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
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89
  • 关注人气: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生成为资源,探数学之本质——《摆一摆想一想》教学案例

(2019-07-13 12:28:34)
分类: 教学案例
化生成为资源,探数学之本质
——《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案例

安康职院附小  胡海燕

化生成为资源,探数学之本质——《摆一摆想一想》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化错”一词来源于著名的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提出的“化错教学思想”,华老师把“化错教学”分成“容-融-荣”三个阶段,即从最开始的容错——包容错误,到后来的融错——化错误为一种教学资源,再到荣错——激励学生以犯值得犯的错、犯有价值的错为荣,直至 “化错教学”,让我震撼,给我启发,使我获益。前段时间我有幸在安康市2019年小学数学主题是分导研修课例总展暨成果交流活动中执教了一节一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课例《摆一摆 想一想》,本文将以执教的《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为案例,谈谈本人探寻“化错”教学的点滴做法与感悟。
【案例扫描】

【课前谈话】:激趣导入,展开教学
师:今天,聪聪和明明在数学王国里开party,邀请大家去做客,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聪聪明明为大家准备了邀请卡,需要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才能获得,能做到吗?
生:能。
师:(课件放大数学王国的大门)要想进入数学王国,就得解决大门上的数学问题,在大门上有一张数位表,打开大门的钥匙是这一个珠子(手持1颗珠子),把这颗珠子放入数位表中表示一个密码数字,谁知道这个密码是多少?
生:1或10。
师: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
生:把这1颗珠子放在个位上就是1,把这1颗珠子放在十位上就是10。
师:(小结旧知)看来,把1个珠子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课件播放打开大门)
生:哇!(音与图的结合让学生充满惊奇)
【案例分析】

 在激趣导入中做好知识铺垫。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直观性、齐性、直观结构化的学具比较熟悉,对用“直观数位表”表示数虽然在上册及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中有初步教学,但学生还不太熟悉甚至有遗忘现象,所以教学中设计了用1颗珠子打开大门的密码活动使学生先来熟悉用直观数位表怎样表示数。
通过学生熟悉的数学小精灵导入,同时配以炫彩的多媒体辅助,既明确了课堂学习的要求,又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轻松愉悦的和老师交流沟通。利用1颗珠子放在不同数位(十位和个位)上表示的数不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位及位值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用更多珠子摆数做好铺垫。
在纠误提升中突破重难点。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华应龙老师在《课堂因差错而精彩》中也讲述“如果课堂上一个错也没有,我们怎么样呢?学生一个错也没有会留给我们很多的遗憾。如果一个错也没有,这样的课还需要上吗?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对待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是着眼在对还是不对,而是有应着眼于有价值还是没价值,价值是大还是小,是现时价值还是长远价值!”

【案例扫描】

片段一:师:数学王国里可热闹了,一群数字宝宝正在用数位表玩“数字猜一猜”游戏呢!请同学们也来猜一猜,如果用两颗珠子在这张数位表里摆数,能摆出哪些数呢?
生:12.....----和2.....------嗯,还有21!(下面有学生在嘀咕“嗯?21?……咦?20吧!”)(板书数字)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有2、11、20。(板书数字)
师: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指名同学到黑板前摆一摆验证结果)
师:2颗珠子还能摆出其他的数吗?
生:没有了。
师:通过摆一摆,我们发现“12和21”这两个数确实不是2颗珠子摆出的数,那12和21是由几颗珠子摆出的呢?
生:(七嘴八舌)是3颗。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
生1:因为“12”十位上有一颗珠子,个位上有两颗珠子,加起来是3颗珠子。
生2:“21”十位和个位加起来也是3颗珠子。
师:所以12和21不是2颗珠子摆的。我们再来看2颗珠子摆的数2、11、20,个位加上十位都等于2,这样的数才行。
【案例分析】

