字,特别是片断式的文字,我们在阅读时,需注意些什么?如何读,如何想,就能读懂读透,并借此提高阅读的能力。
写作的核心能力是描写能力,阅读的核心能力是概括能力。面对一段议论性文字,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从大的方面来说,议论性文字,大多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的。当然,这大多是从“篇”的角度来说的。
相对于一个具体的段落,在阅读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区分以下句式:观点句、分析句、材料句(按细分,本还有阐释句、总结句两种类型)。知道或辨别这些句子的名称,有利于理清段的思路,读懂段的观点。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正反对比关系。
当然,从阅读文字是为“用”的角度来说,也可从“知与行”的角度来解读,其中“知”,就是知“现象和本质(或者叫内容+思想)”,“行”,就是措施。当下,从出题的角度来看,围绕“现象、本质、措施”三个纬度来解读可能比较适合。
所谓“现象”,即这段文字,呈现了一个什么材料,讲了一个什么现象,要能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所谓“本质”,是围绕“现象”,作者想讲一个什么“特点”,分析一个什么“原因”,造成一个什么“影响”,得到一个什么“启发”。对能体现“特点、原因、影响、启发”的关键词句,在读时,要能随时圈画出来。
所谓“措施”,是针对“现象和本质”采取的措施。所采取措施,可从范围大小的角度加以区分,如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社会相关职能层面、学校家庭层面、个人个体层面。
读这些片断式、内容少、信息量大的文段,要一句一句地读,既要努力读懂句的意思,又要猜测句之间的关系,以便对句段有个整体影响。
在回答相关习题时,则要关注审题意识和答案语言的组织意识。答案有的文中找。有的答案是现成的,有的则需“寻章摘句”,还有的要“有根有据地”推测联想;有的是正面表述,有的需要根据原文反面表述。(20200422)
附:面对材料,要力争概括;面对分析,要提取观点(特点、原因、危害、启发);面对措施,要理清级别。(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