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2015-12-31 14:42:15)摘要: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然而却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在后天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更应该优化幼儿园的保教环境,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以积极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来保护自己。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内容有哪些?现状怎样?如何培养,培养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内容:
1.幼儿身体保健意识,身体保健技能。
2.幼儿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幼儿自我防护意识低,自我保护能力差。
三、对策思考:
1.利用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2.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3.深入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
4.注重发动家长,促进家园联系的同步教育。
正文: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老师和许多人的心。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提高幼儿的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由此看来,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在后天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更应该优化幼儿园的保教环境,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以积极的方式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来保护自己。
一、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幼儿身体保健意识,身体保健技能。包括:保护嗓子、眼睛、耳朵、牙齿、鼻子、身体防病、身体救护等。
2.幼儿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包括:防险、防电、防火、防走失、交通安全、救护等。
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存在的问题。
我们根据事先拟定的具体目标,由教师对幼儿进行了观察记录及问卷测查;另外,向幼儿家长分别发了调查问卷表,要求家长如实填写,然后我根据家长的填写情况及教师的观察记录,分别进行测算统计。结果:见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表一:小班幼儿在园安全意识和行为测查表
具体目标 达到目标的人数、百分比
知道自已的名字、性别 25 85%
知道自已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10 33%
认识红绿灯 6 20%
不跟陌生人走 18 60%
与小朋友交往不打人、骂人 8 27%
吃饭时不说笑 2 7%
不和小动物太亲近 20 67%
不带小玩具(小刀、弹子)入园 10 33%
不用手揉眼睛 8 27%
遇到困难或身体不适会及时告诉成人 8 27%
坐滑梯(等)不推挤 12 40%
不碰插座和电源 10 33%
知道哪种睡姿是正确的 9 30%
不自己乱拿药吃 12 41%
上下楼梯会扶牢扶手有走,不你推我挤 11 37%
具体目标 达到目标的人数、百分比
知道不带小玩具(小刀、弹子)入园 30 86%
吃饭时不大声说笑 18 51%
身体不适会及时告诉成人 31 89%
知道阳台上的安全 26 74%
午睡时不把小玩具带到床上 28 80%
不和小动物太亲近 20 57%
知道怎样保护牙齿 23 66%
知道如何保护耳朵: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18 51%
知道烫伤了如何处理 6 17%
知道正确的睡姿 21 60%
不到河边玩水、玩火 30 86%
知道特殊的电话号码 5 16%
知道行人在马路上简单的交通规则 17 49%
知道乘车安全 15 43%
知道家里或父母的电话号码 9 26%
独自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16 46%
知道打雷时的注意事项 7 20%
知道简单的用电常识:不用湿手碰电源 14 35%
表二:中班幼儿在园安全意识和行为测查表
表三:大班班幼儿在园安全意识和行为测查表
具体目标 达到目标的人数、百分比
知道流鼻血时正确的处理方法 2 6%
知道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7 19%
要食用安全卫生的食品 36 100%
知道哪些动物会传染疾病,不与小动物亲近 10 28%
知道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喝水 13 36%
不把塑料袋套在头上玩 20 56%
知道坐车安全: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要戴头盔 7 19%
有人落水该如何处理 26 72%
遇到困难或不开心的事会向别人倾诉 9 25%
知道特殊的电话号码 11 31%
知道在商场与人走失了该怎么办 18 50%
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 0 0%
遵守交通规则 21 58%
知道不可以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 26 72%
知道地震时的逃生方法 7 19%
知道失火时的逃生方法 18 50%
认识防火、安全标志 5 14%
具体目标 达标百分比
你认为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吗? 100%
孩子在家您是否经常进行过安全教育? 40%
你的孩子会吃陌生人的东西?会跟陌生人走吗? 41%
听到有人敲门,你的孩子是否会主动开门? 20%
您是否会让孩子独自在家? 80%
您的孩子接电话会说父母不在家吗? 36%
您的孩子是否认识红绿灯等交通标识? 49%
您的孩子是否能简单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 45%
您的孩子是否爱爬阳台或高处? 56%
您的孩子知道火、电、煤气的危险吗? 36%
您的孩子是否知道“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 12%
您的孩子是否害怕雷声、闪电、暴雨? 8%
如果您的孩子爬高,你怎样对侍? 53%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玩水,您怎样对待? 56%
父母生病时,您的孩子反应如何? 19%
您的孩子玩棍棒等危险玩具时,您如何对待? 62%
在外出时,您的孩子如果喜欢离开父母独自走,您们态度如何? 37%
您的孩子跌倒了,怎么办? 58%
您的孩子经常吃什么样的饭菜? 80%
您对孩子的起居生活是包办还是训练? 42%
表四: 幼儿安全意识和行为家长调查问卷表
1.表一、表二、表三结果表明:
小班:只有27%的幼儿手、鼻等处受伤或身体不适会及时告诉成人;30%左右的幼儿不把异物塞在口、鼻、耳腔内;37%的幼儿上下楼梯会扶牢扶手走,不你推我挤。中班:只有17%的幼儿知道烫伤了如何处理;16%的幼儿知道特殊的电话号码;20%的幼儿知道打雷时的注意事项。大班:只有6%的幼儿知道流鼻血时正确的处理方法;14%的幼儿认识防火、安全标志;19%的幼儿知道地震时的逃生方法。
