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念认知论述(17)
1、1991年5月,在上海参加化工部举办的岗位培训。星期天,我和三个同事去南京路上观光。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十里长街,人流如水。但没有喧哗,无人抽烟。
我们走进一条大巷。听得身后有声。回头一看,两辆小车跟随缓缓慢行。我们赶紧让开路。司机微笑着摆手致谢。
两辆小车跟随多久?不知道。但都不打响喇叭。只是跟随缓行。
这就是环境文明。身处此地,必守规矩。不喧哗,不抽烟,开车不打喇叭,礼貌待人。
环境改变了人。
2、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就是焦裕禄精神。改变了兰考落后的面貌。
一人领导,造福一方。
人改变了环境。
3、道理并不复杂。一是环境改变人。一是人改变环境。凭的是智慧和才能。
智慧和才能源于理念。
智慧: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发明和创造精神和物质事物的能力。才能: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处世为人做事发展的本领。理,理论:念,观念。其根本是文化。
4、《理论观念认知论述《(1)》,对文化作了解释。
简要的说,文化是精神价值、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形成的品行共同体。
一要学习,二要积累,三要引导,四要创建集体人格,五要发挥人的品行能量。
人的意志、品行、层次、能量、创造、境界、气质、心态,这些文化要素,对改变环境和改变人产生的巨大作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这是关键词。前文已说过此种理念。
5、无论是官还是民,都必须讲文化的理念。都必须形成和发挥共同体的人格品行。
此文1、2所举事例就是对这种原理的描述。
6、品行共同体,包括一方的全民。这就要讲整体的文化观念。
不少人不知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是个共同体。包括我们每一个人。
文化兴民族兴。民族兴国兴家兴人兴。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谁都无望。试问,生存的价值何在?
7、官不懂文化,如何当官?民不懂文化,如何生存?品行共同体如何创建和进步?如何高质量发展?
这是个全民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无论你是什么学历、职业,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青年,从小接受教育,必修此课。没有弄明白,必须补课。
8、解决好品行共同体的问题,一方民众的文化素养达到了同一层面的高度,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矛盾就易消除,问题就易解决,才能创造提高生活品质更好的环境。“害群之马”也就失去了伤害社会的“市场”。至少这个“劣马胆魂”被关进了“牢笼”。
9、共产党创立“焦裕禄精神”,是在为大小官员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造福百姓看榜样,领导一方凭文化。不解文化难领导,无策费力仍白忙。
10、生态环境问题牵涉和关系到全民的生存和发展。任何人都脱离不了这个社会和环境。
你想远离这个“生活命运共同体”,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这是一种“不识人间烟火”的空想。
你的“衣食住行”,没有这个共同体的民众提供,烟火自灭断生路,生命将逝不知魂。
廓清
2023年2月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