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连用治消渴之中医古文献浅探

(2012-12-18 13:06:03)
标签:

本草纲目

中医药

糖尿病

黄连

消渴

健康

分类: 中西医he保健养生
 

黄连用治消渴之中医古文献浅探
(卫生部北京医院 100730)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日渐增高。中医中药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对该病发病机理及治疗进行总结,深入挖掘中医药古文献中治疗消渴之有效中药及其组方具有深远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对中药的药理研究已经发现多种对糖尿病有确切疗效的降糖中药,黄连即其中之一。本文便是对黄连用治消渴的中医古典籍的初步整理。


【关键词】黄连;糖尿病;消渴
中医古籍文献并没有糖尿病这个词,但有关糖尿病的认识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记载。成书于西汉年间的《黄帝内经》即有许多关于该病的论述。如 《素问》称之为“消”,并根据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的不同,而有“消渴”、“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素问•奇病论篇》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提出了消渴的好发人群及病因。因此,糖尿病在中医古籍中属消渴范畴。
1.中医古文献对黄连用于治疗消渴的认识
黄连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黄连商品主产区为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其中又以四川栽培最多,产量最大。行销全国和出口的主流商品是味连,其它种类销售范围较窄或产量低。《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chinens isFrancb.、三角叶黄连cdsh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南黄连c.teetawall.的干燥根茎。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能苦寒清燥、除湿泻火,善清心与中焦之热。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心率失常,降压,抗腹泻,抑制溃疡,降血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中医古典籍对黄连的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对黄连用治消渴最早的记载见于《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本草经集注》中说:“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
《新修本草》: (黄连)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有“治消渴,用酒蒸黄连”之说。
此后,明确提出黄连用于治疗消渴的本草学专著并不多见,但都指出黄连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也提到诸多用到黄连治疗消渴的组方及配伍,如《本草经疏》:“(黄连)同麦门冬、五味子治卒消渴小便多良”。值得一提的是清•邹谢撰《本经续疏》,书中明确指出“千金方之论消渴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积年长夜,酣饮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外台秘要方述古今录验方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片,甜者,消渴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消中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肾消也。消渴者倍黄连,消中者倍栝蒌,肾消者加芒硝,由千金而言,酒是湿热相兼之物,因酒致病,必系湿热为源,所以宜用黄连,也由外台而言,消渴略相似之病,有此三种,消中肾消,与黄连不宜,所以别乎可用黄连之的证也,反覆乎此二书,则庶几欲用黄连止消渴者,知有别择矣。”这段论述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前人论述中关于消渴成病的病因病机以及黄连用于治疗消渴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详细论述了黄连用于治疗消渴主要适用于“上消”即书中所述“消渴者”,其作用主要取其能清热燥湿。
2.中医古文献对黄连组方用于治疗消渴的认识
中医古文献中有单用黄连治消渴的记载。如晋代《肘后方》治消渴尿多,单用黄连作蜜丸服用。唐代 《近效方》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用黄连研末,纳入冬瓜 ,于火中煨熟 ,绞汁服用。《易筒方》治三消骨蒸 ,将黄连用冬瓜汁浸后晒干、研末 ,以冬瓜汁为丸 ,大麦汤下。《十便良方》冬瓜饮 (一名黄瓜汤)治消渴热盛、心神烦乱及饮水多、小便如脂 、日夜无度 ,用黄连研末,纳入冬瓜 ,其外面裹泥封,于火上煨熟 ,取汁饮。
与黄连配伍组成复方治疗消渴的记载则数不胜数。《千金方》三黄丸治消渴不生肌肉及热渴等 ,须大实者,用黄连、黄芩、大黄为蜜丸服。《千金方》猪肚丸治诸渴疾,用黄连、葛根、知母、麦冬、熟地、栝楼根 、人参、茯神 、粟米共为末 ,入猪肚内蒸至烂熟,共捣为丸服。《外台秘要》中黄连地黄汤为治疗消渴的有效验方,后世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录入此方并有所发挥,《万病回春》中另一运用黄连的方剂玉泉丸也为治疗消渴名方。宋代 《圣济总录》猪肚黄连丸,治消渴 (消中),仅用火麻仁加水研烂,与猪肚同煮候烂,纳入黄连末,密缝肚口蒸极烂,共为服。宋代 《圣惠方》用黄连、栝楼根作蜜丸服。《杨氏家藏方》面饼丸治消渴,用黄连、密陀僧研末,蒸饼为丸煎茧壳、茄根汤下。《圣济总录》治消渴,用黄连、无名异研末,蒸饼为丸,以茄根、蚕茧煎汤下。《圣济总录》黄连牛乳丸治消渴,用黄连、麦冬、地黄汁、葛根汁、牛乳为丸服。元代 《如宜方》治消谒 ,用黄连、栝楼根 、冬瓜煎汤服。《济生拔粹》黄连膏治消渴病,用黄连研末,生地黄汁、藕 汁、牛乳熬成膏,入黄连末为丸服。明代 《德生堂验方》治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用黄连、茯苓研末,熬天花粉为丸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见,黄连用治消渴自古有之,取其清热燥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酒食所伤致上消者。然而黄连及其组方在古文献中用于治疗消渴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消,可见其用于治疗消渴确有独到的功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