孩子们似懂非懂,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头脑中没有“危险、伤害”等这些概念;缺乏分辩安危的能力,他们不懂得什么事情危险,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本人或他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然而又好奇、好动、好探索,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也不会保护自己。自我防护意识低,自我保护能力差。
2.表四调查结果表明:有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很有必要,也意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40%的家长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教授孩子这方面的知识技能;41%的幼儿不会吃陌生人的东西,不会跟陌生人;36%的幼儿知道火、电、煤气的危险;12%的幼儿知道“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通过调查还发现,家长对孩子安全方面的状况缺乏了解,往往过高估计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人自认为孩子懂得自我保护,而轻视对儿童安全方面的教育。还有些监护人意识到外界存在着的一些对孩子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只是一味地对孩子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许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幼儿的各种活动,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具体措施:
1.利用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
首先,我们利用幼儿园的已有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根据在幼儿园的建筑情况实地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在楼梯口、转弯角都教育幼儿不推不挤不跑等。对活动室内的安全隐患,如窗台、门缝、插座、墙角、电器、盥洗间等对幼儿进行了讲解,并告诉他们如果不小心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后果。
其次,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幼儿园、班级的各个角落里,寻找不安全因素,制作标记。在幼儿园的楼梯口,我们都贴上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谦让,特别在楼梯上、盥洗室便池边、保温桶边,大型玩具上,往往会你推我挤,因此,我就在便池边、饮水机前、各种大型玩具上贴上了提示牌,这样就能提示幼儿不要拥挤,在楼梯上画上了小脚印,上下楼梯在小脚印处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拥挤现象的发生。孩子们纷纷将自己设计的标记贴在插座边、窗边、瓷砖上等地方,为自己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安全提供了醒目的标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杰作留在了幼儿园内,可高兴了,还不时地跑过来告诉老师:我的标记贴在了那里,要注意安全。“你们看,这个是什么标志?“我知道!这个是注意安全的标志。”“这个是当心触电!”
“这个是当心!”……一个个秩嫩的声音回响在教室里。通过认识标志、情景讨论及设计安全标记等等活动,小朋友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讨论如何保护我们自己,如何保护我们所有幼儿园的小朋友。
第三,积极开发利用主题墙饰、活动区环境,提供若干个安全或危险物的实物卡片,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印入了脑海,增强了意识。如在主题墙饰中,提供若干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引导幼儿分析遇到安全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并让幼儿学习评价行为的对错,如:“生活中哪些是危险行为?”、“打雷了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尖利的物品会伤人”、等等;在语言区,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家长的姓名、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于幼儿听听、讲讲、议议;在图书角给孩子陈列一些自护的图书,让孩子在阅读,交流中增长知识。
第四、我们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2.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1)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动起来,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更加提高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机智勇敢、团结合作等好品质,来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第一学期的研究中,我们根据大、中、小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征及自护要求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如小班:《危险物品我不玩》《不露小肚皮》《干净食物人人爱》《过马路请走斑马线》《离群的小鸡》《小兔生病了》《给小动物穿鞋》《小手真干净》等;中班:《我们的身体》《小熊学刷牙》《红绿灯》《紧急电话的用途》《阳台上的安全》《不能乱吃药》《小红帽》《看望兔奶奶》《红眼咪咪》等;大班:《明亮的眼睛》《心理倾诉》《雷雨天怎么办》《安全标志》《不乱吃药》《电梯里有只大熊》《破坏蜂巢有危险》《注意动物危险》《我们爱运动》《预防疾病》等。
为了教育学生“不玩尖利的东西”,我们设计了“手指划破了”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活动后经测试90%的幼儿基本达到教育目标。又如,为了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主动对老师说”,设计了活动“生病以后”。通过观看情景表演,让幼儿明白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成人,以免耽误病情。活动后经测试80%的幼儿达到教育目标,增长率达到67%。
(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直观、生动、形象、有趣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能够让孩子有一个直观地感受,比你不停地用语言
,
对他说要有效的多。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例如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让幼儿知道在外出或集体活动中,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橡皮膏小熊》这个游戏,让小朋友们了解了受伤后的痛苦,知道了游戏时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在游戏《喊妈妈》中,让幼儿扮演小兔和大灰狼,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知道用“喊叫”(如喊叫亲人、其他成年人、同伴等)的
