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雅学院是干什么的?

(2012-08-11 22:50:35)
标签:

中大

博雅学院

翻译学院

杂谈

分类: 思想火花

(本文最早于2009-08-30 16:20 发表)

     我的母校中山大学日前公布今年将新设一个“博雅学院” ,计划在8000多名新生中遴选出30位新生入读。据称这批学生将不属于任何院系、不分学科接受4年精英式“博雅”教育,修读的课程包括修读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中国文明、西方文明、书法等。

http://s4/middle/a8c5c5begc6fe9859c293&690

    面对外界提出“没有专业如何就业”的质疑,招生办和该学院的负责人回应称,“博雅学院的定位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是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 “旨在用精英教育的理念,培养未来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博雅学院的甘阳院长还表示,中国教育现在急切需要回答好四个关键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高度功利化商品化的工商业社会中,如何使大学保持相对不功利,远离商业化。

    新事物总是容易引起大家的质疑和否定,博雅学院也不例外。我们对于新事物总应该抱着一份宽容,让其有发展的空间,这点固然不错。但我也记得以前政治课本上所说的,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生事物,不一定都代表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博雅学院的成效如何,大概还要等四年之后首批学生毕业,甚至是再经过几批毕业生才可下定论。不过,如果其理念就是“用精英教育的理念培养未来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的话,恐怕现在就可以否定掉了。

    道理很简单,无需长篇大论,只要一个比拟就能讲清楚。如果专门办一个“博雅学院”来培养大学问家、大思想家,那是不是也应该专门办一个什么“诺贝尔学院”来培养大科学家,或者一个什么“伟人学院”来培养大政治家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者大政治家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自身的积累和历练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不可以套用培养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的那种方式。

    甘阳院长称,功利化是目前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之一。这点我很同意,我也相信他希望通过博雅学院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和抱负。但我必须不客气的指出,博雅学院的成立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很功利化的东西(虽然这可能并非甘院长的本意)。为了培养大学问家,专门设立一个只有30名学生的新学院,有这样的必要吗?看了博雅学院的课程表,我觉得其实就是以人文课程为主,只不过可能更加注重“贯通中西”罢了。既然如此,即使要“吃螃蟹”,为何不直接就在中大原有的人文学院下面设立一个新的系或者新的教学方向呢?

    其实这种令人疑惑的事情早已有之。我研究生毕业那年中大新成立了一个“翻译学院”。当时我就很不理解,中大原来已经有外语学院,有另外设立翻译学院的必要吗?当时我上网看了一下翻译学院的简介,里面提到其宗旨是培养精通两门甚至三门外语的翻译人才。虽然我觉得外语学院本身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毕竟是有一定的特色,所以尚能理解。可是最近听说翻译学院又准备成立了韩语系、阿拉伯语系和西班牙语系,那与外语学院有何区别呢?当时成立翻译学院的真正原因,根据“小道消息”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中大通过翻译学院希望与广外的高翻学院一比高下,另一个则说是有些知名博导与外语学院的领导不和,所以另起炉灶建立翻译学院。无论实情如何,翻译学院本身成立的原因、宗旨以及与外语学院的“差异化”所在都令人费解。当然令人费解的还有中大的岭南学院、管理学院和高教学院都同时开设MBA课程的现象。在上述现象背后,是否也有甘阳院长所说“功利化”的原因呢?

    中大这几年的发展挺不错的,据说排名已经进入大陆高校前十位了,我作为中大的毕业生也深感自豪。但对于上述种种令人费解的“怪现象”,我还是忍不住要“呛声”一下。这样做一来是出于校友对母校的关心,希望中大能够真正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性的名校;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高要求——毕竟我花了这么多时间和学费才“买”到中大文凭,如果中大的名声因为种种功利行为而受损的话,我的文凭也会贬值,到时我可是要到“消委会”去投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你的,我的
后一篇:伦敦奥运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