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空法师:判明是魔还是非魔所引发的禅定境界

标签:
达空法师渐次止观简释 |
分类: 淮东古寺法堂 |

魔,来自梵文,音译为魔罗,意译为夺命、障碍、扰乱、破坏善根、留难等,即能害人性命,也能夺众生智慧之命;障碍扰乱佛法修行;破坏修行人的信、进、念、定、慧五善根及菩提心,令退失五善根或菩提心,不能继续修行,甚至退为外道而杂染佛法,乃至毁谤正法;化现种种障碍,令人在修行中不得寸进。《大智度论·卷第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八大人觉经》中说“摧伏四魔”,即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华严经疏钞》讲“十魔”:一、蕴魔,色、受、想、行、识五蕴为众恶之渊薮,能生一切之苦;二、烦恼魔,贪嗔痴等习气烦恼,迷惑事理,恼害身心;三、业魔,一切恶业障蔽正道;四、心魔,一切我慢之心为障道的根本魔,我慢如高山,法水不能入;五、死魔,死亡能断人生存之命根;六、天魔,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魔王是欲界第六天的天主波旬;七、善根魔,《八十华严》中说:“善根魔,恒执取故。”即执着自身所得的善根、所修的善法,得少为足,不再精进;八、三昧魔,耽着所得的禅定,不求升进;九、善知识魔,悭吝于一切诸法,不能开导于他人;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之法,起智执着,不愿舍离,遂失智慧之命。
——摘自达空法师:渐次止观简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下》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之三)

前一篇:达空法师:己亥年的第一场雪
后一篇:天圣法音|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