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
陕西省李志名师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89
  • 关注人气: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可能性》

(2019-07-05 14:48:21)
分类: 说评课稿
评课《可能性》

汉阴县城关一小     赵刚喜

《可能性》一课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现实生活中严格来说确定性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的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本课是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于知识比较抽象,所以,谢松老师在本课教学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历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 用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 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中发现,发现中感悟,感悟中发展。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操作体验中感知知识
谢老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可能”和“不可能”“一定”三种事件时,紧扣教材主题图,采用直观学习的方法,通过抽节目签的方式,使学生依次感知以上各种事件。其中“三张卡片”这一操作使学生获得了“可能”这一概念的初步感知;“两张卡片”的操作使学生对“不可能”进行了初步感知;通过“剩一张卡片”的操作对“一定”这种必然现象进行了感知。由于可能性事件比较抽象,所以,在初步感知后,谢老师设计了“摸球”、“猜球”、“放球”这三个层层推进的游戏体验活 动。在“摸球”游戏中,3红3黄和1红5黄的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对“可能”这一概念的感 知。特别是后面猜球和放球环节,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更为复杂的操作的素材,为孩子形成丰富感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概念、感受数学思想等方面提供了必要支持。
2.在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
 谢老师在让孩子理解“可能”的概念和随机思想时,先让孩子摸“3红3黄”的盒子的结果, 并引导学生进行了猜测、操作、观察、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在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同时,对头脑里形成的知识表象开始了初步的加工,形成了一些比较笼统的、粗糙的认识,这样孩子就对“可能” 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虽然有可能摸出红球,但是不能确定哪一次能摸到”。接着,学生又经历观察7位同学对“1红5黄”6个乒乓球的盒子里摸球时,摸到“黄、黄、 黄、黄、黄、黄”这样的结果后,从对“可能”摸到红球的犹豫,再到10个黄球1个红球,以至 于100个黄球1个红球、1000个黄球1个红球这样的口袋都可能摸到红球的坚定,孩子的活动经验 在不断积累,数学思维在不断受到冲击,认知结构不断重建并且与概念的本质逐步趋同。同时,孩子对随机思想的感受上升到了“只要有一个红球,就有可能摸到,但不能确定在哪一次摸到”的新高度。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一个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的逐步深化的过程。谢老师这样的教学安 排,切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了孩子对“可能”认识的拐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知识
在摸球的环节,学生已经认识到“全是红球,就一定摸到红球;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到红球;有红球也有其他球,就可能摸到红球”。而在猜球、放球环节,谢老师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视角,经历不同的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在运用所学新知识的同时,积累不同的活动经验,以巩固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能够正确迁移,这样孩子的相关数学能力得到了相 应提升。到了猜球这一环节,谢老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三个盒子:启发学生运用“摸”的方 法来猜测老师手中的盒子是哪一个。第一个学生从中摸出了蓝色球,孩子们就确定不是1号盒子 了。接下来的猜球活动,则是对前面几种随机事件的综合应用,精巧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 到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在利用经验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放球环 节,安排了一个空盒子和4红4黄4绿12个球,要学生分别按照“一定是绿球”“不可能是绿球” “可能是绿球”这几种要求去放球,这样孩子思维更活跃、更发散了,认识也更深刻了。因为学生 已经认识到:一定摸到绿球→全部放绿球;不可能摸到绿球→不放绿球;可能摸到绿球→只要有绿球(哪怕只有1个绿球,但要再放点其他颜色的球)。我们说,“教学是一门有缺陷的艺术”。所以,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在组织小组合作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对学生进行 评价时,要力求评价语言更丰富、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