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父亲曾成杰最新自书《刑事上诉书》——第十六章 第一节 请求向本案其他的六位被告了解案情

(2012-09-07 22:10:36)
标签:

杂谈

   因为其他被告人一直与我没羁押在一个场所,所以,不存在他们与我有何串供等行为。故请求分别对他们讯问一些与本案息息相关的问题或疑点,以便澄清事实真相。

   为将每个问题或疑点弄得更清楚,我特意在提问完的下面,把我当时与他们所讲的原话,作为答案式的书写出来,以供核实。

  1、讯问被告人陈蓉花:(据说判缓刑在家里)

 (1)?三馆公司聘请你到财务部工作,在没成立认筹投资部之前,你是分管或负责哪一项工作?工作流程如何处理?

 (2)?08年8月16日,你公司在湘西大剧院召开融资客户大会有多少人参加?会议内容是什么?客户态度如何?支不支持三馆的工作?

 (3)?8月17日至31日这段时期曾成杰具体在做什么事?从那天起,三馆公司是否已按规定降息?

 (4)?你担任公司认筹投资一部的部长,据说:吉首融资利息,都是你们三馆带头涨起来的,是否属实?你们为什么还拿了些钱到别的公司去融资,目的是什么?据说还把利息单分成2份开(比如月息6分开成二张3分的单子)是曾成杰安排的?还是你们办事人员发明的?

 (5)?9月3日,政府派工作组进场清查清理你公司的资产和账目,从那时起都没退本付息了,是不是你公司资金链断裂崩盘或是什么原因停止的?9.5事件、9.25事件以及吴安英自焚事件是否曾总引发的?

 (6)?九月中下旬的时候,有一天你公司楼下拥挤上千名客户,曾成杰来了后把他们统统带到楼上会议室开会,你参加了吗?会议内容是什么?有客户代表发言吗?客户们是否都支持三馆公司出台的“自行化解风险,力求平稳着陆”以及“分期还本方案”?

 (7)?07年政府要求成立“商会”,据说都要求按规定将月息降为三分息,你公司降了吗?为何后又恢复了商息?

 (8)?你当认筹部部长,接触的客户最多,在融资过程或办手续当中,曾成杰是否采取什么欺诈手段没有?

 (9)?你们融资四、五年,那么多客户签了那么多份融资公司,是否都按约兑现了?有客户与你们公司发生过矛盾或打过官司吗?曾成杰你们三馆是否都讲诚信?

 

 (1)答:陈蓉花被聘请到三馆财务部上班以后,她与其女儿陈淋被安排到档案室(另还有二名女职员)专门负责核对、粘贴、打叉那些合同或协议以及收回的票据。因所有合同或协议都是像介绍信式样的上下两联(上联为存根联;下联为客户保存)客户联待兑付清楚以后将“收款收据”一并退还三馆公司,然后由财务部长把客户退来的这些手续全部交给陈蓉花档案室,由她或派员将下联与收据再又粘贴到上联存根上,如有到期没有前来兑付的,我要求陈蓉花必须打电话通知客户前来兑付,以防遗漏。

  因此,我对客户的融资款是多么的负责任!长期安排4-5名员工在档案室负责这门清退工作,目的就是要督促融资客户按约兑付。

 (2)答:08年8月16日晚上,三馆公司租用了湘西民族影剧院,召开了融资客户大会,那天晚上好多人参加,当天,公司已准备了几个份礼品袋(里面装有100元钱,一瓶矿泉水,一些三馆项目效果图和一些有三馆方面文章的报纸,还有三馆活动宣传的一些影片等)各人发一份的,因人多太挤怕踩到人出事,所以,当晚大家建议曾成杰停发了,后曾说叫大家第二天到公司去领。那次会议内容:主要是宣布降息(将月利率降为三分),第二告诉大家三馆公司到09年5月份停止融资,09年底还清全部融资款。当曾成杰宣读后,台下欢呼声,掌声连遍大家都很支持三馆工作,都愿意降息。

 (3)答:8月17日,因客户们先天晚上在大剧院开会人多,带去的资料袋又拖回公司了,散会时,曾说了第二天到公司里去领,于是,来了许多人,一天比一天多,我们建议曾总发一、二天算了,但曾总说,要讲信用,要让每个人都能领到(再加文,公司将开会那个董事会决议印了很多份,在公司楼下到处张贴,主要让客户都要知道三馆公司带头降息了)才公平。于是,又写了个通知:延期到8月31日止,这样,每天都有许多人排队领取,曾总还亲自到现场发,边发边征求大家意见,并要大家看清墙上的《公告》,客户们都非常支持和理解三馆工作。从开会以后,很多客户来存钱,因降息了,客户大多又在观望时期。但曾总要求我们,如果按三分息客户愿存就存,不要勉强,会议定的事,就要坚决执行!

