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幼教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4-10-27 09:32:03)
标签:
育儿 |
分类: 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 |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幼儿园)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编者注:本次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
58分。材料分折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写作题共1题 ,共 50 分。以 下为精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2.“五脏”指的是()。
3.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原则是()。
4.尽管工作压力大,事情繁忙,何老师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这体现了何老师()。
5.下列不属于牛顿研究领域的一项是()。
6.针对环境污染,张老师带领本组老师保护环境学生读本,这体现了张老师是()。
7.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纪律教育和培养遵纪守法意识
B.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C.艺术教育和培养审美情趣能力
D.体育教育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8.下列选项中,对“小李并非激动英语,又懂俄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选项中,对民族乐器琵琶归类正确的是()。
10.以下和“张林和王明是同事”判断不同的是()。
11.下列不属于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12.下列朝代中,发生“焚书坑儒”事件的是()。
13.发明地动仪的是()。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Internet基本功能的一项是()。
C.文件传输
15.范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范老师的做法()。
16.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
17.下列选项中,体现郑成功重大历史业绩的一项是()。
18.教师方某经常给学生起侮辱性绰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与()。
19.下列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中,属于壮族的是()。
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关于这一目标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1.某小学指派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由于电影院灯光暗淡,学生陈某在台阶上不慎摔倒,致使头部受到严重伤害,对于陈某所受伤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22.Word中,要讲某一文本段的格式复制到其他文本段,应选择的功能按钮是()。
2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保儿童从多种的国家和国际获得信息资料,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不包括()。
24.人们常说“教师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要求教师()。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5、老师带着孩子做这个模仿游戏,很受欢迎。有一天孩子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我想和你做的不一样!”老师说:“好”。老师拍手,她跺脚,老师扮小花猫,她学大老虎,好多小朋友和老师说:“老师,我们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老师说:“好”。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她想到了他们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老师发现规则改变后更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发展了。
26、莎莎爸爸很有钱,艳艳长得漂亮,孙老师一会抱莎莎,一会亲艳艳。我悄悄望孙老师,鼓起勇气对她说:“老师,您也抱我一下”,孙老师说:“混蛋,看你那两筒鼻涕,脏样!”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忍不住放声大哭。
这时,宋老师来到我身边,抱起我,用她的手帕给我擦去了鼻涕,又抱我到房间给我洗脸梳头,带我到镜子前,甜甜地亲了下:“看莉莉是多么漂亮的孩子”。此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两位教师的保教行为。
27、观看视频“故宫”的片段,回答问题。
(1)故宫又称紫禁城,“紫”和“禁”分别代表什么?“紫禁”体现了什么?
(2)谈谈你对紫禁城的建筑“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而又超越“居民房”的理解。
三、写作题
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幼儿园)
试题专家详解
1.【答案】A。解析: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扩责任。故选A
2.【答案】A。解析:“五脏”是指心肝牌肺肾。 故选A
3.【答案】A。解析:《教育法》第—章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故选A。
4.【答案】B。解析:何老师能够不受工作压力的影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从正面引导学生,这是数师健康的职业心理的体现。 故选B。
5.【答案】D。解析: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阐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他是一个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但不是化学家。故选D。
6.【答案】B。解析:张老师带领本组老师编写读本,体现了张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观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故选B。
7.【答案】B。解析: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同时要注意潜移默化。 故选B。
8.【答案】B。解析:考察联言命题的负命题,并非“既懂英语又懂俄语”表示三种情况 , 即不懂英语懂俄语、不懂俄语懂英语、不懂英语也不懂俄语。只有相容选言命题“不懂英语或不懂俄语”能同时表达这三种情况。故选B
9.【答案】A。解析:琵琶属于弹拨乐器。故选A。
10.【答案】D。解析:考查命题的分类。题干是表示张林和王明之间的关系的判断,选项 A、B、C 都是表示两人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只有 D是一个联言命题,分别对李白和杜的身份表示判断。故选D。
11.【答案】C。解析:《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在1830年写的长篇小说。 故选 C。
12.【答案】D。解析:焚书坑儒,指的是公元前2l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毁书籍、坑杀懦士的事件。故选D。
13.【答案】A。解祈: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所发明的,是世界上第—架地动仪。故选A。
14.【答案】D。解祈:internet三大基本功能是远程登录、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故选 D。
15.【答案】D。解折:教育公正强调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故选D。
16.【答案】D。解析:儿童发展的顺序性指的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先行后续特征适时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做法有悖于儿童发展的顺序性。故选 D。
17.【答案】B。解祈:1662年,郑成功及其后人收复台湾。故选B。
18.【答案】D。解析: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故选 D。
19.【答案】B。解祈:A是回族,B是壮族,C是满族,D是苗族。故选B。
