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场大熔炉淬炼出的好纲——评《人世间》中的周秉义

(2022-12-26 15:19:01)

官场大熔炉淬炼出的好纲——评《人世间》中的周秉义

周秉义从副市长岗位上退下来,实现了平安着陆。荣休后享受了几年清静的日子,深深体验了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的惬意。可是,天妒好人,病魔来袭,周秉义带着不舍和牵挂,把自己的人生日历定格在不到七十的节点。

梳理周秉义不到七十年的人生履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官场这个大熔炉中淬炼。作为工人阶级的儿子,能够进入仕途,而且能够相对顺风顺水地发展,一个方面得益于身后有一棵隐形大树为他遮风挡雨,一个方面在于他时刻铭记父亲周志刚对他“尽量做个好人”的谆谆告诫。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周秉义本身具有善良的本性和渴望做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官的理想追求。

作为共乐区光字片走出来的“最大的官”,周秉义的仕途发展相较于其他人算得上一帆风顺。不论是开始步入仕途,上山下乡时做知青宣传干事,还是到最后从负责招商引资副市长的领导岗位退下来,虽然也小有波折,但都有惊无险。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源于他不论做什么样的决策,上马什么样的项目,都首先戒除私利。因为一心为公,即使得罪一部分人,但是当把所有的“检举罪状”摆到桌面上时,所有的欲加之罪都经不起斟酌,都无法经受阳光曝晒。也正是如此,在周秉义离开这个世界时,那些曾经嫉妒他、检举他、诋毁他、诬蔑他的人都自发地亲自或托人送上花圈或花篮,其间包含什么样的情感,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做个好人”,这是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的。不论是求学时期,还是为官之时,他始终谨记父亲的这句教诲,并把它内化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虽然出生在普通的工人家庭,但周秉义继承了先祖诗书传家的遗风,不仅仪表堂堂,还天资聪明,而且待人处事灵活融通。(周家在周志刚之前都是仕宦、诗礼之家,延及周志刚家道衰落,加之时代变革,旧有的传统也就不再延续。)正是这样,求学时代,他能够以优异成绩考入区里的重点中学,并始终担任学习委员。如果不是十年非常时期的到来,不出意外,他绝对能够考上名牌大学。为了响应国家支援大建设的号召,周秉义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的知青队伍中。虽然加入“大生产运动”中,但是周秉义凭借在学生时代优异成绩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没有深入生产第一线,而成为了知青不对的宣传干事。对周秉义而言,这是他步入仕途的开始。在牛鬼蛇神张牙舞爪,怪力乱神横冲直撞的时代,要做好宣传工作,不仅仅要有能力,更要有随机应变、察言观色的灵活的大脑。当然,如果一味地走上层路线,看着上级的脸色、听着上级的语气办事,也很难把事情做得让大多数人理解和信服。对于这一点,周秉义是心知肚明的。正是深谙此道,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上用语言和行动尽可能让领导满意,对下他会竭尽所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工作不呆板,能够灵活变通,所以在特殊时期,在特殊的工作岗位,周秉义都能够博得好人缘,尤其得到领导的赏识。也正是如此,他被军区领导相中,有了被调入军区工作的机会。但是,在倡导爱情至上的年代,周秉义为了青梅竹马的妻子,他放弃令众人艳羡的改变命运的升职机会。拨乱反正,国家从阴霾中走出来,恢复高考,这为有志青年提供了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俗话说:“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学生时代就在内心种下的“考上名牌大学”的种子,在周秉义心中始终没有忘记精心呵护。当机会来临时,他实现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考上北京大学。从知青干部转身为学生,这种角色的转换对一般人来说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周秉义以其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快就完成了转身,并凭借其较强组织和领导能力成为学生会的主席。学校的环境和生活相对封闭和简单的,不论是高中求学的学习委员身份,还是北大哲学系的学生会主席,周秉义都在搞好自己学业的同时,尽可能地把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得相对完满——这也许就是他先天具有的领导才能所起到的作用。

