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行与垂直》评课稿

(2019-09-11 22:25:31)
分类: 说评课稿
《平行与垂直》评课稿
紫阳县第二小学 饶炽奎

《平行与垂直》评课稿

《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课是一节概念课,徐信燕老师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内化概念。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导入环节,没有用两支铅笔掉地上或直接让学生在纸上画两条直线的导入方法,而是采用十字路口和立交桥的场景引入。因为铅笔阻碍了学生想象直线无限延伸,直接画线显得趣味性不足。采用十字路口和立交桥会不会撞车来引入,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较好地突破了“同一平面”这个难点。
二、强调数学思想对学习的指导作用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之分。徐老师主要以分类为主线,突出分类标准,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等活动,形成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三、巧妙地使用了“变式”练习的策略通过不断变化两条直线的位置、方向、长短、角度等因素,突出平行与垂直的本质特征:判断平行就看相交与不相交,判断垂直就看是否形成直角。
(一)数学文化的渗透增加数学的厚重感数学文化的渗透增加数学的厚重感为什么要学习平行与垂直?在现有阶段学生还体会不到它们对后续学习的奠基作用,所以引入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体会它们的美感及应用价值,提高数学的兴趣。墨子的话使学生了解到古人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平行现象,拓宽了视野。
(二)教学层次清楚教学层次清楚本课的教学环节分为生活情境引出概念、探究辨析形成概念、巩固练习内化概念、梳理回顾链接概念、拓广了解丰富概念。环节与环节之间丝丝入扣,厘清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个人对徐老师的课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可以继续加强。本课主要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了平行与垂直,两个概念有一点孤立。能不能从动态的角度去研究他们之间的转化呢?两条直线相交,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垂直,再旋转就会重合,由于重合很复杂,本节课不研究,通过平移其中的一条直线,可以得到平行。这样学生就会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是平行的性质渗透不够。学生通过想象和教师多媒体的演示知道了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这时是否可以借助方格纸让学生数格子,验证处处相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