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论观念认知论述(159)-(160)

(2025-05-25 14:46:33)

理论观念认知论述(159

 1、男人成功的后面一定有一个好女人在支撑。

    意思是男人获得成就的一半是女人给的。

    这种说法,常听老人说过,看历史书,同样有许多这种事例的记载。

    2、你仔细观察,古今中外,从皇帝、总统高层到平民百姓基层,凡是有作为有贡献的男人,一定有一个有见识、甘愿付出的好女人在默默地支撑丈夫的事业走向成功。

    3、夫妻同道同行,双双获得成就,比比皆是。这类男性专业优秀,这类女性是多才多艺的才女。

    女性才能的生发和具有,往往与其家庭背景、奋斗性格、文化理念、学识水平、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密切相连。

    4、比如这个男人原先本事不见得突出,或许一般。遇上一个有见识的女人,观察出这个男人在某一方面有潜力,用一种“说教” 鼓励支持男人奋发图强。

    男人选择专业努力奋斗,走向成功,一定是同道的这个女人在发挥支撑作用。

    5、夫妻不同道,嫉妒、猜疑、争吵、辩论,相互拆台,内斗不休,必然导致离散,两败俱伤。

    6、论述说过“阴盛阳衰”问题。女人强势,男人无能,必然走向散伙。因为女与男信念理念观念不在同一个层面和平台上,差异过大,失掉平衡,女盛男衰,难能弥补。

    不争气、“吃软饭”的男人虽说是极个别,但也要被女人小看。男人不奋斗,女人很伤心。当然过日子困苦艰难。

7、比如挑事精。拨弄是非、嫁祸于人。瞪眼观虎斗,投机得便宜。这种女人,两片嘴,来回说。喜欢捣乱,不知羞耻。一是男人管不住,一是男人也随从。

8、比如三代富和三代穷的问题。

富,是说文化立家,精神富有和物质富有。

穷,是说精神文化贫乏,只追求钱财富有,或者说穷的只剩下钱了。

富不过三代就是这种道理。凡是家败,根源都是不懂文化理念,不懂治家之道,不懂人生价值。

9要认识治家兴旺之道。祖辈是书香门第,创业兴旺;父辈继承家业,奋斗向上;孙辈坐吃山空,家业衰败。什么原因?治家理念错,懒惰败家业。

谁的错?一半在女人。前面说过,成也女人,败也女人。成也男人,败也男人。价值观出了问题。

10当今时代,文化、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男女结合之前,相互选择的条件至关重要。人品、性格学历、专业、特长、目标、成果、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一一摆在面前。都很实际、都很现实。

    比如不在同一个理念、同一个圈子、同一个层次、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基点,没有共同语言,一定走不到一起,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自然没有姻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层次的人找什么人。

11、网上转发一视频,一盲女士去医院,导盲犬引领乘公交车和地铁,上下、行走、过十字街口、商业区,这一路,交警和行人都很关照。盲女士很激动,不停地说,感谢大家的帮助。盲女士自强谋生,受人尊敬。

    一女士与残疾男士结合,情愿付出,相亲相爱,相依为命。这是一种理念、意志和精神的力量在支配生活和工作。

    12、许多人素不相识,路遇求助,无论男女,主动帮忙,奉献爱的力量。视频转发一老者突然病发倒地,俩女士急忙抢救的情景,这就是正义之举、正能量、爱的奉献

    13、女人的意志力和精神力是男人替代不了的。细微和耐心将改变男人的粗放和脏乱。

    但是,一旦这个女人的优点被男人忽视、被男人抛弃,这个家也就开始败落。

    14、女人倔强、蛮横、狂妄、使坏,这个家一定不得安宁,将四分五裂,家败。

    15、一个家庭,男主外,女主内。主内的这个女人起到这个家成败的关键作用。

    女人贤惠,男人担当,这个家必然兴旺昌盛。

    16、市场经济影响家庭生活,产生观念变异,选择错位,这种现象己经不少。

    比如,一是坚持自由生活的观念导致不婚。二是经济负担过重主张单身生活。三是婚后生活感情错位发生离散。离婚也是信念理念观念差异导致感情破裂。

17、在中国,官员贪污腐败,虽不追究管钱女人的罪责,但知情、隐瞒、包庇、纵容,女人和男人同流合污,女人害了男人。

有的国家,男人贪污腐败,女人也要承担责任。这种法律,男人听好女人的话,可防止和避免男人贪腐犯罪。

18意识形态对家庭生活起到主导和支配作用。也就是说,夫妻的观念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感情、生活和工作。

    存在决定意识。前面说过,道不同则不相为谋。任何人和任何家庭都存在这种问题。

    19、这就要说到改变环境问题。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牵头起主导作用的这个人的信仰、理念、观念是否正确,将起到改变环境的作用。

