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干货)
(2016-03-18 13:48:38)
标签:
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上海欣软 |
分类: 学习记忆篇 |
巴恩斯迷宫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简介
巴恩斯迷宫(Barnes maze)是美国学者Carol A Barnes1979年发明的用于检测动物空间记忆的模型。与水迷宫和放射臂迷宫类似,巴恩斯迷宫利用啮齿类动物避光喜暗且爱探究的特性而建立的。动物获得的强化是从一个光亮、敞开的平台上面逃往位于平台下面的一个黑暗、狭小的箱里,该箱称为目标箱。经过训练,动物学习并记忆目标箱的位置。该模型对动物的应激性刺激较小,既不像放射臂迷宫那样需要禁食,也不像水迷宫那样应激性强。因此,在记忆研究中较为常用。尤其适用于与应激相关的记忆研究以及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表型研究。
二.实验设备
不同厂家生产的巴恩斯迷宫大体相同,这里介绍上海欣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巴恩斯迷宫。它是由特级有机板制成的一个圆形平台,可旋转,直径122cm。平台周边有18个或40个等距离圆洞,分别用于大鼠和小鼠;洞的直径分别为10cm和5cm。其中一个洞(称为目标洞)与一暗箱(即目标箱)相联。其他圆洞则为空洞,不与任何物体相联。暗箱设置成抽屉式,便于从中取出动物。从平台表面看不见目标箱。迷宫抬高140cm。动物通过目标洞可逃至目标箱内。对于小鼠巴恩斯迷宫的设置,也有不同的考虑。例如,有的将迷宫直径缩短(如88cm),洞的数目也减少(例如12个),洞的直径则与上述相当。据认为,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小鼠获得比率。但不管用哪种设置,实验操作都类似。通过训练,动物获得对目标洞的空间定位。
三.实验方法
1.
2.
3.
4.
实验记录以下参数:探究任何一个洞的潜伏期、到达目标箱的潜伏期和每只动物的错误次数(一次错误定义为动物把头伸向或探究任何一个非目标洞,包括专注于探究同一个非目标洞)。
四.注意事项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