 我很窃喜孩子出现了了“12”和“21”这样的错误资源,在之前教学设计试讲中,我没有把学生的猜数板书在黑板上,而是直接让学生摆一摆得出正确的三个数字,直到李  志老师问我“你觉得你在课堂中哪个地方很难突破?”静心思考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没有抓住这么好的错误生成!”学生在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数加起来等于几才是几颗珠子摆出的数”有困难,进而影响学生利用数的组成就能不重复不遗漏摆出或说出所有的答案,从而为突破有序思考这一教学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正确的”。课堂上出现了生成资源,甚至是错误资源,尤其是活动课的生成更是无法预料,教师不能武断的否定或置之不理,而应正确地加以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课堂教学将更具创造性。

【案例扫描】

片段二:师:如果用3颗珠子在数位表里摆数,谁愿意再来试一试?(找4人)
师: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大声地介绍,说说你是怎么放的?
生1:个位上有2个一,十位上有1个十,表示的数是12。.
生2:3颗珠子全部放在个位上,表示的数是3。.
师:介绍的真清楚!(奖励邀请卡)
生3:十位上有2个十,个位上有1个一,组成的数是21。.
生4:3颗珠子全部放在十位上,表示的数是30。.
师:(记录后)还有吗?3颗珠子还能摆出其他的数吗?
(学生再次掉进了老师设置的坑里,几位上台的同学在黑板前反复摆放,都发现已经有重复的情况了)。
(台下的)生:老师,刚才已经摆出了这4个数了,没有了!
师:刚才同学们在摆数的过程中总认为还没有摆出自己心里想的那个数,却又发现老是和别人重复了,那我们该怎样去思考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摆出来呢?
生:按顺序的摆。
师: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到底是按什么顺序吗?
生:从小到大。
师:可不可以呀?
生:可以。
师: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并介绍)
师: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和同学们都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摆放的,这样做让我们既不会重复也不遗漏数字。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好方法也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摆出所有的数呢?
生:从大到小。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想象珠子的移动过程,你能想到3颗珠子摆出最大的数是几?

【案例分析】

在这一环节,虽然开始的4位同学有序的摆出了3颗珠子所有的数,打乱了老师原有的设想,我开始的设想是这4位同学是打乱摆的,这样更利于体现后面的有序的优势,但我也没有办法回避,只能面对,所以再次抛出问题“还有吗?3颗珠子还能摆出其他的数吗?”再次窃喜有好几个孩子又一次掉坑里了!充分利用这几个学生宝贵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现有序思考的价值。

【案例扫描】

片段三:在小组合作用4颗珠子有序摆数后,有一个小组在汇报从大到小有序摆数时,又出现了一个“错误生成”。
生(板前汇报):在十位上放4颗珠子,组成的数是40;在十位上放3颗珠子,个位上放1颗珠子,组成的数是31;在十位上放2颗珠子,个位上放2颗珠子,组成的数是22;在十位上放1颗珠子,个位上放3颗珠子,组成的数是13;个位上放4颗珠子,组成的数是40。
生(台下争议):嗯?…40?…是4吧?
师(赶快介入):个位上放4颗珠子,表示4个几?组成的数是…?
生(慢慢反应):个位上放4颗珠子,表示4个一,组成的数是4。
师:把这句话再完整的大声给同学介绍一下!
生(完整介绍):个位上放4颗珠子,表示4个一,组成的数是4。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谁还能再帮她纠正这个小小的错误?
生:她在个位上放4颗珠子,表示4个一,组成的数是4。
师:真清楚!
师:现在请你把它改正过来吧!
师:知错又该,同样精彩!咱们这位同学可能是一时疏忽出现了这个小错误,但是通过她的介绍和改正她已经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老师预备进入下一个环节了,突然……)
生:老师,还有一个错误!
师:还有一个?怎么我没发现呀?(一脸疑惑)
生:那个,她在十位上放4颗珠子,就表示的是40,可她把40的那个0又给擦掉了,就表示的是4。
师:咦!这个0被擦掉了吗?
生:(坚持)是擦掉了。
师:那好,请作者自己再来解释介绍一下,解除大家的疑惑吧!
生(作者):在十位上放4颗珠子,表示4个十,组成的数是40。
师:她介绍的对吗?
生:对。
师:我们姑且认为她把40的0不小心擦掉了,但是她的介绍是完全正确的,咱们依然把掌声送给她好不好?
【案例分析】

