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健品,到底该不该吃呢??

(2012-08-09 23:47:40)
标签:

健康

保健品

分类: 资源共享

这一周以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保健品该不该吃?今天跟一老中医聊了很久很久,最终是说服了老中医,让他同意了该吃保健品的观念,其实我明白,我也是在说服自己。百度里,卖保健品的举例说明该吃,抵制保健品的又举例说明不该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摸不着头脑。

保健品,到底该不该吃呢??

据我最近工作所得数据,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在吃预防三高,心脑血管等方面的保健品,尤其是大城市的老人,比如北京。据保健品业内人士称:北京老人家里的保健品至少不下于三种。大城市的保健品公司更是做的如火如荼,刹是辉煌。

滋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医一向注重“进补”,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是,专家指出,这种中医“进补”和如今的保健品不是一回事儿,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保健品这种东西。况且,中医一向强调“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中医的“食补”是指有针对性地进补一些食品,而非保健品。

 

一打开电视,“脑白金”、“黄金搭档”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你应接不暇,“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遍一遍重复地播出,让你由厌烦到习惯。太多的保健品广告。无形中诱导着人们,但是大多数人对保健食品的认识、选择上都有错误或者不健全的理解。


 

对于保健品,大家的感受大有不同。有的人吃过保健品以后,感觉真的是身心舒畅、增添精神。油的人吃过之后没有什么感觉。还有不少人滋补出了问题!生活中,像孙先生这样的大有人在。就鹿茸来说,盲目过度滋补,能够导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造成肝功能损害!

 

那么,滋补是不是都有益于健康呢?保健品到底该不该吃呢?

 

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

 

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保健食品到底有没有效。这是广大消费者最急于知道,但也是误解最多的一个方面.有的人完全听信一些违法广告的不实宣传。把保健食品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人把保健食品看成零食,认为“不吃没事,吃了也不管事”。这些,都是对保健食品作用的曲解。

 

很多老百姓认为保健食品应该是用来治病的。如果治不了病。那这种产品就是没用的。其实不然;保健食品的功效主要在于对身体的调理和对疾病治疗的辅助作用,它并不是药品。我们不能拿药品的标准来要求它.把保健食品看成药品,觉得吃了以后就要很快见效。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专家指出,保健食品,它的功能实际上在于把人体“亚健康状态”调整到“健康状态”。比如某人最近易疲劳,睡眠不太好,但是到医院检查没什么病,这个时候就处于“亚健康状态”,用一些保健食品进行辅助调节,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专家认为,平素健康状况不错的人.基本上不必用什么保健品.调理好一日三餐就可以了。是否需要进补,最好咨询营养专家和医生。

 

中医的一句至理名言:“药补不如食补。”吃什么补品.保健品,也不如吃有益健康的食品。因为,盲目滋补不仅有害,就是正常人吃保健品也未必都有益。保健品即使对人有益,也应该慎重对待和选择。

 

中医讲究滋补.但也首先要求明白机体缺什么。了解机体阴阳虚亏的实际情况。阴虚的,滋阴;阳虚的,壮阳;气虚的,补气;血虚的,补血。不能不问青红皂白,随意乱补。盲目食用保健品,过度滋补往往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另外,食用保健品应该有个度,否则,极易产生相反的效果,使人患上各种疾病,甚至导致癌症!

 

保健品看似对人有益,不少食用者也感觉不错。维生素是人们进补的热门产品,各种维生素广告铺天盖地,许多人因此迷信维生素的功效,不管是否需要,滥服乱用,不少人补充不当,引起中毒。其实,只要饮食正常,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需要补充维生素。超量服用会扰乱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破坏氨基酸的合成,导致精神失调和心理障碍等,还使增加患病的危险性。

 

迄今为止,市面上几千种保健品的效果似乎都缺乏权威的可信数据。至于广告宣传的那些治病救命的实例和数据,早就是国家有关部门严令禁止的宣传内容,缺乏可信性。因此,在购买时也要注意:
 

    一、要注意标志和批号。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食品标签,应有卫生部对这一食品的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第号,或者国食健字第号,进口保健食品:卫进食健字第号。看好标志和批号,才能把好质量关。
    二、要注意产品说明。保健食品的标签除与普通食品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应注明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
    另外,要做到理性选择保健品。每种保健品都有适宜的人群,选购时应该按照个人的差异,认真选择,不能按照送礼习俗,胡乱地选择,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