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说|今天你饱读诗书了吗?
(2022-05-27 07:30:10)分类: 5.读书圈 |
前言
一人入三史的陶渊明聊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艺术才华极高的苏东坡倡导读书“八面受敌法”(读一遍关注某一方面),其文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随物赋形,时而泼墨如云,时而惜墨如金,文无定法,文成法立。
可见读书不是浮光掠影地泛览,更不是走马观花地涉猎,而是对某一著作集中精力和心力,做到“一意孤行”,各个击破。此文结合实践,希望助力精英项目经理更职业!
第一篇
《读书为啥?-得"道"》
我想谈下读书后得到的“道”!它是做人做事“道理”。不明白此“道”,就会感到规划无从着手、遇事茫然失措、发展后续无力,过着一种碎碎叨叨的人生。
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或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就会墙头草,风大就往那边倒,做事无方法,行为无底线,做人无自我。
A. 读书真消化
B. 抱团取暖式学习
C. 读书形成自己价值观
01
这些书
1
读冯仑《伟大是熬出来的》,我读出了“抱团取暖”和“熬”:
古代有“晋商、佛教等等”,今有“三合会、阿拉善慈善协会、房地产协会……”,从行业、从地域、从信仰等领域划分出各个协会,你去看看当今的中国富人,那个不是身兼数职,不是那个总就是那个总的。
“狡兔三窟”,这些人不仅三窟。“为什么富有的不是你,为什么买单的总是你?”。这种“抱团取暖”新型团队或协会的特征,具有强者越强的趋势。
“熬”:靠时间长短去决定人生,这是一个潜伏,看你的闭气到底有多长,很多人难耐寂寞而放弃。一个简单的动作,只要你坚持,就可能从普通到艺术、从艺术到雕塑、从雕塑到古董了。
“理性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实现理想道路上,我们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才能有坚韧不拔之力去披荆斩棘,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2
长跑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是能量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物理性地认识。效率的高低并非决定生活方式价值的唯一标准。
3
如果说乔帮主有什么值得借鉴的话,就是对目标的坚持、热爱,对细节和简约的追求。但此人毕竟不是凡人,多数人就当看一代英才的豪迈展现吧!毕竟多数人是凡人,是需要在亲情的环境中共生。
4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对正确的人的认识是不同的,年少轻狂的时候我们觉得任性、高傲、能力就是正确的人生,这叫有个性;
而三十而立时我们的正确的人生观是五子登科(房子、票子、车子、妻子、儿子),四十不惑对现代的人来说,只是一个对三十的延续,直到五十岁之后。
五十之后才能在稍稍稳定的状态下去领悟人生并使自己不惑。
到知天命的时候,才领会到简单的真正意义,返璞归真,儿时来自于父母的朴实谆谆教诲,朴素的基本伦理道德,包括不可说谎、不给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等——单纯的规范,才应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
那徐老师,怎样才能使我们人生更美好、更幸福呢?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它是指人的心态,人对于人生态度,也包括哲学、理念和思想等。
“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处、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这些是老生常谈的简单的伦理观和道德观。
我们不光要用头脑去理解,而且要让它们占据我们的心灵,变成我们的血肉。
知善知恶是良知,历事练心达知行合一。
学到啦!
读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读出亲情的泯灭、自私、忠诚交织的人生,读《哈姆雷特》呢?
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全球通史》、读《怪诞行为学》、读《大学》、读《论语》、读《道德经》、读《24史》、读《资治通鉴》、读《纲鉴易知录》、读《王阳明全集》呢……
我有几千本书,是否明白了几千个做人做事"道理"呢?开卷不一定有益,先过滤那些卷可以开?看那些卷如何开?开了之后如何消化等?
02
书给我“道理”
01
但作为弱者,作为凡人,你必须打破固步自封、孤芳自赏的生活模式,与其他凡人一起成长,抱团取暖;懂得尊重、认同、互捧、诚实、责任、公平。
02
用最朴实(最笨)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理想。
03
嬉笑怒骂、诙谐幽默、与时俱进的语言去阐述人生百态,用朴实的语言让深奥的哲理返璞归真。
04
物理性地认识软弱人类。
05
世界上80%甚至99%的人是凡人,按凡人的方式去做就好。
06
善待有缘人、传播正能量。
07
开卷需有益,读书必思考,好书必笔记。
08
21世纪最重要能力是组织和学习能力。
09
把客户不当客户,当朋友,客户用利益去衡量,朋友有心去丈量。
... ...
我们需要做脑袋以上的事,需要我们有公平心、前瞻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弥补自己,让自己与整体组织、社会、外部环境一致,守住你心中的那份“公平正义”,相信你能成功。
记住你是凡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读书是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不为开卷而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