由于自己的视力不怎么好,当有学生说出“40”的“0”被擦掉时我确实没有发现,这个突如其来的生成让我措手不及,我的内心里一直在呼喊“不急!不急!要化错!要化错!”“要借此生成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来提高我的临场调控能力,虽然可能会一败涂地!”其实,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一句插嘴、一次错误、一个意见分歧、一件突发事件等等,老师都可以挖掘、开发、利用,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资源,灵活的应变,巧妙的应对学生的思考与发现,将意外之音,升华为思维火花的。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真理、演绎精彩。

【案例扫描】

片段四: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用1颗珠子摆出了几个数?用2颗珠子摆出了几个数?用3颗珠子、4颗珠子呢?
生:(依次回答)2个、3个、4个、5个。
师:那我们把黑板上这些错误的数字擦掉了哦!
生:老师,你要擦干净哟!
师:好,听你的!
师:(笑着说)我擦的干净吗?
生:(高兴地表扬)干净!
师:谢谢!(指着黑板上的数)请你用你善于观察的小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吗?
生:后面的每一个数都会增加一个数。
师:你说的意思是后面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前面珠子的个数多1,对吗?
生:对。
师:你能任找一行,来验证你的说法吗?
生:3个比2颗珠子多1。
师:(引导)在看下面,4个比3颗珠子多…5个比4颗珠子多1…
生:1,1。
师:(总结)其实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摆出的数的个数总比珠子的个数多1。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次带头的珠子数就是后面数的组成。
师: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3颗珠子,后面的0+3=3,1+2=3,2+1=3,3+0=3。
……
师:(引导总结)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珠子的个数。
【案例分析】

在平等对话中融化了师生关系。华老师说“学生都是天使,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尤其是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童心无邪、天真智慧,他们的大脑里盛满奇思妙想和古灵精怪……作为小学教师要会欣赏他们、尊重他们、努力发展他们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的和谐课堂气氛之中。可能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干净,孩子们对于这些规律的抽象性的语言描述也存在困难,但我能深切感受到孩子们想说什么,这时就要老师适时地引导总结,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只要他们敢于表达,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而我就从擦黑板开始抓住那个小女孩的可爱生成,使的学生完全放松,在平等对话中融化了师生关系。

【案例扫描】

【总结片断】:师:终于找到了小精灵的家了,这一路走来你学到了什么?快说给聪聪明明听一听吧?
生1:我学会了十位和个位。
师:嗯,十位和个位我们上学期就认识了,这节课我们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2:还有按规律摆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有顺序的摆。
生3:还有后面摆的数的个数比珠子数多1。
……
师:今天,我们很多同学都获得了邀请卡,请同学们把邀请卡翻过来,你看到了什么?
生(齐说):耳朵…眼睛…嘴巴…爱心!
师:看看组成了一个什么字?
生:聪!
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向“聪”字一样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在数学王国里将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案例分析】

由于前面“纠错”花的时间较多,这个环节明显感觉时间有些仓促,所以只能压缩学生谈收获的时间,为了激发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才有了课堂上用邀请卡激励学生以及后面的“聪”字总结等的设计。但是,最后的“用10颗珠子摆数”没有时间深入教学,总是遗憾!

【反思与收获】
上完这节课,回过头来再看我的课堂实录,喜忧参半,喜的是修改后的教学思路使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基本达成,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忧的是自己对于华老师“化错教学”的探寻还只站在起点,对于课堂细节的把握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尝试、总结。正所谓“数学课堂探本质,细节之处见真章。若求细节课上美,自当课下多思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