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的眼睛描写
《七根火柴》以红军过草地时的一段艰难经历为背景,通过卢进勇的所感所闻所见,塑造了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革命战士。
作者在刻画无名战士时,运用了多种描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厌其烦地先后九次描写无名战士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让读者窥见无名战士的内心世界。
开始,卢进勇只是看见无名战士“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这一笔交代了无名战士的经历和处境: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和过度疲劳,使其眼眶深陷;此时已是生命垂危。闭眼也须努力,写出了无名战士体质极度虚弱。此时,对于无名战士来说,选择死,比选择生容易得多,轻松得多。可是,他毅然选择后者,“努力”与死神斗争,尽力延续生命。这是为什么呢?
当无名战士听到卢进勇的脚步声后,“吃力地张开眼睛”。张眼,这在常人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对这位战士来说,却是一个竭尽全力的动作。寥寥数字,描绘出无名战士缓缓张眼的情状,从中我们还能感觉到他的坚毅。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开始是在远处,写的是眼眶和张眼。这时,卢进勇已将无名战士搂住,看清了张开的眼。“失神”“呆滞”正是一般弥留者的外形特征。然而,一个“望”字,却使原来那种麻木呆板情态,一转而为情深意切。
卢进勇表示要扶他走出草地。他却“闭着眼睛摇了摇头”。对于战友的好意,他闭眼不说话,只微微摇头。这都是为了减少体力消耗,以便积攒浑身的力量,作最后的拼搏。而这一切“努力”又不是为了自己走出草地,那又是为什么呢?
“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静息“好大一会”才睁眼,写出无名战士奄奄一息。“忽然”“睁”,则写出他的果断、坚决、刚强,争取在有限的分秒中办完该办的一切。
无名战士用很长的时间数完七根火柴后,“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象说:‘看明白了?’”这里的“望”字,不仅是询问、期待,而且描绘出无名战士办事认真塌实、一丝不苟的神态。
当卢进勇明白无名战士的心愿时,发现他“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这是全文眼睛描写中最长的一次。这既写出卢进勇对战友的认识的转变,又透露出作者对无名战士的高贵品格的赞扬之情。无名战士饥寒交迫,最需要温暖。如果有一堆火,他定能多活些时间。这对珍藏着七根火柴的无名战士来说,不是很困难的——他只要示意卢进勇就能实现。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更清楚:火,对红军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火,对革命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火,对胜利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他决心将七根火柴全部献给党!对此,他内心无比喜悦,他贡献的哪是七根火柴啊!那是一颗赤诚的心!他将一切留给人们,唯独未留下姓名!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品格!作者歌颂的绝非普通的眼光,而是生命之光、思想之光。这种光,用一个“发”字就不足,又加一个“射”字,可谓光之强烈!
无名战士郑重其事地将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并且告诫:“这是大家的!”从意义上看,呆滞地“望”和“直直地盯”都表示“眼睛不动地看”。细心体会,后者的语气更加强烈,并有严肃、坚定不移的意思!
无名战士牺牲了。卢进勇最后看到的又是“那双紧闭的眼睛”。这次描写十分简洁,毫无痛苦之感。这与无名战士牺牲时那纯洁的心灵相吻合——他将生的机会留给别人后,自己坦然地离去。他“努力”生,是为别人;他坦然死,也是为别人。
《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的眼睛,被作者反复渲染、着力刻画,是由无名战士的处境所决定的。对于一个有气无力、濒临死亡的人来说,不可能有较大较多的动作。而眼睛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作者正是通过眼睛的“闭——张——闭——睁——盯——闭”,写出了无名战士体力逐步衰竭的生理过程;“努力”“吃力”“忽然”“发射”“直直”等词语,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无名战士刚毅、坚强、无私的个性特征。这些描写,从远至近、从外到内,鲜明而有变化,形象而又准确,重复而不累赘,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