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厚重大地养育的硬汉

(2025-04-03 20:25:33)

赛珍珠的笔下,农民的家庭生活,婚姻状况,父子、爷孙关系,妻妾、兄弟、叔嫂妯娌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儿子在青春期的躁动和逆反心理,老爷、少爷与奴仆丫鬟之间的关系,男人的情欲和底层娼妓女子的无奈以及村民间的关系等都得到生动真实地呈现。从长篇小说《大地》讲述的故事和反映的旧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的百科全书看,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是围绕着小说的男主人公王龙展开的,有的是直接性的,有的是间接性的。正是小说把镜头对准中国社会的底层,并以写实的笔触用近乎冷峻的眼光审视,阅读作品,品读故事,审视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起伏时才显得如此的切近。尽管截取的社会历史切片是旧中国的农村,走进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苦苦挣扎的卑微的生命,但是他们所经历的、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东西放在当下仍然具有引人深思的借鉴意义。

25万多字的长篇小说《大地》与其说讲述的是土地的故事,毋宁说是宿构的是生活在大地之上,以土地为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源的“人”的故事。这里的没有达官显贵,而是低入尘埃,卑微如蝼蚁的渺小的生命存在。他们留着他们认为是老祖宗给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长长的辫子,他们似一般牲畜般在土地里不知疲倦地寻觅着食物,他们把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完全寄托在上帝之手中,生老病死的代际更迭完全交给他们认为的冥冥之中的一股神力。因为完全生活在失去自我主体意识的状态中,他们的生存境遇可想而知。不过,在大多数人以苟延残喘的态度应对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苦难时,一个年轻人却没有完全被愚昧麻木思想,而是保持着一定的清醒。尽管他还没有跳出把自己的幸福希望寄托着上天的落后的思想圈子里,但是他正试图用自己的行动与贫穷和苦难进行着斗争,他就是小说的男主人公王龙。

从小失去母亲,由父亲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成人。尽管少去母爱的滋养,但耳濡目染于父亲的身体力行,养成了王龙务实勤劳的性格。父子两相依为命,以贫瘠的土地维持生计。不论五风十雨,还是旱涝无常,两个男人的生活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变化。似“一潭死水”般的生活随着王龙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开始发生改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社会代际繁衍的规律,城乡生活的人皆不例外。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一贫如洗的家境哪有条件和资本走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成家之路。既然走寻常路走不通,只能剑走偏锋。经人介绍,王龙挎着一篮寒酸的“土特产”把在城里在大户人家黄家做火头军的阿云娶回家。不到十岁被卖到黄家当丫鬟的阿云,因为长得其貌不扬,甚至是,在黄家饱受冷眼,甚至是屈辱。不过,因为长得丑,阿云幸运地躲过被黄家从老爷到少爷再到孙子辈玩弄的厄运,所以到二十岁,她还是黄花大闺女。因为在黄家受尽屈辱,当成为王家的女主人之后,阿云倍加珍惜这种身份改变给自己带来的舒适与自由。因为珍惜,所以她对王龙父子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

据实而言,自王龙第一眼看到阿云,自己的老婆起,他的内心深处就没有激起丝毫的爱的涟漪。但是,自己的出身和家庭的境况,迫使他不得不接受这个近乎残忍的现实。无爱的婚姻是痛苦的,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尽管那个时代王龙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实实在在的夫妻生活让双方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丑妻富家”,这一古语在王龙家得到真真切切的体现。因为在黄家从不到十岁就接受严格而有程式的家务劳动训练,阿云具备了把家庭的里里外外收拾打理的井然有序的能力,她也知道作为儿媳和妻子应该尽到的义务与责任。正是如此,王龙父子在阿云的照顾下,王家在阿云的打理下真的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脱胎换骨的改变。对于这一点,王龙看在眼里幸福在心里。“后院”安定,没有了后顾之忧,王龙开始盘算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家业——购买土地,增加收入,改变生活,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正在王龙为自己生活的宏伟蓝图进行勾画时,大旱不期而至。面对“杀人于无形”的天灾,王龙一家因为事先从大户人家黄家购买的城墙边的一块土地有点收成的保障受到的冲击较轻。

