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老师,请用好“语和文”——论文评审述评

(2022-09-30 15:09:44)

下载、复制、编辑、评定,经过繁琐而繁重的劳作,承担的论文评选工作粗加工的工作环节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就是精雕细琢的精加工的劳作。几天下来,一百多篇文章,虽不是字斟句酌,但从形式到内容、从立意到选材、从遣词用语到谋篇布局的精读、泛读与浏览的多种方式的劳动,尽管腰酸背疼、双眼昏花,但还是感慨良多、收获颇丰。此中的感喟与收获,既有正向积极的,也要负面不尽如人意的。

因为是异地评审,就少去了主观人情的牵绊。这样,秉持公心的认真评阅每一篇文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会尽可能以客观公正之思对待。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对写作者艰辛付出的一种尊重,一方面也是对一份责任的担当。无论做什么事情,当去除了外在的加持,少去了人为的介入,做起来就顺风顺水、得心应手得多了。也正是内心有了这份澄净,在认真展读每一篇作品时才能品出真正的意味,才能真正发现文章应有的特质。当静下心来,把评审过程中的感触进行梳理,除了个性的,更多共性的经验教训对论文写作者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价值的。

写作,不论是什么样的写作,它可以综合性地反映一个人的学科素养。论文写作实现是共性的精神劳作,写作的基本素养要具备,其次是论文写作,这就需要专业性的素养做保障。既然从事论文写作,学科从教的基本学科素养是要具备的。身为教师,安身立命,谋取饭碗的工具就是所从事的学科。既然如此,从教的基本的素养应该要有。就语文老师而言,基本的文字功底应该拥有。语文老师是教语言的,如果自己最基本的语言功夫都没有,己之昏昏,怎能让人昭昭。从一百多篇文章看,大多数参赛者的文字功底还是可以的,基本上能够做到文从字顺,选词造语能够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在语言的所指义与能指义之间较好地找准对接点。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参赛者的文章,从标题的语焉不详到遣词造句的词不达意,再到文章布局的杂乱无章,很难让人在轻松舒畅的心境下读完文章。很难想象,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自己的文字驾驭能力这样,他所授的学生从他那里会汲取到多少积极有价值的营养,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好。俗话说:“打铁尚需自身硬。”不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业余教学写作,最基本的从业基本功必须要练好。惟其如此,才能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文字功底良莠不齐,除了个人原因,也有外在因素使然。从参评的文章看,稿源有偏远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初中的,有高中的。由于占有的资源不同,拥有的条件不一样,加之所占的高度不同,他们对业务用心修炼的程度不同,文章水平出现“百花争艳”的参差不齐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外在原因不应该成为自己技不如人的托辞和借口,因为决定事物结果和走向的,内因是决定性的,外因只是条件。如果因为地域或其他客观条件无法改变而让自己在从业道路上阔步前行放缓脚步,甚至停滞不前找理由,那此生注定你只能是一个平庸的教书匠。

从形式和外因上探寻了文章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再回到文章本身。既然是教学论文,不是进行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所以论文的选题要瞄准实际教学,要么是学情,要么是教情,要么是教材本身,而不应该顾左右而言他。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文章聚焦教学现场,所写的内容才给人脚踏实地之感,如果追求高大上,一味的仰望星空,会因为缺少泥土的滋养而无法存活;一方面以所授学科为写作的对象,才能驾轻就熟,才不至于给人造成门外汉的印象。再则,自己熟悉的,分析论述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问题的探讨才可能鞭辟入里。如果为了追求时尚、迎合大众,而忽视自己的本职位置,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只能浮于表面,隔靴搔痒、不明就里的表达自然很难产出佳作。既然是教学论文,基本上都是自己的教学所得,所以文章的立意一定要扎根在教学现场的沃土中,而且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应该对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是,这些常识性的问题被一些论文写作者忽略掉,导致所写的文章有的是从学术专业的层面对教材中的某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洋洋洒洒五六千字。如果把文章稍微再充实一点材料,就可以成为一片不错的古文研究的论文,只不过带有更多索引的味道;有的老师本来是写语文教学论文,他却把如何有效沟通作为论文的主题,从社会、家庭、学校的层面进行多角度阐述。为了体现语文性,在文章的结尾处嵌入语文学科的字样;有的文章尽管以学科为由头,但是立意分析的是“夫妻称谓”的历史沿革问题。从行文看,历史学和社会伦理学的色彩更为浓烈,语文味道基本上无迹可寻。除了这些,还有老师把自己的教学随笔视为论文,洋洋洒洒几千言。

视角与内容的选择与确立决定了文章价值的大小和实际的用处,而论文的体式要请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作为一种学术公文,教学论文与一般的文章在体例结构和格式上是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要求:标题的明确性——标题是论题的反映,既要简洁明了,也要表意清楚,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鲜明生动,体例的完整性——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有的可以省略),语言的规范性——以分析和论述性的语言行文,而不应该用抒情化的、描写性的文字书写;结构的完整性——一篇论文就是一篇议论文,不仅要重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也还要重视语义关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顺序要条分缕析。而这些论文的常规性特点在很多老师的论文中都被漠视了。要么标题含糊不清,甚至是病句;要么缺少内容摘要和关键词;要么关键词和内容摘要颠倒;要么文章正文没有分论点,只是一篇长文;要么材料与观点游离;要么是在文章的关键处用引用一些英文(该老师可能忘记了钱钟书先生关于汉语文章中夹杂英文的妙喻)......试问,这样的文字组接连合格的文章都算不上,怎么可能是论文。很显然,此类大作想取得好成绩更无从谈起。

论文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除了需要有端正的态度,更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当然丰富的专业学养也不可或缺。对待论文,就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言,应该抱着宁缺毋滥的审慎态度对待。与其草草从事,不如给自己放个假。用“鸡肋”的心理经营,很难达成所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