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63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西堤六桥名字的由来(二)镜桥

(2014-12-04 08:33:55)
标签:

杂谈

历史

文化

颐和园

圆明园

分类: 古典园林
  在颐和园西堤上,由南至北分布着六座造型各异的桥。其中的镜桥位于练桥以北,玉带桥以南。镜桥是一座亭桥,桥上有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外观看起来十分美丽动人。

  镜桥的名字取自于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原诗如下: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朓北楼,位于宣城城外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李白一生特别追慕谢脁,曾经写过很多怀念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一篇十分有名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两句是“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但是,仔细品味,这两句也是最费解的。“两水夹明镜”究竟是什么意思?两水指的是哪两水?明镜指的又是什么?我们欣赏古人的一首诗作或者词作,一定要发扬贾岛反复推敲的精神,勤于思考,勇于怀疑,深于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知识,才能做到不人云亦云。

  首先,我们看两水指的是什么。“两水”指的是宛溪和句溪,这个历来没有疑问。宛溪,位于城东,源出新田。其流自南门响潭起,绕城东至北门外三汊河止(俗称东门大河),上游西岸建有宛溪馆。句溪,位于城东三里,源出宁国,其流自东门外三里桥起至北门外三汊河止,与宛溪汇合。句溪水流澄澈,形状如同草书的“句”字。

  那么明镜指的是什么呢?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明镜指的是宛溪和句溪两条溪流的水非常清澈,就像镜子一样光洁照人。其二认为明镜指的是溪流上的拱形桥,拱形桥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个圆形,恰似古代的铜镜。但是这种说法不仅和“双桥落彩虹”中所描述的景物重复,而且将拱形桥说成是明镜也很不恰当。其三认为明镜指的是宛溪和句溪之间的明镜湖(今已成为田庄)。这种说法出自《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引《江南通志》卷十六,中间说“明镜,指宣城附近之明镜湖,位于宛溪句溪间,故谓夹。”《江南通志》成书于明清间,唐代是否就有明镜湖,无法确知。而且,从诗句的对仗来分析,这种解释也有问题。如果将明镜理解成明镜湖,那么“两水夹明镜”的意思就是两条溪水夹持着明镜湖,“两水”作为主语,“夹”作为谓语,“明镜”作为宾语,该句将是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那么“双桥落彩虹”呢?中国古代的对仗,不仅仅词性要相对,就是句式即句子结构也要相对。按照“主谓宾结构”必然翻译为:两座桥落下彩虹。这样的理解和翻译肯定是逻辑不通的。桥上根本不会落下彩虹,只能说,两座桥如彩虹从天而降(落)。从语义来分析,“双桥落彩虹”只能是“双桥落如彩虹”的省略句,即“彩虹”只能作为谓语“落”的方式状语。因此,我个人认同第一种说法。

  “两水夹明镜”中的“夹”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持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阐发为:“持者,握也。握者,搤(è)也。搤者,捉也。捉物必以兩手。故凡持曰夾。......从大二人。......夾持人,故从二人。大者,人也。一人而二人居其亦。“普通人看这段话有点儿绕。为了方便理解,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夹子、钳子吧。所谓的夹,也就是两个物体从上下、左右、内外或者前后对中间的一个物体分别用力而已。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夹核桃、用筷子夹菜等等。那么为什么说“两水夹明镜”呢?我认为,因为宛溪和句溪二水在北门外三汊河相互汇合衔接,所以诗人用“夹”字更生动。

  "双桥落彩虹"中的“双桥”,指的是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宣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宣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建造的。

  综合起来分析,“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宛溪和句溪两水似明镜相夹,凤凰和济川双桥如彩虹而落。李白的这两句诗影响深远。在清代的皇家园林中,清漪园的镜桥、圆明园的“夹镜鸣琴”景区和避暑山庄的“双湖夹镜”景区,都是根据李白的这句诗创造的,他们所表达的意境完全相同。

  颐和园西堤从练桥开始逐渐孤悬于内湖和外湖两大湖之中,两侧的水面渐趋辽阔,园林景观从近水案景转为大水湖景,游客到此,眼界和胸襟都变得十分开阔。乾隆皇帝曾经为镜桥赋诗。下面摘录三首,与大家一起分享。

镜桥
乾隆二十年

冰镜寒光水镜清,清寒分判一堤横。
落虹夹水江南路,人在青莲句里行。

  这首诗中的冰镜指的是水结冰以后光洁如镜,水镜则是指水清澈见底,波平如镜。前两句是说,西堤的两侧一边已经结冰了,而另一边还没有,也可以解释为:昆明湖水中一部分已经结冰了,另一部分还没有。有人说这不可能,其实真的如此。我在刚刚过去的12月1日下午特地去颐和园游览。当时的内湖已经结了很大一片面积的冰,但是外湖却结冰很少。


镜桥
乾隆二十一年

匪垂虹影讵拖绅,何处空明可着尘。
若道湖光宛是镜,阿谁不是镜中人。

  “匪”,即非、不是。“讵”,难道、哪里,非。“阿谁”,就是谁、何人的意思。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她既不是飘落的彩虹,也不是飘动的丝带,她是美丽的镜桥盈盈而立。天宇空明,江天一色无纤尘。假如这美丽的湖水是一面镜子,那么谁又不是这镜中的人呢?

镜桥
乾隆二十五年

清游半晌畅清吟,足副前朝骋望心。
宛转镜桥回棹处,任谁讶认是山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