20.【答案】A。解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第五十三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需要一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故选A。
21.【答案】D。解析:根据《字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事故与责任第二章“事故与责任”第九条、第十条的相关内容,学校和电影院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故选D。
22.【答案】B。解祈:4个图片,分别是撤销、格式刷、保存和复制按钮图案。故选B。
23.【答案】D。解析:根据《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第十七条规定:缔约国确认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并确保儿童能够从多种的国家和国际来源获得信息和资料。尤其是旨在促进其社会、精神和道德福祉和身心健康的信息和资料。 为此目的,缔约国应:鼓励大众传播媒介本着第19条约精神散播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有益于儿童的信息和资料;鼓励在编制 、交流和散播来自 不同文化、国家和国际来源的这类信息和资科方面进行国际合作;鼓动儿重读物的著作和普及 ;鼓励大众传格媒介特别注意属于少数群体或土著居民的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需要 :鼓励根据第13条和第 18 条的规定制定适当的准则,保护儿亲不受可能损害其福址的信息和资科之害。故选D。
24.【答案】C。解析:“做教师的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指的是,作为老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善于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故选C。
25.【答案要点】体现了张老师“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儿童观。
(1) 尊重儿童,关注个体差异。 张老师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关注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对儿童活动的需求。当一个孩子对老师说,想换一种方式做游戏时,老师并没有制止或批评儿童,而是同意儿童的提议,与儿童互换角色来表演。这体现出张老师尊童儿童的人格,平等对待儿童,培养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发散人童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 以适当的教学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 平等对待儿童,促进儿童人格发展。 当一个儿童提出改变游戏规则,很多小朋友都效仿时,张老师欣然同意,体现出张老师平等对待儿童,尊童儿童人格。 张老师促进儿童富有个性、自主的人格发展,实质上是为儿童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老师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儿童活动 , 促进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同时,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 、创造力 、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3) 挖掘儿童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农。 当游戏规则改变后,为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扣创造力 ,使得儿童智力得以进一步提高,轻讼的教学活动为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使其感受美的存在,满足了儿童全面发展需要。
26.【答案要点】孙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要求,从保教行为的角度看:
第一,孙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因为莎莎爸爸有钱,艳艳漂亮,孙老师就喜欢她们,孙老师没有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没有做到教书育人,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违反爱岗敬业的要求。
第二,孙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因为学生家境贫富差和相貌不同,孙老师就以此去挖苦、讽刺学生,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损害了幼儿的人格。
第三,孙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语言行为规范。“混蛋,看你那两筒鼻涕,脏样!”这详的话语有明显的讽刺和挖苦的意味,不符合教师的言语行为规范要求。
宋老师的行为与孙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践行了教师职业适德规范要求的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要求。 从保教行为的角度看:
第一,宋老师的行为践行了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面对“我”出现的问题,宋老师以素质教育观念为出发点,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书育人,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坚守高尚情操。
第二,宋老师的行为践行了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宋老师对待幼儿的态度一视同仁,不讽刺或挖苦幼儿,用积极的话语去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第三,宋老师的行为践行了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宋老师根据幼儿的具体特点和需要,以感情为基破,以爱为核心。 “看莉莉是多么漂亮的孩子”之类的语言给孩子以无比的鼓励,语气平和,态度和蔼,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 ,增加亲和力 ,促进教育取得好的效果。
27.【答案要点】
(1)“紫”:“紫微星坛”位于中天,天帝的所居。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 “禁”: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 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紫禁”体现了皇帝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 ,达到江山永固 ,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2)“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紫禁城的建筑中轴对称、院落冲门 ,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满足居住的需要。 跟民居有相似的建筑结构扣建筑形式。 “超越民居房”:①满足居住、办公、外交等多重职能。②建筑中考虑到宫廷大家庭维护王朝秩序的需要,房间设置、机构职能多于民居。 ③房屋面积大、数量多 、高度高、体现了地位和权利。(4)精巧的雕刻、精美的装饰装潢、高超的艺术价值。(5)建筑中融入人文理念,“家”“国”意识。
28、【参考范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代表了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层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索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山大川,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烈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有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器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解析】
从题干分析,抓住三个关键词:闻、见、做。闻和见的统一,便是知,做是指行动、实践。本文立意,知行统一,重于行之。本篇是议论文。开篇点名总论点:“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知行合一,重于实践。”文章主体部分,重点论述“知”和“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即“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结尾处,论述实践的必要性,重申观点,总结全文。文章总体是总—分—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