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血赢来的卓越,铸就身经百战的酒

懂酒,从未如此快乐。咔嚓一分钟,每周末更新
有历史年份的酒,都经历过什么?
没有酒可以靠逆袭来戴上桂冠?
要用铁和血才能赢来卓越的酒,是怎么回事?
一口怎样的酒,喝下去,才会让人感觉有有力量和份量?心中顿时升起的敬意,竟是因为一口酒?
说起葡萄牙的酒,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波特酒Port Wine”,而盛产波特酒的杜罗 (Douro) 河谷产区,其实是世界上最早划定的葡萄酒产区,当地生产葡萄酒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除了自18世纪就驰名世界的波特酒外,还有其他葡萄酒。
现在葡萄牙境内的杜罗河产区,经过数百年的劳作,河谷开垦成了壮丽的梯田,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葡萄酒产区景致,而这样看似恰到好处的美,其实是历经数百年的努力悉心打造出来的,在我们看不到的历史长河中,杜罗河用尽了可以想到的办法,努力变得更好,甚至是在夹缝中生存。
繁荣中的泡沫
时间转轴到前几个世纪,1386年,葡萄牙和英国签署《温瑟条约》(Treaty of Windsor),两国之间建立了稳固的贸易联系,同时随着政治联姻和贸易往来,两国同盟关系得以加强,至1654年,两国再签订另一个条约,降低了葡萄牙对英格兰及苏格兰的贸易关税。
与此同时,法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互动形式,给了葡萄牙更多的契机,出口更多葡萄酒给英国。
(传统手法酿造,杜罗河精品,白波特酒,
限时299减150,一次性买3瓶,仅需216元,只要72元/瓶)
但到了18世纪,法国葡萄酒恢复了对英国的出口,葡萄牙只能凭借更低税率让葡萄酒占据优势,而贸易的快速增长及利益的驱动,葡萄牙葡萄酒造假便开始层出不穷——有直接出售假酒的,还有一些用接骨木果(elderberries)来强化葡萄酒的。
这样的情况下,葡萄牙的葡萄酒行业出现了两种市场泡沫:
第一种泡沫是由于对市场需求过分乐观导致的大量投产现象,
第二种泡沫是暂时膨胀的市场需求使得人们注重葡萄酒的产量多过于质量。
这样的泡沫,在18世纪中叶破灭了。
壮士断臂的铁血政策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系列泡沫危机,引导葡萄酒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如果你是葡萄牙首相,你会怎么做?
当时的葡萄牙首相庞巴尔侯爵(Marquis de Pombal)秉着”壮士断臂“的决心,采取了一系列的铁血政策——政府管制葡萄酒贸易,垄断港口贸易,规范产量和价格,划定杜罗河产区和波特产区,并砍掉所有法定区域内的接骨木树,以防有人继续将其用于葡萄酒中。
这样一来,出口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国内嘘声一片,是你,你会坚持吗?
庞巴尔侯爵不仅坚持了这样的”铁血政策“,还同时采取措施削减了许多英国商人在葡萄牙所享受的特权——这不仅是在断臂,还在把牵连的神经脉络,都一一要斩断的决心。
(相传几十世纪的陈酿波特酒,限时199减100,只要399/瓶)
而杜罗河两岸的葡萄园也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精力,开垦出了现在所见的狭窄的梯田——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毕竟两岸的土壤以页岩和花岗岩为主,当时的生产工具也极为有限。
如果这就是杜罗河产区在铁血中成长出来的历史,这还远不及卓越,也不能说是”身经百战“。
转眼到了19世纪,杜罗河地区经历了数次疯狂事件的洗礼,之所以说”疯狂“,是因为,不仅有著名的两次战争的掠夺和洗劫,还有根瘤蚜虫引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此雪上加霜的灾难中,其实还出现了几次零星的繁荣:杜罗河谷的葡萄酒劳作者们,在战争和根瘤蚜虫爆发时被破坏和遗弃的梯田葡萄园中,将葡萄藤一次次重新栽种。
而这些还只是葡萄栽种的”百战“,在运输上,杜罗河谷也历经考验——18世纪时,杜罗河谷是该地区的交通要塞,但河流的急流险滩十分致命,因此1780年开始了一系列河道改造工程,可讽刺的是,历经千辛,也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壮士的姓名,杜罗河谷终于可以安全大量地运输葡萄酒时,海上运输已过时,彼此是公路和铁路运输的时代。
但杜罗河谷并未就此放弃,得益于齐心协力只为更好的葡萄酒的明天的寄望和努力,杜罗河谷的葡萄酒星星之火,得以相传至今。
历经铁血政策的杜罗河出品的干红,醇香自不必说,还有让你探寻不止的人生意境~
(原价118/瓶,限时299减150,
一次性买满3瓶,只要204元,平均68元/瓶)
你尝试对”狠狠地“对自己吗?
这样的人生意境,只有你才能品出来,点击”阅读原文“即刻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