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托情景体验构建思维课堂——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初探

(2019-07-05 14:56:35)
分类: 教学论文
依托情景体验 构建思维课堂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初探

汉阴县城关一小   赵军 赵刚喜

一、研究背景
“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统计观念,建立随机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首先必须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需要用统计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初步建立随机思想, 也必须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随机环境中,让学生亲历随机事件研究的过程,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统计与概率”教学除了要完成教学既定目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 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发挥数学学科育人价值。那么,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我校课题组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并初步总结出了“情境—体验—思 维”课堂教学模式。

二、“情景——体验——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境—体验—思维”教学模式,是指在“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按照“情境为依托,活 动为主线,体验为中心,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设计教学,通过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充分经历问题探究及解决的活动过程,深入体验数学统计思想与随机思想,在问题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

三、“情景——体验——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路径

(一 ) 以情境为依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境来呈现的。教学时,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将知识情境化、情境问题化,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老师利用“北京市2017年11月份雾霾天 气情况”作为素材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比较“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学生认识到需要 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再如《可能性》一课,通过创设抽节目签这个情境,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为后面深入体验做好了铺垫。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那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学时,要尽可能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深入情 境中,形成统计意识或随机意识。

(二)以活动为主线,在  “ 做” 的过程中充分体验 
建构主义认为:真正的知识是通过学生自身的经验,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统 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重要的学习环节。在教学时,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设计层次清晰的学生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 “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学生原本对于“可能”这个概念认知比 较笼统模糊,通过经历“摸球”、“猜球”、“放球”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头脑中的知识不断进行加工与重建,在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深入体验中,建构了“可能”的本质概念。正如一句话所说:“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见,我会记得;我做了,我会明白”。学生在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三)以思维为核心  ,把握知识的“生长点” 与“延伸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要将促进学生的思维作为每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在具体的问 题情境中,把握住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利用精准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条形统计图》一课中,在学生分别利用统计表和象形图对各种天气进行统 计后,老师启发学生:“能不能将统计表与象形图进行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创造出一种更先进的 统计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象形图到条形图的演变。《可能性》一课,在层层推 进的活动情境中,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的本质,通过问题链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活动体验的同时,在 大脑中对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重点,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预测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思维点,通过 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