方式来求助。事实上,跑、喊、躲等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如果教会他们这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关键时刻可能就会起到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应及早告诉孩子,面对危险,跑啊、喊啊,怎么都行,目的就是要远离危险,跑到尽可能安全的地方去。利用角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还在班级中放置了“神奇的电话”,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拨打电话,巩固他们对“110”、“119”、“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认识。又如:设计游戏活动“小小消防员”,让幼儿扮演消防队员进行灭火,使幼儿了解火的用处、害处及救火的一般常识。
3.深入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
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只有他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我们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专题教育活动即在一段时间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都以一个主题为主线,注意运用贴近幼儿生活的、直观形象的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带领幼儿通过谈话、看图片、说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对安全有一个粗浅的印象,增强了幼儿安全意识。
我们在大班组开展“交通安全我知道”、“防火小卫士”“关爱生命预防地震”的专题活动。如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组织幼儿参观消防大队、进行防火演习、举办知识竞答;结合地震,我们大班组及时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地震的主题活动,活动中让幼儿关注地震要闻,爱心捐助灾区,向幼儿传授预防地震以及地震中如何自救的知识,到活动尾声开展地震自救演习,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了自救技能,并懂得关注新闻,培养了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情感教育,孩子们懂得了关心他人。
中班组开展了“遇到危险怎么办”的大型专题活动,并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太平岁月的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
“灾难”、“危险”,诸如地震、车祸、火灾之类。为了确保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我们举行了图片展,搜集各种危险的图片,并附以文字说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有危险,增长他们的见识,为下面的活动作好铺垫。我们针对各项危险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及游戏活动,使主题活动更有针对性的对孩子产生影响,对某一方面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还设计了知识竞赛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知识问答、游戏活动、现场演示等形式来温习着他们平时零星了解的自救本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接受熏陶教育,习得一些应急危险的素养。
在小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及自护要点,设立了“认识和保护五官”“预防受伤和疾病”两个主题活动,重点在提高小班幼儿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避免身体受到伤害。包括活动《认识我们的身体》、《爱护牙宝宝》、《鲁鲁的鼻子》、《明亮的眼睛》、《预防感冒》、《手指划破了》、《预防手足口》等,我们还带小朋友参观了长旺医院,请医生给我们小朋友讲了一些保护五官的方法。例如:(1)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2)耳朵进水了该怎么办?(3)眼睛进沙了该如何处理?(4)出鼻血了怎么止血?(5)如何正确的刷牙等,通过医生的介绍,有些问题又让幼儿当场操作,既直观又形象,幼儿很快学会了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一系列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游戏自护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4.注重发动家长,促进家园联系的同步教育。
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1)利用家长园地,开设每周一篇“安全、自救”知识园,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护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向家长介绍一些自护教育的方法。如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象炉子、热水瓶等,告诉家长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摔伤或砸伤后不能乱揉的知识及用手紧压伤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孩子可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通过这些栏目,提高了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增强了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自护教育的家园一致性。
(2)在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同时,我们注重家长和我们共同学习,通过发放“每周一问”调查表,在检验幼儿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促进了家长的共同学习。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光抓一时一事,因为事故隐患无处不有。正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每个家庭的小宝贝,所以我们更加认识到肩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在安全问题上,容不得我们有任何的疏忽与闪失。我想,只要我们工作细致、周到些,头脑中时刻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就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幼儿园里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渡过童年的美好时光,平安、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是我们家园共同的心愿
前一篇: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
后一篇:中班美术:瓢虫的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