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二)——《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标签:
教学案例 |
分类: 课题研究 |
《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点阵中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五年级上册P82—P83“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尝试与猜测”单元的第二课。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正方形点阵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等思想,尝试、并学会研究三角形点阵、长方形点阵等简单问题。
教材只提到“二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已经利用图形来研究数”,自有编者的考虑;我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告诉孩子这些数学家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呢?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我以该学派研究“形数”的历程为经线,从尝试研究正方形点阵到探究自己设计的三角形、长方形等点阵中的规律,再拓展至五边形点阵、五角星点阵,甚至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空间……使学生初步“经历”形数的研究历程;以“尝试与猜测”为纬线,贯穿每个环节(如研究了正方形点阵,请学生猜猜还可能有什么形状的点阵并自己设计、研究;学生设计出三角形点阵,鼓励学生猜猜第n个是什么样子,用算式如何表示;出示了五边形点阵,引导学生猜猜还可能有什么点阵;给出了三棱锥,猜猜还可能有什么形状等等)。这样经纬交织,螺旋上升,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中,学习按一定顺序寻找点阵中的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简单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形数”理论,体验数学之美。
【学习重点】
在尝试与猜测过程中,探究发现点阵的规律。
【学习难点】
有序思考的策略(多样化),体会多种策略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
(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们经常用“摆石子”的方法研究数,他们用一个石子表示“1”,两个石子表示“2”……
生:三个石子表示“3”,四个石子表示“4”……
师:这天,他们摆了这样一组图形。(课件出示石子摆成的一组正方形)如果把每个小石子看成一个“点”,就成了这样一组图形。(课件出示)
师:是的,我们把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点叫做“点阵”,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点阵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今天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比如,用长方形队列等)来导入新课。而关于“形数”的理论最早可上溯至毕达哥拉斯学派,作为小学生我认为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数学史,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课,引导学生在“数学史”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学习
1、我会学(尝试探究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师: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2)学生探究(在学习卡上完成,也可以与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卡,利用实物投影交流观点,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路:
(4)比较探究方法:
师:以上几种方法你喜欢那种,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要求有理有据,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猜想第10幅图,甚至第100幅图的样子及算式)
师:一行一行看非常简单,斜着观察挺有意思,第三种方法也很有特点。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寻找规律。(板书:有序思考)
生2:同一个点阵,横着看是4×4,斜着看是1+2+3+4+3+2+1,还可以看成1+3+5+7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泄露一个孩子可以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法,甚至是罪恶。”正方形点阵,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研究。因此,我设计该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正方形点阵规律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等策略,善于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能比较多种方法之间的异同,发展思维能力。﹞
2、我会设计(学生自主设计点阵)
(1)
(2)
三、拓展提高
﹝设计意图:孩子的“创造”可能只会局限在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他们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上,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路,将他们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并鼓励学生猜想,还可能有什么样的点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及心得)
2、课后拓展:三棱锥数(四面体数)……
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们不仅研究了许多平面上的数阵,还将研究领域拓展到空间中。(课件出示三棱锥)
﹝设计意图:实践证明,学生自己谈收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总结方式,但我们绝不能止于此。我试图将学生的思维从平面引向更深的层次——空间,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附: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