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唤年丰
(2024-07-17 20:33:08)
标签:
散记 |
阳春时节,大地回暖。这时候一会还是“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一会儿就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在你不经意间,那些桃红梨白已闹春枝头,荒芜的枯草春风吹又绿,枯寂的大树也葳蕤出鹅黄的嫩叶;此时放眼望去,只见春风过处,草色遥看,汾水泛波,万物竞荣,又一个耕耘播种的季节到来了。
清晨,在睡梦中突然被布谷鸟的叫声惊醒,那叫声分明就在耳畔。我迅疾翻身起床,连忙拉开窗帘,只见两只布谷鸟竟飞落我的窗前,正在引颈高歌:“布谷布谷,赶快播谷”“布谷布谷,赶快播谷。”其声浑厚动听,和谐悦耳;或许是看到人受到惊吓,扑棱一下飞走了;就在我发怔的刹那,树丛里、对面楼顶上与往来飞翔的布谷鸟又一唱一和起来:“布谷布谷,赶快播谷”“布谷布谷,赶快播谷”,那叫声悠扬婉转,清晰入耳,与清晨喜鹊的报喜声,麻雀的欢乐声,在早春的晨光中一起奏响,活妥妥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乐。
我寄居的城市也在晨曦中醒来,身着橙红色服装的环卫工正在挥扫大街小巷,孩子们脚步匆匆向学校奔去,附近校园的青春倩影与传出的郎朗书声,与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在这里交集辉映,构成早春城市一道靓丽风景。早市逐渐开张营业,丰盛的早点美食香气四溢,食客盈门,络绎不绝。随着晨光退去,人流车流向四方涌动,整个城市的士农工商,各行各业进入紧张繁忙的运转中。
“布谷布谷,赶快播谷”“布谷布谷,赶快播谷”的鸣叫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传来,在城市的上空交相和鸣,此起彼伏,传遍各个角落,又传进我的耳鼓。这叫声与我在故乡听到的一样浓郁欢快,仿佛是从历史的时空中传来,是从广阔的田野山间传来,是从我家乡的村庄传来。
在家乡每年农历的三四月间,布谷鸟就陆续登场了,呼唤着农时农事,催促着耕耘播种。如古诗所云:“布谷啼鸣自远声,农时不误早春耕。晨曦报晓忙村落,赶紧牵牛放牧丰。”每当此时,不论是雾霭笼罩的清晨,还是太阳当空的正午,抑或是日落西山的黄昏,那低沉悠扬、悦耳激越的鸣叫就会如此适时地扑面而来,听来如沐天籁,如聆梵音,有一种特别亲切舒爽的感觉。
一听到“布谷”之声,乡下人就喜上眉梢,都会竞相传递:听啊!布谷鸟又叫了。于是,乡村开始忙碌起来,田间地头到处是备耕忙种的身影。正是“农月少闲人,倾家事南亩。”有的修堰轧坝,深翻土壤,运肥整地;有的采买农资,备种发苗;有的疏通水源,修捡农具,传递信息,忙个不停。“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童孙不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正是农忙情形的写照;家家早出晚归,人人争先恐后,用艰苦的劳作与汗水,承载起对秋天收成的承诺与期许。
如果说春播是农村第一个忙季,那么最为忙碌当属不久后的夏收。“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人间五月,放眼望去,烈日当空,万木茂盛,麦熟禾青,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掀起层层涟漪,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馨香。“小满十天遍地黄。” 时令不等人,麦收如夺食。 布谷鸟也在各处盘旋飞鸣,仿佛呼唤人们赶紧锄地收麦。 “布谷啼兮人比肩,纵横兮纤陌”。如火如荼的夏收开始了,家乡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顶烈日,洒汗水,抢速度,经过紧张的收割、进场、脱粒等环节,最后地净场光收获入仓,总算拥有了全年第一桶金。
夏收刚过,夏种又如期而至。那时农村普遍实行赶茬轮作,一年种两季:麦地复播豆与菜,玉米早熟赶小麦。这时青苗需要打药追肥,早熟的作物也开始收割,农家就像赶鸭子似的忙得屁股不沾地。俗话说“夏时之计贵如金。”夏种季节性强,时间紧,来不得迟疑与等待。那些年我帮父亲田间作业,可以说那是一场自发的劳动角逐:深耕土地,清理根茬,整地施肥,耙捞保墒,精准下种,一环套一环,时间之紧,劳动之强,非吃苦耐劳难以搞定。我从此懂得了“终岁辛勤不得闲”“田无所入最为艰”的道理,深刻感悟到“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是父辈农民最朴实的情怀。
从古至今,正是依靠一代代农民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成果。近代以来,我国农民用勤劳的双手种地纳粮,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不仅养活了数亿农民自己,还把大批粮食和农产品贡献给国家,使城市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粮食生产再攀新高,农民得到的红利越来越多。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作为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必需品,是治国安邦的基石。无农不稳,无粮不安。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当人们无法获得起码的粮食和食物,首先造成饥饿与贫困,进而引发混乱和冲突,社会动荡就开始了,历代王朝的衰落往往与粮食危机相伴而生。据资料显示,现今世界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个在挨饿。这是多么令人细思极恐的事啊!因此,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能食,寒不可衣,在一定程度上不如谷物与丝麻。此外,粮食还是贸易供应链推动相关产业的重要商品,有着更广泛的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食品也提出更高要求。我国人多地少,用仅占7%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存在较大风险挑战。