大学毕业,他本应该有留在北京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回到了家乡,成为省文化厅的领导。处在百废待兴状态下的国家要走出积贫积弱的泥淖,不仅需要经济建设的硬实力,也少不了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只有两条腿走路,两手抓才能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身居负责文化宣传岗位的领导,周秉义清楚文化宣传对安抚民心,提振人民信心的重要性,所以他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给他提供的机遇。正是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常的工作能力,他在自己负责的岗位上把工作开展的风生水起,而且成为当地的一块名片。因为其超强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才干,在企业改制的特殊时期,他转型成为军工厂的直接责任人。一个特殊的企业,一个没有人敢触碰的烫手山芋,周秉义知道这个岗位的危险性,复杂性。但是,为了不让在自己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岳母失望,他必须咬紧牙关接受这份艰巨的任务。工厂员工成分复杂,大多数都是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洗礼,如果改革的刀子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让自己头破血流,这一点周秉义十分清楚。毕竟有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积累,面对过多种复杂事情的历练,周秉义心里清楚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很多时候是因为对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诉求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如果能够抓住工作的关键点,并加以妥善处理,矛盾就不至于被激化,人都是有感情的。清楚了工作的方向,明确了工作的目标,接下来就是放下领导架子,深入一线,倾听工人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然后再动用自己的关系尽可能为工人们创造条件、增加收入,以温暖工人们的心。人心都是肉长的的,当工人们看到新任领导以命相搏为他们谋福利,怨言和不满渐渐减少。在大势所趋下,军工厂改制的老大难问题经过周秉义的努力,终于得到解决。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亦步亦趋,终于坐在市委书记的椅子上,成为某市的第一把手。“为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写大字;为官不为国分忧,不如在家养黄牛。”正是秉持这样的为官之道,所以周秉义主政一方,把辖下的地方治理的井然有条,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主政市级行政单位,不仅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官场生态方面也相对干净,社会转型期留下的毒瘤在他所治理的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被割除。而其主政时力推的反腐倡廉不仅在治所成效显著,而且也得到中央的成分认可。一纸调令,他成为中纪委政策研究室的干部。让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实干家闲居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写材料、畅想美好,显然是不适合的。在北京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周秉义觉得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在他强烈的要求下,他又回到了故土。只不过,这次不是市委书记,而是自己生活城市的副市长,否则招商引资和城市改造的副市长。从京官下嫁到地方成为副市长,不但没有升职,反而降级,这自然引发周围人,亲朋好友和官场同僚的无尽猜想。如果惧惮别人的闲言碎语,就不是周秉义的风格。他回到生养他的故土,就是希望在自己还有能力为家乡做一些事情的条件下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一点,就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值得的。雷厉风行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玩命工作是他工作的常态。实地勘察、调研,动用各种关系南上北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辛付出,“希望新村”在一块无人问津的荒芜之地慢慢展现出容颜。在弟弟周秉昆一家成为第一户住户之后,艰难的劝搬迁工作随之展开。经过井然有序的建房-搬迁-拆迁-新建之后,A城稳居脏乱差第一的共乐区光字片旧貌换新颜,一排排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周秉义为自己的仕途画上完满的句号。

俗话说:“官场如战场,没有硝烟弥漫,但暗流涌动。”周秉义在没有硝烟的仕途中谨小慎微地挪移,虽然因为动了一部分人的奶酪,得罪了一部分人,但是总体上行走的还比较顺畅。能够做到这些,一个方面源于他的内心是干净的,不论身居何位,他都能够做到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从来没有为自己某得私利,所以举报信满天飞,经过中纪委暗访调查都化险为夷;一方面源于作为理想主义者,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治理理想,把心中的蓝图变成现实;还有一点就是他不会假公济私,他能够做到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如果他稍微对自己放松要求,弟弟一家以及弟弟的朋友们都能够在他的荫蔽下生活的更好。为侄子周聪找工作、给弟弟家多分配了住房面积,被他自己视为自己从政的污点。不过,这两件事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并没有违反原则。周秉义心里清楚自己亏欠亲朋好友及家人太多,在退休之后,他竭尽所能地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弥补。长兄为父,原本对兄长的怨言和不理解,在时间的推移中,经过事实的检验,也都“化干戈为玉帛”了。不事张扬,做事低调,做实事,戒除私心杂念,一心为公,这当是经过官场大熔炉淬炼后在周秉义身上所留下的为官本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