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念认知论述(66)
性格问题研究续论
1、关公的人性、性格、人格产生关公精神。信仰和弘扬关公精神也就成为人们崇尚关公文化的生命亮点和生存景象。
2、关公精神概括为忠、义、仁、勇。
忠,忠于国家,忠诚至上。义,遵循正义,义气为重。仁,仁德施政,厚德载物。勇,《春秋》为本,英勇神武。
贤良志士又将“礼、智、信”扩充为关公精神。礼,讲究礼义,有礼有节。智,战略为策,智勇双全。信,信守承诺,真诚坦荡。
3、当今,奉信关公的人越来越多。关公精神成为信仰和崇拜的图腾,成为为人做事处世的理念。
进关庙拜祭上香,崇敬关公,奉行“忠义仁勇礼智信”,弘扬关公精神,此乃大德正道。修身积德,和合兴业。
4、官员百姓,拜祭上香,祈求关公保佑。不只是保佑安康财旺,更应保佑关公精神发扬光大,德惠天下。
5、但是,进关庙拜祭上香,也有行为不规贪腐忘义之人。目的也是要改邪归正,在关公精神的导向下,奉行“忠义仁勇礼智信”。
6、奉行关公精神,真的信仰和崇拜关公,而不是虚假、欺骗、蒙哄、应付,装模作样,这就是行圣人之道,积天理大德。
拜祭上香次数再多,不懂不解关公精神,关公在天之灵会不知道吗?“头上三尺有神灵”,信不信,你拜祭上香,清清楚楚。即使你没有拜祭上香,但你仍然信仰和崇拜关公,这就一定要懂得关公的人性、性格、人格,重在践行关公精神。
7、不管是谁,都存在性格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问题,都存在改变性格和规范性格的问题。
人性、性格、人格,要在不断改变自己、不断自我革命的进程中完善和塑造。
8、
改变性格、规范性格,一定要贯彻“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观念,才能解决和避免性格的扭曲、误导、误解、假为、乱为、误入歧途等问题。
不情愿贯彻“四个自信”的理念,真这样,一定是人性、性格、人格有了问题。认真阅读《论述65》,对号入座,方可解疑破惑。
9、“四个自信”,关键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问题解决好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问题就可一一释解。因为文化是人的灵魂,起主导作用。
10、信仰和崇拜关公,这关公精神的本质是关公文化。关公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人性、性格、人格的“忠义仁勇礼智信”的道德品质。没有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这个源流和基础,就不会有共产党的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指引中华民族复兴奋进。
没有这个文化的源流,没有这个民族的灵魂,中国道路何在?民族精神何在?何谈中华民族复兴?
11、人性、性格、人格的问题,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生活和工作的首要问题。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己人性、性格、人格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表现。
人性扭曲,性格一定卑劣,人格就会龌龊。说话做事就如同《论述65》里老百姓无奈的指责“这人真不要脸”。连脸都不要,活人的品位和生活的味道会是什么样呢?尤其性格蛮横、粗野,就会遭人唾弃。这性格的问题解决不好,真会自找烦恼,情绪低落,惶恐不安,恶梦不断,伤痛到绝望。
12、
眼光、眼力决定道路、前途。选择道路,远望前途,一个人的命运基本上就明白了。
这选择,这远望,是由性格支配的。人性、人格,支撑性格。这就是说,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机遇和命运。改变性格,也就改变了机遇和命运。我们说机遇是自己创造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认识不到这个基本点,真会走弯路,真会误前程。
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处世。这就是道德品质最朴素的诠释。这就是人性、性格、人格身正影直德行人世的表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种躲不过去的景况和问题。
13
、七十年代中期我管知青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我管职工教育和学校,发现两种情况,一是找我上大学,通过在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教函授获得学历文凭;一是不想参加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不积极读书自学。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晋升了。文化和技能低的下岗了。面对这种市场竞争,不能不思考得失。我的这两种类型的学生,聚会或聊天时,说到前途,一种感激,一种后悔。错过了机遇,命运也就下滑了。只能感叹。信念和意志缺失的性格,将导致人生受挫受损。一路坎坎坷坷,艰难困苦。
14、改变现状的办法就是读书自学,或接受专业培训,补充短缺,增强技能,适应需求,奋力进取。这个改变自己的过程,就是改变性格的过程,不断提升人性和人格品质的过程。
你的眼光,你的眼力,始终在影响和支配你的性格。如果你的眼光短浅,你的眼力低弱,一定是短缺灵性和悟性。
15、人性、性格、人格,每时每刻都在决定和支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每时每刻表现善恶、优劣、进退、得失、赢输、成败,每时每刻都在书写着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新的一页。
我们的宗旨是,牢记性格决定成败,奉行弘扬关公精神,増强文化理念,坚持净化灵魂,走好沧桑正道,书写辉煌新篇。
廓清
二0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理论观念认知论述(67)
1、弘一法师说:生命没有永恒,时间一到,该老的老,该走的走。
佛、道、儒相信报应和轮回。该走的不想走也得走。这是命数。其实不信教的许多人也相信报应和轮回。
2、人生的阅历和洞察,表现和揭示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
所以,人生是一场修行,需要突破自我,完善心灵。
3、世间的万物都有时限,时间从来无语,却回答了所有人的问题。比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检验真理。其实都是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这个观念,将使我们珍惜时间,设计人生,实现目标。
4、这就要认识清楚,人这一生,为目标奋斗,要讲年龄段。这就是说,什么年龄段要做什么事。