     一是男人主导,女人辅助,这个家兴旺昌盛。如女人唱反调,家败。

    二是女人主导,男人辅助,这个家兴旺冒盛。如男人唱反调,女人会选择自立,男人败。

    20、道理很简单,女人的生理特性和优点会成就自己。男人恰恰不具备女人的这种生理特性和优点。

    21、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从原始社会起,女性起主导作用。女权社会向男权社会转变,由女娶男改变为男婚女嫁。其实现在的 倒插门 ”就是原来女权社会的产物。

    20034月,我写《中华民族的伟大圣母女娲》(原载《中华民族伟大圣母女娲论集》《后土文化》2004年第一期《中华始祖后土圣母》2004年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新青年文学》20084),专门论述了女娲出世和衍生子孙的考证和情节。没有女娲创世,就没有人类社会。

     家族、家庭的兴衰,从某种意义而言,取决于女人。这种说法是有历史原源和生存发展道理的。

     22女人保守、偏见、自私、嫉妒,将影响她的男人同样保守、偏见、自私、嫉妒。尽管其程度有所不同,但趋向是一致的。

    枕头风吹醒了男人,男人变好。枕头风吹迷了男人,男人变坏。这就要看这个女人吹的是清风还是邪风。吹清风,这个男人厚德明理。吹邪风,这个男人阴谋害人。

比如,商纣王听了妖女妲己的话毁灭了江山。吕布听了美女貂婵的话除掉了奸贼董卓。

 23、女人支持和支撑男人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端专业,把创造成果放在首位,真正懂得成果体现成就,成果展现事业成功,成果展示人生价值。

     24、无论男人女人,都必须明白,文工理医农商兵,专业门类数百千,七十二行遍天下,行行都有英雄榜。这个英雄榜的支撑力是女人。女人顶起半边天。

    25如何认识女人? 娶妻结婚,成家立业。立业成家。女人是家。没有女人没有家。女人好家好。女人坏家坏。

    26女人不懂治家,因为不懂文化。男人不懂文化,同样不懂治家。

    27单身男人早出行晚归宿。这个宿是住宿、宿舍。不是家。因为没有妻这个女人。一定要明白,妻这个女人才是家。

    男人心野,只有女人才能收回男人的心。女人温柔善良,男人服贴顺从。男人不懂女人,女人寒心。这种正统的家庭观念,尊重夫妻情就管用,不尊重夫妻情就不管用。

   28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容易产生婚变。男人女人都应冷静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的本质是爱情加信念。夫妻海誓山盟,姻缘久长白头偕老取决于此。

    29爱情是永恒的。真懂爱情,首先要珍惜爱情。恋爱重在婚后。走向“青春夫妻”的岁月,一路走来,头发变白,接着面对“夫妻老来伴”的光景,方能理解相依为命。夫妻一场,走到婚姻黄昏时,感叹岁月很短暂。

 30、概括地讲,当官经商搞专业,大致就这三条路。选择成才之道,创造专业奇迹,体现人生价值,书写壮美篇章,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

     一个家族、家庭,成功的一半是女人。但是,一定要懂得,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31、不懂女人的男人是蠢货。看错男人的女人是“混账”。 这就是规律和现实。

    女人的层次支配男人的层次。当这个女人不懂文化理念的时候,一定会伤害她的男人。   

    32翻开历史读古今,男人离开女人的帮助,男人不会走远。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写这个故事的作者,多半写了男人的生活需求离不开女人,没有女人男人没法活命。但是,没有女人,男人的事业不能成功。

    男人活女人,女人活男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女人的世界里有男人的空间。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故事。                    

 廓清

                   0二五年五月十日

 

理论观念认知论述(160

    1、说一说发现的问题。

    我们发现,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毒素、调解体温、改善消化、润滑关节。

    我们又发现,喝水过量,可能引发水中毒,加重肾脏负担,引发肾功能失调。

    2、这就是说,发现是找到和发觉前人未知的事物和规律。发现是知觉知力知能的表现。

   创新是发现。发现引导发明创造。新生事物都是由发现产生的。

    3、专业是生存和发现的一种本领。专业一定要创新。

   专业不创新,原地不前,跟不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专业将会被淘汰、被先进的专业取代。

   4、比如,落后的生产方式,被发现了发明创造的高科技取代。发现推动生产力转型、升级和发展。

   劳动负荷重、技术含量少、成本高的岗位,被科学的先进的成本较低的技术取代。这种科技创造是从发现开始的。

   5人工智能的发现、开发、创造和应用,这种新质生产力,将推动社会的高科技、高质量发展。

   6、没有发现、发觉、发明,就没有创新、创造。没有发现,就不能促进改革和发展。

   7、从广义上讲,发现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发现是对事物认识的开始,是人的认知能力的表现。

