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淮东古寺简介

标签:
阜宁县淮东古寺简介 |
分类: 淮东古寺法堂 |
相传淮东古寺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年)。据《阜宁县志》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本载:“昙华寺,在马家荡中大孙庄(即今之马荡村),原名东岳,以大孙庄古名东洋村,亦称东洋村庵,寺名题额为‘淮东古寺’。”
马家荡位于阜宁县西南,是“马良独修金山寺,不用江南一揪土”的传说之地。相传,金山寺名僧法慧大师因念马良独修金山寺之德,云游水乡马家荡,在万顷泽国之中,发现有七岛依邻,俨然龟状一首一尾四爪一身,为神龟宝地,水涨岛高,永不淹没。马家荡黎民于岛上生息,不受洪水所袭,法慧大师为防神龟迁移,遂于龟首之岛建一寺院——昙华寺,以佛镇龟修身泽民。
明朝中期,达禅大师云游至淮东,遥见茫茫湖荡中有一乌龟地,乘舟踏龟地察看,见龟头居东,龟尾居西,栩栩如生。掐指一算,此龟千岁,能保一方世代平安,故独资创建了古刹一座,定名为“淮东古寺”,自为方丈。


同治年间(1862-1874年),古寺东厢房日渐倾圮,又由当地豪绅出资重新整修,恢复原貌。古寺历经沧桑,几经修建,典雅雄伟,富丽堂皇。大红廊柱,雕龙贴金,飞檐画壁,甚为壮观。清朝著名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曾为中殿题楹联一副:“红日无私,穷富一律管照;青天有眼,善恶两极分明”。


1978年,寺院在旧址重建。1998年,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一代高僧茗山老法师倡议重修淮东古寺。根据当地居民的愿望,经省市县政府批准,地方党委、政府及县宗教部门顺应民意,按照党的宗教政策,同意于原址重建淮东古寺,占地近30亩,茗山老法师亲自为淮东古寺重修题字“淮东古寺今兴起,马荡全乡奔小康”。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淮东古寺建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期工程,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三圣殿,五百罗汉堂,寮房,斋堂等,基本还其原貌。复建后的淮东古寺,成为了当地佛教正式活动场所。

2016年,上达下照法师应寺院和当地信众之请,题写了山门悬挂寺名匾额——“淮东古寺”。


由于寺院建设日久,目前所有殿堂均有安全隐患出现,特别是大雄宝殿瓦片掉落,已成危房。为续佛慧命,利益有情,造福一方,现决定重新规划、修建寺院,愿有缘者共同发心护持,广种福田,成就正法道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淮东古寺护持账号
户名:阜宁县淮东古寺
开户行:江苏阜宁县农村商业银行杨集支行
账号:3209230211010000036050
联系电话:139689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