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念认知论述(182)
1、人有两面性,一面是动物属性,一面是社会属性。
2、人的动物属性是自然属性。自然属性的特点是自私、贪婪
、掠夺、霸道。这就是说,动物性的自然属性是私有,私有化形成一种私有制度,掠夺、剥削的这个资本即财产归己所有,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条道路就是资本主义道路。
3、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先进性、文明性、集体性、积极性。这种特点是公有,天下为公,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属于社会,向公有制方向发展,这就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种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4、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社会性和动物性。
比如动物贪得无厌,不断占有,不断扩占领地,霸道一方,归己所有。
人则不同,讲究灵魂塑造、讲究道德品行、公平正义。人要贪得无厌,就会被认为丧尽天良、道德败坏,如同禽兽。
5、人讲道德品行。动物不懂不会讲道德品行。人一旦违背道德品行的原则和规范要求,将要被谴责、惩罚。因为社会性的人不允许产生动物性表象。
6、社会进化,首先是人的进化。只有人的进化,才能推动社会进化。比如改革,就是进化的具体举措和表现。
7、人的本性是善良。动物的本性是野蛮。
动物通过人的训练、驯化,改变野蛮,服从人的指挥,为人服务。
8、比如军犬、猎犬、导盲犬、护羊犬,都是专业性训练、通过这种驯化之后,改变了狗的野性,逐渐开发其灵性、规范行为,为人所利用、使用。比如马、牛、猴、鹰、鸽这种动物,也都是通过训练、驯化改变了野性,开发灵性,服从人的管理、为人服务。
9、同样的逻辑和道理,人也要训练、转化和提升素质,这就是接受教育、培训。专业技能训练同样如此。
教育、培训的程度和层次,改变了人,使得人具有道德品行,具有生活的技能,具有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
10、当一个人不接受教育、不服从训练、不改变自我、不愿意自我革命,就会产生动物的“野性”“野蛮”,像野兽一样伤害人类社会。比如违法犯罪。
11、比如动物园饲养员驯养一只刚出生的小虎,驯化成不会伤人听饲养员指挥的老虎。这个人、这个环境改变了虎的野性。
12、比如环境改变人。一个人在荒野单独生存,脱离了人类生活的环境,这个人将变成动物,没有人性,不会说人话,不会劳动。
论述说过跟人的问题。跟好人学好人、跟错人学错人、跟坏人学坏人。文化和文化观念缺失,灵魂变异,一定会栽倒、错不知错。
13、比如人改变环境。这就是说,人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改变环境这个过程中生存和发展。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就是在改变人、改变环境、改变社会,推动和促进人、环境和社会发展。
上述说法,其实都是每一个人都要懂得的最基本的常识。
14、问题是人在错觉之中生活和工作,可能会遗忘人的本源和人是被改造的人、被教育的人。人不被教育、不被改造,将会和动物同类。
15、一念之差,一个人可能由善变恶,做错事、犯罪,变的规律就是这样。
人在错觉之中,时刻要懂得自我改变、自我改造、自我革命、自我教育,实际上说的就是“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
16、论述说过一种道理,钱是中性,掌握钱的这个人,用钱办教育、搞建设、救死扶伤、解困济贫、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
反过来,掌握钱的这个人用钱嫖娼、赌博、贩毒、造假、诈骗、贪腐,这就是改变了钱的用途,用钱做错事、用钱犯罪。
17、这就要说到《易经》的训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段话说的是天道天理、道德品行,人的灵魂,也就是文化、人文教化。
18、人这一生,出问题就在忘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这个人把人改变成了动物。老百姓说“禽兽不如”,也是这个意思。
19、所以,不管是谁,官还是民,做人不易,必须做人而不能变成动物,不能放弃社会属性,这是根本。
20、返璞归真。是说人要剥掉虚伪、丑陋的假像,回到质朴、纯真的人的本质状态。
人的灵魂的塑造、文化的修养、道德品行的修炼是一生的大事。当活到真懂返璞归真,才算是悟道。
廓清
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