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63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曲不是地方戏!

(2014-12-06 21:53:25)
标签:

杂谈

文化

历史

戏曲

昆曲

分类: 昆曲艺术

  经常听到某些人说“昆曲是江苏省苏州市的地方戏”,甚至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某些主持人以及一些所谓的学者也经常发此谬论。为了正本清源,现在我有必要对这种错误的认识予以全面的解析和批判。

 

  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国伊始,当时全国的戏曲剧种大约有三百六十多个。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大浪淘沙,当今真正活跃在舞台上的剧种数目绝对是大大减少了。

 

  现在仍然比较流行的剧种包括:京剧、昆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粤剧、徽剧、苏剧、淮剧、锡剧、沪剧、婺剧、湘剧、湖南花鼓戏、高甲戏、梨园戏、秦腔、吕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藏戏等。在这些剧种当中,除了昆剧和京剧不属于地方戏以外,其他的剧种都是地方戏。

 

  我认为,衡量一个剧种是不是地方戏,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该剧种的演出区域和流布范围。地方戏的流布区域通常只局限在某几个城市或者某几个省。例如越剧。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后来影响力逐渐扩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其演出区域基本上局限在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而昆曲呢?在明清时期,曾经风靡全国,在中国的各主要地区都有演出活动。清代,昆曲被官方正式规定为雅部正音(还包括弋阳腔),而其他戏曲剧种则归属于花部乱弹。一直到咸丰皇帝病逝,清代宫廷演出的绝大部分戏曲剧目都是昆曲,少量为弋阳腔。而对于京剧的推崇,则是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后才逐渐开始的。

 

  目前,六百多岁的昆曲尽管已经很衰微了,但是全国仍然有八大昆曲院团,包括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简称苏昆)、江苏省昆剧院(简称省昆)、上海昆剧团(简称上昆)、杭州市浙江昆剧团(简称浙昆)、北京市北方昆曲剧院(简称北昆)、郴州市湖南省昆剧团(简称湘昆)、浙江永嘉昆剧团(简称永昆),以及台湾兰亭昆剧团。

 

  第二,该剧种所用的语言。众所周知,地方戏,地方戏,无论唱、念,其所用的语言都是某个地方的方言。这是地方戏所以被称为地方戏的根本原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人喜欢听家乡话。由于地方戏所用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当地方言,所以,当地人不仅容易听懂,而且听起来倍感亲切。例如苏州评弹。

 

  但是昆曲,尽管发源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但是其唱念所用的语言绝不是苏州话,而且可以这样说,它也绝不是任何地方的方言。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昆曲的唱念(除了丑角用的苏白以外)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官话。在曲律上,南遵洪武,北遵中原。即每个字的唱念,如果是南曲则须遵循明代朱元璋时期制定的《洪武正韵》,如果是北曲则须遵照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实际上,昆曲的唱念有两套语音系统,一个是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的北方语音体系,另一个则是以《洪武正韵》为代表的南方语音体系。比如,在昆曲中,如果是南曲,则一律保留入声字。结果是,即使是同一个字,如果它是入声字的话,在南曲中就要按照入声字去发音。例如,"落"字读作“luò”(注意,由于入声字发音十分短促,无法用汉语拼音准确标识,此处只是借用示意而已)。但是如果在北曲里面,由于北曲里入派三声,入声字消失了,所以就要按照《中原音韵》的要求去读。例如,“落“字在北曲里就要读作lào,音同“涝”。所以,作为昆曲演员,要同时掌握某些字在北曲和南曲里的两种发音。对于那些高喊昆曲是苏州市地方戏的人,我建议他们先静下心来仔细比较一下苏州评弹和昆曲在唱念上的字音,看看是否有霄壤之别。

 

  第三,该剧中所用的音乐。每个地方戏所用的音乐都是当地的音乐。但是昆曲则不同。自从元末明初的大音乐家顾坚和魏良辅改革昆曲的音乐和演唱以来,昆曲就集中国当时北曲和南曲之大成。所谓北曲,就是北方的音乐,它表现了北方人民的性格。北曲大多雄浑豪迈,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所谓南曲,就是南方的音乐,它表现了南方人民的性格。南曲大多缠绵悱恻,婉转悠扬,摇曳多姿。昆曲剧目中的每一折戏都是采用套曲结构。而每一套曲子,无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该套曲中的每一支曲牌都是南曲;第二种,该套曲中的每一支曲牌都是北曲;第三种,该套曲中既有北曲也有南曲,南曲和北曲交替出现,这种情况被称作南北合套。

 

  例如:李开先的《宝剑记-林冲夜奔》一折就是由一套苍凉悲壮的北曲构成,即点绛唇-双调新水令-驻马听-水仙子-折桂令-雁儿落-得胜令-沽美酒-收江南。而汤显祖的《牡丹亭-惊梦》则是由一套婉转动人的南曲构成,整个套曲包括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隔尾-山坡羊-山桃红-鲍老催-山桃红-绵搭絮-尾声等曲牌。而洪昇的《长生殿-惊变》一折则是一套南北曲,整套乐曲由北中吕粉蝶儿-南泣颜回-北石榴花-南泣颜回-北斗鹌鹑-南扑灯蛾-北上小楼-南扑灯蛾-南尾声组成。

 

  第四,该剧种剧作家的分布范围。一般而言,为地方戏写剧本的剧作家往往生活在该剧种的流布范围内,这是因为只有这样的剧作家才会熟悉地方戏所使用的方言、音乐以及风土人情。很难想象,一个丝毫不懂得福建省的方言和地方音乐的人,能够成功地创作一出高甲戏或者梨园戏。说句很客观的话,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绝大多数的地方戏根本就没有文人参与剧本的创作,绝大多数的地方戏剧本都是由艺人/伶人自行创作完成,因而剧本大多非常通俗甚至俚俗,剧本的文学性很差。但是,对于昆曲这样的剧种,古往今来,全国各地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拈笔挥毫,填词赋曲,曾经在数百年间作为全国文人士子所痴迷陶醉的国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昆曲不是地方戏!绝不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昆曲是明清时期的国剧!那些认为昆曲是地方戏的人最应该做的是埋头苦学,认真研究一下中国的戏曲发展史和昆曲发展史,并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观赏几出传统的昆曲折子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