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庄子的南华世界(三)——《庄子·人间世》名句赏析(心斋)
标签:
365 |
我们再进入下一段的分享、赏析。这一段是讲“心斋”的。我们先看原文: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pJlnaYfAYDdJicq5hVkiaedNCo67HNawIAibia3xiaNKw9bdfh2icvD9U1Dg8E7pCHzYZ5iccTdGMY1MHHfxRZ3gFNy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这段是庄子借助孔子的口,描述至道修炼的顿法。在庄子悟道证道这个体系里面,心斋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什么是心斋呢?颜回(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这也是我们的问题,)孔子简要地说:虚者,心斋也。怎么达到真正的“虚”呢?这里有些流程:第一步是凝神一志。怎么样凝神?原文说:先以耳朵听气——原文里说的比较简略,不同的传承,可能有所不同。在大道家园普传的道家大成净土里面,这里是要借助咒语的,其他老师或法门可能会借助呼吸(传承不同,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听息。第二步,通过“听”初步凝神静心后,就要进一步的深入到“听”的境界里面去。一开始是用耳朵听,然后逐步过渡到用心听。当我们“听”的耳光可以停止在耳朵,不向外面求逐的时候,后天有分别的人心就会与大道契合——这就是“符”;第三步,这个时候要放弃“听”的行为了,因为“听”还是有主观的意识在内,只有连“听”都放弃,才可以体悟到“气”的真正的虚空属性——虚空到什么程度?万事万物、一切事物都在其中——这就是“待物”。什么是“待物”?可以包罗、容纳天地万物就叫“待物”。“心斋”往往是与“坐忘”联系的。何谓“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是庄子的原文)。意思是:忘却自己的形体,罢黜、摒弃自己后天的耳目及后天识神的小聪明,脱离形体和知识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心斋的各阶段,其实也是坐忘的深入,最后的境界都是一致的。颜回得到心斋的教诲之后,就达到“未始有回”的境界——就是连颜回这个“人”也虚化掉了。孔子就进一步指点他深入之后的内景,这里用到一个术语叫“虚室生白”,这是本性的光明凝结而成,实际上就是后世所谓的“玄关”,也是老子所谓的“希夷”。以玄关而悟道,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之所以能画出亘古而有效的天地法则(天地之卦象),就是因为他在画卦之前进入了杳杳冥冥的状态,也就是玄关。玄关悟道法,是道学开悟的诸多方法里面的不共法门、终南捷径。
而后面的篇章,是指导在玄关成型之后,如何以心斋法在日常生活之中待人接物,甚至治理国家的秘诀。这个我们在下文还要继续谈。
而后面的篇章,是指导在玄关成型之后,如何以心斋法在日常生活之中待人接物,甚至治理国家的秘诀。这个我们在下文还要继续谈。
前一篇:箍桶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