   对一种事物本质的现象,发现不发现,为什么要发现,发现了如何处理,这就成了能力、认知、道德范围的问题。

    8我们要清楚,真理是在实践中发现的。发现的目的是要解决错觉之中的问题。我们每天生活和工作,战略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正确的战略是通过发现产生和制定的,合理的细节是在发现之中设计和落实的。贯彻战略,做好细节,才能走向成功。

   生活和工作的过程是在不断发现之中运作和推进的。解决不好发现的问题,寸步难行。

 9、比如一个下级给上级悄悄送了一大笔钱,这个上级提拔这个下级当了官。理由是发现了这个上级一定“受贿办事”。发现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利用这个软肋谋权谋利,这种发现是一种诡秘,倒行逆施,违法乱纪。

    10错误发现是心术不正引发的,或是违反客观规律臆断和假设产生的。不想不愿发现问题不只是无能,说是“蠢货”不无道理。你观察这种人,错觉捆绑住他的手脚,不明白眼前的路究竟在何方?

11、一个同乡,发现种山药能挣钱。于是承包了20亩滩地种山药,两年赢利30万元。这种发现合法合理合情。

    12、我们不得不思考发现的两面性问题。

    比如一个被指定解决问题的官员,发现有针对性地执行法律,就能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依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要得罪既得利益者,影响自己晋升和利益获得。于是,选择了放弃执行法律。

    发现将改变信念改变初心改变原则,走向反面。

    13 比如一个机构发布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发现有一种观点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这个人就声称没有通过他同意。但他又发现这个方案多数人同意。他只能闭嘴。但却不执行这个方案,违反了法理和原则。

    14、比如发现自信缺失。一定要明白,没有自信,就没有奋斗目标,就没有勇气、意志、毅力、能力改变自己、改变现状,一生败落。

    15、发现奴役却仍要奴役。这是毁灭一生最可怕的问题。

    奴役是什么?奴役是一种奴隶概念。没有自由,听从指使你的人使唤。让你向西你不敢向东,让你后退你不敢前进。

    16、中国解放前,人民被封建、殖民和奴役统制。不少人被封建、殖民和奴役的思想意识管控。解放了,废除了封建、殖民主义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奴役的思想意识并没有完全清除,仍然控制一些人的行为。在权利面前,听从权势控制,失去了依法维护自己权利的主导地位。

    17、有一种人,自觉不自觉地受权势指使,硬可被控制和使唤,对不公不正不反对不抵制。

    发现了问题,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干脆两眼都闭上,“瞎混”、“瞎干”。

    18夫妻之间,糊里糊涂过日月,吵吵闹闹过日月,都是因为发现的问题说不清楚。

    为什么说不清楚发现的问题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19不在同一个立场和同一个角度,解决不了认识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比如经济问题、子女问题、财产问题等。

    一是公正,一是合理。任何家庭都存在这种情况和问题。偏离公正和合理这个度,都将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患。

    20一个组织、一个机构都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和问题。发现之中要解决的同样是公正、合理的问题。

 21、发现落后、发现愚蠢、发现无知。仍然落后、仍然愚蠢、仍然无知。因为奴役的思想意识在起支配作用。

    22、学生、同事、朋友讨论发现这个问题,发现一官员也发现了几个问题,就是不解决。啥意思?

   “没有得到好处费”。啊呀,是不是呢?

    真是,这是一害民的官。真不是,就是一个无能的官。

    23、一新闻发言人说: 不解决问题就是在制造问题。

    其实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是在制造问题,这种情况都是知道的。政府专门设立了查处这种问题的机构和举报电话。

   又发现,很少举报。啥意思?奴役这种思想意识仍然起控制作用。人的悲哀就这样。

    24、发现悲哀,改变悲哀,一定要清除奴役思想意识。

无能的要害是不懂发现、不会发现、胡乱发现;可耻的是利用发现拨弄是非、制造事端,暗箱操作,谋权谋利。

25、有一种人,不去发现正能量,而是去发现如何“当婊子” 。论述157专门说了“既立牌坊又当婊子” ,这个丑陋恶行不清除,歪风邪气仍会污染环境。

26、其实只要没有痴呆症,都有发现的功能。只是大发现、小发现,多发现、少发现,想发现、不发现的问题。

27、对认识宇宙、社会发展、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认知的。我们生活和工作在错觉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改革和转变、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28、发现是一门学问。不懂发现,走不出困境。                       

 廓清

                        0二五年五月十三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