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研究凝练教研成果

分类: 教学论文 |
注重实践研究
凝练教研成果
——参加2019~2020年度安康市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感悟
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李 志
2020年8月28日~29日,安康市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活动在安康市教学研究室和安康市电化教育馆举行。本次活动共有294名教师报名参加交流,经过专家评委会综合评审,最终有236位教师论文交流合格。本人有幸承担“理科组”的评委工作。现将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悟总结如下,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本年度论文交流的特点
本次交流的论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论文的关注点涉及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希望生的转化,留守儿童的关怀、教学方法的探讨、学科育人思想渗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体育和艺术素养展示、“战疫”成果分享等内容。总体呈现出“七个特性”。
1.论点选择体现独特性。着眼学科教学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经过作者精心提炼与梳理,把对学科知识的结构安排,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做了详实的思考与记录。有以案例叙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直接通过观点+案例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具体生动详实的描述,让读者看后有思考,有感悟,有体会。
2.论据印证体现实操性。论文所举实例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思考性比较深刻的主题。读者可以借鉴文章实例进行观点的验证与诠释。例如,《以“做”代“讲”助力几何概念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初探》等论文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3.学术思想体现时代性。教师撰写的论文,善于把教学的经验积累进行梳理与概括。教师将理论思考与理论实践进行紧密结合。突显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情怀。例如,发表于
《安康教育》 的《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文,通过实验教学法在教学中实际作用,实验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两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很好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4.成文过程凸显规范性。教师在交流中根据撰写论文的背景,再现了教师论文创作的过程。首先是通过知网或者其它阅读形式进行材料的有效检索。通过检索,明确所要撰写文稿的内容、观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哪些内容是值得分析选用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摒弃和调整的。最后,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
5.论文结构凸显科学性。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能够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提炼。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思考、感悟,学生实际学习中的得失,撰写成有价值的论文。例如,发表于《教育研究》的《激活学生思维进行有效教学》一文,分别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高效的复习与新颖的导入,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巧妙而艺术的提问,兴趣教学贯穿始终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恰当的梳理、归纳和总结。
6.论文内容凸显实用性。阅读教师的教学论文,就能够清晰的了解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的教学思想,教研过程等方面的实践程度。特别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与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深刻体会。例如,发表于《安康教育》2020年第4期的《浅谈培智学生的生活自理和习惯养成教育》一文,从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提高生活能力;培养个人自理能力,增强生存能力;认真开展如厕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三个方面对听障、智障、行障学生的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让读者对特殊教育领域的辛勤付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7.论文观点凸显深刻性。教师的教学思考,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标志。有的教师善于思考,并善于把自己的思考进行梳理与概括。特别是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积极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例如,发表于《安康教育》2020第3期的《合理运用学具演绎实效数学课堂》一
文,从利用数学学具创设实际情景,运用学具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
二、论文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题思想意识
1.主题意识思考的不够深入。比如,计算教学中,要明确算理与算法的关系。阅读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科学实验教学中要处理好演示实验和现象原理的关系。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文章观点阐述不够深入,没有将具体的观点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仅仅是列举教学现象,未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分析。
2.论文论点不够明确。每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目标都应该非常明确。要力求做到褒贬有度,优劣分明,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要将发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范式。不能经纬不明,说理不清,结论模糊。
3.论文的论据不够充分。论据对论点的补充与说明存在误区和漏洞。不能自圆其说,更经不起深入推敲。一是重点要表达的内容不够突出。二是表达出的内容缺少一定的逻辑层次。三是支撑观点的素材不够典型。
(二)素材的选取缺乏典型性
1.传统论题论据取材不够典型。即使是选取传统的素材撰写论文,也一定要选取典型的案例做支撑。比如,写希望生转化的措施和方法,选取几个典型希望生转化的例子来作为论点的典型素材支撑,可以增强论文的实践性。具体事例可以选留守儿童的转化,可以选先天性疾病患儿的转化,也可以选“问题”孩子的转化。要能够让读者阅读后,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引发思考,并以此为榜样,福惠身边更多的相怜者。
2.论题的表述不够凝练。常见问题包括课堂教学提问,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面对这些常见论题如何处理,应该有深刻的思考和有效的操作。比如,如果写课堂教学评价问题。一定离不开课堂教学评价的三种形式。即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在这三种形式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深入的思考,或者选取典型的例子,那么效果将会更好。如果脱离这三种评价的形式来谈课堂教学评价,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价模式或方法策略。
3.典型论题案例描述不够生动。所谓典型案例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要能够做到在阅读案例中受到启发,获得锻炼,得到洗礼。比如,一个先天疾病的孩子,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关怀照顾,最终实现了从孤独到开朗,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变化,并取得教育实效的成功案例。
(三)教学理念未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论文中个别教学观点的提法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融会贯通。“教学相长”,“方法相通”,这些熟悉的字眼都是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学科德育”,“课程整合”,“以人为本”等教学理念,应该适时体现在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教研成果凝练的文字中。例如,《小议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按照现在的提法论点应改为
《小议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更为妥当。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
1.成果分享型。这种是将科研课题的成果进行梳理概括,将研究的结论,模式,策略等进行提炼概括。这是成果分享类的最常见的论文题材。
2.经验总结型。这种论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科教学的思考,对学生的培养心得,对班级的管理,对教材的应用见解,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体会,见解和主张等。经验总结型论文的撰写一定要有一定理论作为支撑,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做支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显得有血有肉,也更有可读性。
3.发明创造型。就是在课堂教学,学科实验,教材处理,理念的解读,思维训练,情感的体验等方面在教学、教研、思考和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解读思路,解读方法策略,或者对某个理念的独到解读和阐释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4.成长感悟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心路历程进行及时记录,通过一定的沉淀,最终形成论文。这样由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思考和教育主张构建起来的内容,很容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教师的教学做指导和借鉴。
(二)掌握方法顺畅完成论文撰写
1.成果分享型论文,需要高度凝练研究的结论。如果是写实验研究报告,就要根据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进行描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论,研究后的反思。在这几个部分中,研究的结论是最重要的。
2.经验总结型论文,要把操作要领,操作步骤写清楚。这样才更有借鉴意义。例如,《运用泛例证明
(用字母表示进行推理证明)》一文通过分析与说明,给同仁提供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参考。
3.发明创造型论文,需要真实的表达,力求准确,科学权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幼儿园安全管理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一文,将所研究的课题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的动态呈现出来,陈述答辩中也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充分体现了“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理念。
4.成长感悟型论文,无论是记录学生的成长,还是记录自己的成长,都要写出典型案例。用身边的案例感染人,教育人,熏陶人,感化人。例如,发表于《安康教育》的《播撒爱心
教育学生》是通过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从中提炼出“用良好的道德形象感染学生”;“用炽热的爱心激励学生”;“用细心、耐心、信心帮助学生”。读者阅读后,学到经验,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前一篇:交流成果重实效科研兴教有妙招
后一篇:打开学校教育科研大门的四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