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叠字结构关系概说

(2011-10-11 11:02:00)
标签:

杂谈

叠字结构关系概说

  叠字的结构关系不尽相同,远非一个概念能包容,应该作具体分析。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叠字的结构关系。

  叠字的结构关系,大致有这么几类:

一、叠音语素

  这是因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语素。例如:

    沉沉  纷纷  冲冲  烘烘  彤彤

这些词语,除个别多义词外,一般不独立成词,只用作形容词的后缀,如:黑沉沉、乱纷纷、兴冲冲、热烘烘、红彤彤等。这种叠字除了衬音、舒缓语气的作用外,还具有生动的表达效果。它们都是双音节语素。

二、叠音单纯词

  这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例如:

    ①宝宝  囡囡  乖乖

    ②汪汪  啾啾  锵锵  潺潺  飒飒

    ③草草  死死  偷偷  蠢蠢  苦苦

上面,①全是爱称。一般是长辈对小孩的爱昵称呼。它们是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也可以作定语。②全是象声词。单纯摹仿事物的声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汪汪”拟狗叫声、“啾啾”摹叹息声或虫鸣声、“锵锵”象金石撞击声、“潺潺”仿水流声、“飒飒”作风吹声。③全是形容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作状语,如:草草收拾、死死顶住、偷偷约会、蠢蠢欲动、苦苦哀求等。从意义看,它们既不能分开(分开后意义就不同),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因此不能把它们当成单音节词的叠用。可是它们却是一个个独立的词,这又不同于叠音语素。这类叠字的共同点是声、韵、调完全一样,是同一个字的重复。它们单独成词,读的时候两个音节之间不能有停顿,以表示统一性。

三、叠字称谓词

  这是由两个基本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例如:

    ①奶奶  爸爸  哥哥  妹妹  娃娃

    ②星星  猩猩  鮯鮯  蝈蝈  馍馍

上面,①是对人的称呼。②是物品的名称。这两种叠字与上一类的①相似,差异在于:上一类的声、韵、调完全相同;而这一类的声、韵相同,调则不同,即不论前一字是什么调,后一字都作轻声。这种叠字,前后两字的结合不十分紧密,决不是非叠不可的。既然叠用,语气自然不同,可是词义没有多大的差别,所以它们仍是一个词。这也不属于“构词方式”,因为单用是叠用的省略式,并未创造新词,只是一个词的不同用法而已,所以应该视作“用词方式”。

四、单音节词叠用

  这是单音节词叠用而成的反复修辞格,即陈望道先生所称复叠格。例如:

    ①看看  想想  走走  摸摸  玩玩

    ②村村  家家  人人  官官  厂厂

    ③多多  快快  好好  高高  远远

    ④步步  村村  块块  行行  颗颗

    ⑤三三  九九  千千  万万  亿亿

    ⑥仅仅  稍稍  略略  常常  偏偏

上面,①是动词叠用,多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也有“随意”或“尝试”的意思。②是名词叠用,多表示类属的范围,有“每一个”“所有的”意思。③是形容词叠用,多表示程度的加深,有“很”“极”意思。④是量词叠用,有表示状态的意思,如同说一步一步、一村一村、一块一块、一行一行、一颗一颗等。⑤是数词叠用,多表示概数,有时也表示两数相乘,或数的单位。⑥是副词叠用,语气比单个使用肯定一些。这六种叠字,两个字完全相同,读音没有丝毫差别,词义也完全等同。它们可以单个使用,只是表达效果减弱些。这类叠字不宜连读,二者之间应该有轻微的语音停顿,以显示程度的加深。这类叠字,实质上是一个单音节词的重复,是一种修辞方式。

五、动宾结构

  这是由两个形同义异的单音节多义词组成的词组(短语)。例如:

    ①使使  善善  幼幼  君君  父父

    ②恶恶  乐乐

上面,①前后两字的读音相同,词义不同,就是平常所说的同音词。②不仅词义有差异,读音也不一样,如“恶恶”前者读 wù 后者读 è 、“ 乐乐” 前者读 lè 后者读 yuè ,这可称作同形字。这类叠字,前一字作动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前一字是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二者构成动宾关系。这也是用词方式,不是“构词方式”。如果将其看作一个合成词,那也是“支配式”。这类叠字的意义,是两个词的结合,一旦拆开,原来的意义就拆散了。

    另外,还有一种同音同形词紧密相连的现象。不过它们不是我们所说的叠字,例如:

    ①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杜甫《绝句漫兴》)

    ②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杜甫《哀王孙》)

    ③自是本心心垢重,随其心垢见丘陵。(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

    ④女卧铁床钉钉身,男抱铜柱胸怀烂(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

  文》)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这诗句是蚕一生生动的写照。(《春蚕到死丝方

  尽》)

    ⑥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死海不死》)

上面六例中,“愁愁、头头、心心、钉钉、生生、海海”都不是叠字。①上句的节拍是:眼见-客愁-愁不醒,两个“愁”不相连。②前“头”与“城”合成一个方位名词,后“头”与“白”一起修饰“乌”。③从后句可知“心垢”为一偏正词,而“本心”又是一词,因此两个“心”不是一词。④两个“钉”也不一样,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二者词义、词性都不同。⑤前“生”与“一”结合成名词,而后“生”与“动”是一个形容词。⑥两个“海”虽然词义、词性相同,可是作用、地位不同:“死海” 的“海” 是中心语,“海水” 的“海”却是修饰语。由此可见,以上六例中连用的字,不是一个字的叠用,有的还不是一个次的反复。这种现象,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能算作叠字,更不能将它们与“重叠式”合成词相提并论。

  总之,叠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辞海》),它们涉及语法、修辞诸范畴,结构关系复杂。如果不加区别,把分别充当语素、单纯词、合成词的叠字,混为一谈,统统归入“重叠式”合成词,是不妥当的。“星星、爷爷”之类,不是“单音节语素重叠”,其前后的声调不同。叠字不全是“双音节语素”,这是毫无疑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