对以土地为生的农人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血液里流淌着农民血液的王龙对这一点十分清楚。所以,家里在勤劳的阿云的操持下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有了结余。对于这些从指尖和牙缝中省下来的钱,王龙没有把它花在赌桌上和妓院里,而是用在置办土地上。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因为阿云的心灵手巧、不辞辛劳被照顾得井然有序。当这种平静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一家老小面临死亡威胁时,王龙毅然决然地变卖掉除了土地和房屋以外的所有东西,举家逃亡到南方的城市。离开故土,尤其是自己挚爱的土地,这对王龙来说是极大的痛苦。但是,为了保命,只能认命。在用草席在城墙根搭起的窝棚里,一家人如果没有救济粥糊口,很难熬到来年的春天。阿云带着孩子和公公到城内沿街乞讨,王龙干起人力车夫的行当。即使这样,一家人仍然在饥饿线上挣扎。看看现在的境况,想想过去的日子,王龙愈加想念自己的土地。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王龙一家苦苦挣扎的时候,城里发生了一场针对富人的暴乱。被裹在暴乱队伍里的王龙被推进了一个富人家。在一个阴暗的犄角旮旯里,躲在里面、被吓得瑟瑟发抖的富人少爷生怕被杀,把带着体温的金银掏出给了王龙以求活命。对于这以外的巨额财富,王龙没有声张,悄悄跑回家。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王龙带着一家老小踏上返乡的路。尽管房屋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王龙没有丝毫的难过。对他来说,有了他那么多从未见过的金银,什么东西买不到。翻建房屋、购置土地、出租土地、放高利贷,以钱生钱。随着土地的增多,王龙以夫妻俩之力已经无法照顾。于是,曾经的农汉摇身一变成为了王老爷。大灾过后是丰年。天公作美,几年的风调雨顺,王龙家的财富从四面八方涌进。财富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富余,加上阿云越来越老、越来越丑,王龙体内的情欲开始滋生膨胀。频繁进城,频繁出入于茶楼(青楼)。在杜鹃的牵线搭桥下,青楼女子荷花成为王龙的怀中物。有钱的王龙对荷花出手阔绰,有求必应。可是,每次与荷花鱼水之欢之后回到家里面对任劳任怨的阿云,深深的愧疚煎熬着王龙。但是,阿云不论是相貌,还是韵味都无法满足王龙的情欲。在痛苦的纠结和挣扎中,荷花娶进家门成为王龙的小妾,原来的偷偷摸摸变成光明正大。王龙冷落甚至抛弃了与自己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讨荷花的欢欣上。

夜夜春宵的日子王龙是享受的,他真正体验到土地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更享受到成功男人的荣耀。不过,当离开荷花的酥胸,坐在餐桌前吃着阿云为一家人烹制的美味佳肴时,负罪感在王龙的内心就愈加强烈。尽管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财主,但是王龙骨子里的善良还没有被完全磨灭。照顾年迈的老父亲,对老人百依百顺;疼爱不能自理的大女儿,给予她慈父般的爱;对成为土匪的叔叔一家,王龙碍于名声,也把三口人供养起来;对于在要命处给自己一把青豆帮助全家度难的老秦,王龙更是敬如长辈。正是这种善的本性的存在,王龙面对阿云时,始终有一种负罪感。但是,身体的本能需求,让他只能做着违心的事。为了补偿对阿云的亏欠,他为阿云买了最好的棺材。

岁月不饶人,年事的增高,一家人之间不断发生的矛盾冲突把王龙搅得心烦意乱,不得安宁。但是,不论儿子、媳妇们之间怎么明争暗斗,由于财政大权被王龙牢牢掌握在手中,他们对王龙还是言听计从。为了获得安宁,王龙对家里人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对王龙而言,只要银元能够换来安宁,他毫不吝啬,因为他拥有的大片土地每年都有滚滚的财源涌来。——王老爷不差钱!

世殊时异,时代在变,世道在变。小儿子不满于王龙“霸占”了自己喜欢的梨花姑娘愤然离家进入军营,很快晋升为不小的军官;掌管家庭账目收支的、精明的二儿子在盘算着如何把自己的粮店规模扩大,把粮铺开向全国;在意好名声、爱慕虚荣、无所事事的大儿子想方设法从老父亲那里拿更多的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杜鹃和荷花,两个被豢养的动物吃饱喝足以后咬舌头不断搬弄是非。面对这些,行将朽木的王龙心知肚明,但以无能为力改变了。不过,当他听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密谋变卖土地时,王龙的心像被尖刀捅了一下:“‘一旦开始卖地——这家就完了,他泣不成声地说,我们来自土地,必须回到土地上去……只要你守住你的地,你就能活下去,没人能抢走你的地……’老人的眼泪干在了脸颊上,留下道道泪痕。他弯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他握着它呢喃道:一旦把地卖了,那就完了。

对王龙来说,父辈遭受艰辛,饱受饥饿与贫穷的煎熬。正是经受太多的痛苦,所以自己才玩命的打拼。苍天不负有心人,才拥有了现在的财富。可不肖子孙的各怀鬼胎、异想天开导致自己亲手垒筑的财富大厦即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厄运。这可能就是命运,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咒。年老健忘的王龙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了那种力挽狂澜的精气神。对王龙来说,在走向生命尽头的这段日子里,除了儿子为自己买的沉香木的棺材,只有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梨花姑娘和傻闺女是真实的。所有的好名声,所谓的人定胜天,都是扯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