30岁之前,主要是求学读书励志成才阶段。
60岁之前,是奋斗创业、成就事业阶段。
但是,这30年,可能多有顺当,可能生活受挫。人生一定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60岁之后,一种是退而不休,还要继续创造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多做一些贡献。一种是操持家务,接送子女的子女上学,减轻子女的生活负担。一种是“放下事理”,享受生活,策划安度晚年。
上述三种,一是公者千古;二是顾家为重;三是休养生息。老岁定位,自命得失,不可等同。
当然,各家都有难唱的曲,难念的经。
6、人生旅途漫长,人人都在风雨中前行。一人一样,没有可比性。
需要把握的是,每个年龄段的规划最好按期完成。如延迟,将增加生活的负担,到了中、老年阶段,还会因为文化要素的缺失导致精神上的空虚、颓废、压抑、苦恼。
7、人的思想理念观念和道德品行,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和支配的。这就是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三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观念和道德品行。
这个“三观”问题,在论述里多次阐述过。任何人都存在。改造世界观,自我革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成为每一个人都要解决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是一个人一生的方向和道路问题。
8、朋友同事议论家庭矛盾,无论父母、兄妹、夫妻、子女、舅侄、姑姨、亲戚等,生活理念、交往、共事、社会活动,都是由“三观”在起支配作用。
比如夫妻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争吵不休,闹来闹去,就是价值观不同引起的。这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支配的。不在同一个平台上,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思想理念观念不统一、不一致、不同心、不和合,同床异梦,无事生非,或无理乱为,自找烦恼。这平平稳稳的生活,就因为一个没有曲直的事理而制造口舌,伤害感情,两败俱疲,自损心神。想想看,作用和意义在哪里?
9、论述里专门说过一种道理,思维方式方法和思路决定成败的问题。
只要你选择错了思维方式方法和思路,无论干什么,必错。
你不懂辩证法、两点论,这思维方式方法和思路一定错。
10、固执己见,和坚持真理,有本质上的区别。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明事理,自以为是,以错当对继续错。
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正确的标准。坚持真理,就是坚持用辩证法、两点论分析判断事物的世界观、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坚持真理。
11、我曾讲过一个观念问题。比如,这是墙,墙的两面都有图文。我知道,你看到的墙的一面是《山海经》。我看到的墙的这一面是什么呢?你不知道。你要走过来,站到我的位置的立场上看,才能知道真相。我告诉你,我看到的这一面墙上的图文是《清明上河图》。
你看到了墙的两面的图文,才能对两面的图文进行评价。分析判断是非、真伪、优劣、强弱,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辩证法、两点论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思路。
你搞唯心主义一点论
,搞主观臆断,判断必然片面、虚假、失误、败落。
12、站高望远。没有远见,不能突破局限,或受局限和狭小圈子的控制,思想和思路必然保守和守旧,做事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路一定是"老套",或照搬已经没有生路和出路的计策来对付对方,不仅仍僵死在原点,还很有可能造成伤害和损失。"井底之蛙"
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缤纷多彩,新鲜有趣,你连什么是"与时俱进
"还不懂,连这个时间差的原理也还没有弄明白,时代会停下步伐等你吗?你自己废了你自己,还不醒悟,这就是过差了年的道理。
13、观念是一种人或一种群体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说法。没有针对性的说法,要让不同类型的人去按照你的模式生活,这就是在忽悠人。反过来,别人设计一种生活模式让你去照做,恐怕你也会失望或绝望。
一人一种活法。这活法里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也揭示了文化原素的价值。你短缺文化元素,文化原素较完整具备的人怎么会和你同道共谋呢?
14、
一定要明白,文化原素短缺的人,和文化原素较完整具备的人,活法不相同。这个差距就是文化理念观念不同的差距。你不在这个文化理念观念的差距上找自身的原因,将会一错再错。
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违背辩证法、两点论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思路,唯心臆断事理,导致伤天害理。不明白,不悔改,自己打败自己。
15、《鬼谷子》说: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持枢,遵循法则和规律。顺应法则和规律为天道。
我们讲法则和规律不可违。遵循天道,万事顺畅。否则,虽成必败,虽盛必衰。
16、鬼谷子十分推崇老子“道”的理论。“道”化生万物。“道”是万物存在的根源。
老子《道德经》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法则和规律。
17、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业道酬精,商道酬信。积健为雄,笃行致远。
这个“道”的理念,有的人真不懂。被虚伪、邪念、愚昧、霸道所困惑和“教唆”,不只是失败,还伤害家人,损害同事,祸害部门和社会。
18、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一个人的灵魂是不是源洁,将决定一生是不是清白。行为是不是端正,将决定身影是不是直而不歪。这是看得见的表象,行为表象的痕迹永远涂抹不掉。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
一定要明白,思考和践行天道和道法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廓清
二0二四年三月四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