所以仓廪实,天下安,确保粮食丰收,储蓄丰裕,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然而在城市化、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少数地方出现的“地产经济” 与土地非农化现象,使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大量强壮劳动力向城市流失,农村成了老人和儿童留守的地方,一些土地撂荒;农业生产沿袭传统种植模式,科技水平滞后,自然灾害的侵袭等因素,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在国际贸易斗争中,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主要装上中国粮食,并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纳入了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在保土地红线,保粮食安全的政策保障下,守好大国粮仓已成国人共识,端稳中国饭碗已成行动自觉,一系列重农惠农补农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稳农重粮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几年来保红线,巩固了饭碗田;抓产能,粮食连年夺丰产;攻难点,科技创新增实力。如今从东北黑土地到海南宝岛,从黄淮海平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从西北西南地区到东南沿海,一大批中华粮食主产区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后劲,成为端自己碗,装自己粮的重要粮仓。
就拿我的家乡上党盆地一个曾经的产粮大县来说,前些年也出现过经济倚轻倚重的现象,在粮食安全政策指引下,农业发展不断升温,粮食产量再度发力。农民兄弟不仅囤里有了粮,而且兜里有了钱,日子越来越惬意。如果在这个季节走上家乡的土地,闻布谷之声,看庄稼蓬勃,辛苦之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不由得不发出“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声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的感慨来。
“子规啼不歇,到晓几应穿。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农稳天下安,稳粮先富民,让粮农有钱挣,得实惠,生活越来越好过成为当今最接地气的声音。正是“人叫人干人不干,政策调动千百万”,重农抓粮,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传统农业不断向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迈进。在家乡的微信群里,各种农业服务、用人信息随时发布,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增收渠道。在城乡融合成为发展要素承载形态的今天,农村社会结构空间已发生深刻变化,看上去有些冷清凋敝,但农活不再繁重艰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呈现一片静谧安详,田野空旷,韵味深邃,享受丰收快乐的景象。现在不少有眼光的农民重新回归农村就业创业,去追寻对座山、那块地、那条河的感情寄托,努力实现千百年来的田园梦想。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农业发展是一个常做常新的伟大事业,秉承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精神气韵,农业发展到今天,仍然需要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行。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政策保障已成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加大的助农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日新月异,科技新模式、新品种、新工艺、新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大助推了生产效率效益的提升;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特色农业、反季节农业、设施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日渐增长,闲散劳动力就地务工就业。随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与建立,生产组织化程度与社会化服务得到有效保证;今后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强化农业、培育农民、富裕农村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将会进入崭新的发展天地,未来的田园生活,将是产业、人才、生态的全面振兴,农业有奔头,农民受尊重,农村是安居乐业的家园。此时此刻,我看到的是杜甫笔下“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的现实美景,听到的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铿锵足音。
诚然,因为有过饥饿的煎熬,我特别珍爱粮食,也特别怜爱大自然中充满神奇色彩的布谷鸟儿。觉得它谙熟稼穑的重要、粮食的珍贵。一听到它的叫声就有一种莫名的欢快与兴奋,精神总是为之一振。小时候常常在村前村后、漫山遍野追寻它的足迹,凝视其鸽子般美丽的线条、颜色、修长的身影。然而不论怎样奔跑追寻,仍是一无所获;它飞过头顶,闪过山梁高树,最终没了踪影。在失落之际,远处的山冈树梢之巅又传来放松欢快的“布谷”之声。后来读书多了,知道它还有子规、杜鹃等许多别称,是古蜀国忧国忧民的望帝所变,人类赋予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因此布谷鸟就像上天派来催耕的使者,千百年来,鸣唱不息,成为农民的挚友,时令的天使。
当今在城乡高度融合的时代,布谷鸟飞越时空的天地,一会儿在乡村的田野村庄欢唱,一会儿在城市的高楼花园鸣叫。在这美丽的春夏之际,乡村田野平畴,庄稼茁壮,农事正忙。城市市场充盈,食品繁多,消费旺盛。我仿佛觉得家乡的布谷鸟跟着我来到这繁华的城市,告诉我这里是生活富庶地,也是人间烟火处,更希望五谷丰稔,供应充足。但在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提倡节约粮食,戒奢以俭,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一道永恒课题。
清晨,布谷鸟又在我的窗前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