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与圆锥》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2012-12-13 18:36: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作业 |
《圆柱与圆锥》
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
专题1:圆柱的表面积 |
||
|
|
规划项目 |
具体内容 |
|
实施前 |
教学环境 |
电子交互式白板、电子笔、班班通课件等 |
|
学生知识技能要求 |
学生已经认识圆柱,知道了它的侧面积,也能从实物和模型上找出圆柱的两个底面,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形物体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所以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
|
|
教学条件具备 |
圆柱形实物、模型,给圆柱形茶叶筒(易拉罐)外加了一层“包装”,班班通PPT演示课件等。 |
|
|
实施中 |
活动一:摸一摸 |
用手去摸一摸,感知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再将自己给圆柱外面的包装沿高剪开,把圆柱的表面展开得到平面图。同伴交流自己的收获。 |
|
活动二:想一想 |
根据刚才的感知,观察圆柱表面展开图,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需要哪些数据?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小组交流后演示PPT课件。呈现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S底×2 |
|
|
活动三:量一量 |
根据活动二的交流,量出需要计算表面积的各个数据,并标在圆柱模型上相应的位置。 |
|
|
活动四:算一算 |
计算自己手中圆柱模型的表面积,小组交流并相互评价。 |
|
|
活动五:用一用 |
用研究到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班班通上的PPT课件出示生活中与本节课息息相关的问题)。 |
|
|
实施后 |
成果评价 |
根据“自评、互评、师评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
|
课外拓展 |
1、课外搜集生活中有关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分三种情况:有包括两个底面的,如计算水桶油桶用料;有只包括一个底面的,如计算无盖水桶的用料;还有只计算侧面积的,如求圆柱形通风管的用料。) 2、复习回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应用,并搜集整理“圆柱的体积”的有关知识、资料、信息等。 |
|
|
专题2:圆柱的体积 |
||
|
|
规划项目 |
具体内容 |
|
实施前 |
教学环境 |
电子交互式白板、电子笔、班班通课件等 |
|
学习知识技能要求 |
学生学习了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在五年级已经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已经建立了体积的概念,并且在上节课之后课外拓展环节搜集整理了“圆柱的体积”的有关知识、资料、信息等,并且复习了长方体的体积。 |
|
|
教学条件准备 |
已分好若干偶数等分的圆柱模型,以及圆柱转化成圆锥的立体图形和班班通PPT演示课件 |
|
|
评价要求 |
1. 2. 3. |
|
|
实施中 |
活动一:创设情境猜想、认识圆柱的体积 |
1、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出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思想——转化思想。 2、猜想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就很容易计算它的体积?怎么转化? |
|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与转化后的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
1、分组操作,把圆柱模型转化成长方体。 2、观察转化后的长方体,思考:这个长方体与转化前的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呢?高呢?之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
|
|
活动三:总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
根据活动二动手操作、交流汇报,再次用班班通课件演示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全过程,同时出示圆柱的底面积=转化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转化后长方体的高;得出圆柱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圆柱=S底h |
|
|
活动四:实际运用 |
课件出示习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
活动五:勇敢一试 |
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课件出示一组习题,让学生解决。 |
|
|
实施后 |
课堂检测 |
完成课堂练习 |
|
成果评价 |
根据“自评、互评、师评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
|
|
课外拓展 |
思考: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你准备怎样研究?制定出你的研究方案。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