 (4)答:利息上涨都不是我们公司带头的。因为我在认筹投资部,与很多客户都熟悉,他们到别的公司去看了,问了以后,再到三馆来打听利率,因我们低于别的公司,客户就要求增加,但曾总又不相信,于是有些老客户便提出要我们拿几万块钱送他们,代去存款,得到存款手续后拿给曾总看,就会相信了,所以,我们公司一共拿了将近一百万,托客户去存了,曾总才同意按别的公司存款利息一样。利息分二张单子开,也是和上述情况一样,都是客户提出来的,有些公司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才这么做的,不然商会交不了差。所以,这些都不能怪罪曾成杰,都是客户们介绍以后,我们建议曾总后,才这样做的。

 (5)答:9月3日政府工作组进入三馆,当时,我们曾总到政府开会去了。工作组进入后,就叫我们停止办公,并叫财务部把银行开户账号告诉他们要求查封,并要宋总派几个懂电脑的财会人员配合工作组清理融资金额和利息,并讲要把利息追回来,后又在公司楼下贴了些政府《通告》,告诉大家政府要求停止付款。

  9.5事件是修老市政府“八月楼”开发商崩盘,老板打了个老太太,激发了堵公路、铁路和冲击政府闹事事件。9.25事件是因政府定性民间融资为非法集资,加之州长徐克勤的小车将一老太太拖了二百多米,而激努了老百性,才闹事的。

  吴安英处焚事件也应与三馆无关,她在四个公司存了款,而在三馆公司仅存了二万元钱,当时又没到期,加之曾总又被关押的,怎么能把这些事都赖到我们曾总头上呢?太不公平了吗?

 

 (6)答:九月中旬有一天,我们公司楼下是有一千多人,他们主要是来了解工作组在三馆公司清账情况,但不是来闹事的。当时,听说工作组还叫曾总暂莫到公司回来,以防发生意外。但曾总认为他从没亏欠过任何客户,对得住大家,于是立马赶到现场,就把所有人带到六楼会议室开会,因会议室小,一连开了七、八次才开完,会上曾总宣读了“自行化解风险、力求平稳着陆”以及“分期还本”方案,台下客户都表示支持、理解和同意。每场会议快要散会时,曾总要求有困难的客户留下来,由我们和保安帮他们各发一张纸,一支笔留下电话号码,要求解决多少资金?曾总告诉他们,凡有钱存在三馆公司客户,在三种情况下,可以酌情解决:

第一,家中有人生病,无钱住院医治的;

第二,家里有小孩需上学读书的;

第三,无钱买菜买米,生活有困难的。在这三种情况下,我们曾总都答应他们一定解决。要求他们写好后,由曾总拿去请求工作组(因按政府文件是不许公司支持的)批准后,再打电话通知他们,并把钱派财务人员亲自送上门去送到各个客户们的手上,我们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各客户的高度赞赏。

  另每场会上,还有客户代表发言,我记得有个客户是州机床厂的下岗女工,我熟悉她,当时也急急忙忙地走上主席台,拿起话筒就说:“三馆曾总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俩口子下岗买断工龄的钱都存在三馆公司,三馆公司和曾总很讲信用,都按月付我们息,使我小孩有钱读书;使我父母有钱治病。否则,我那点点本钱早就用空了,一切就没有希望了……”后来,她激动得流泪大哭,被许多客户抱下台去的。每场会议结束时,掌声不断!

 (7)答:07年成立“商会”时,三馆公司开始主动降息,但后没隔几天,其他公司又坚持不住了,便又恢复高息,而曾总多支持了五、六天,也支撑不住了(那几天兑付了一个多亿)于是被迫又只好按别的公司利率一样,否则,将会出现挤兑现象,将利息低的取出存入到利息高的企业。目的是增加、多得利润收入。

 (8)答:三馆公司的融资合同、协议或承诺书等,均贴在办公室墙上有些客户还要求带一份空白的回去与家人商量或者到隔壁理论指挥部去咨询,得到领导或家人的认可后,第二天再到三馆认筹部来签约、付款。合同都是双方自觉自愿签订的,钱也是打入公司使用、掌管的曾正的卡上,由公司使用,曾总个人没有非法占有和挥霍,也没有欺骗和引诱客户来签约存款,曾总很讲诚信。

 (9)答:我到三馆公司上班时期算最长的,自三馆公司成立时,就来了。一开始是安排在售楼部上班,主要是协助市公证处公证甲乙双方的合同。据我所知:凡与三馆公司签订过的融资合同的客户,不管是公证过的,还是没经过公证的,都没有发生过任何纠纷,没有打过一次官司,而且客户对三馆公司的诚信评价很高。

  08年8月份,我们公司是主动带头降息,规范融资行为,因为按当时那么高的利息(月息10%),一年就要翻倍了,公司若不控制利率,风险就大,所以,曾总下决心开会降息。后来,九月份政府又下《通告》并派工作组到各公司清账,不准给客户退本付息,这样,才迫不得已停止支付。尽管如此,其他所有企业都巴不得这样,可我们曾总与别的老板想法不一样,他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想办法并做通工作组的工作后,给很多困难客户解决了应急资金,开客户会我到场,并也坐在主席台上亲眼目睹的,老百姓对我们曾总和三馆公司是多么的信任和敬佩。

  那个时候,公司正缺钱,若曾总有非法占有之念,他怎能主动带头降息?他怎会在政府要求停本付息后还要坚持给老百姓付钱,并派人把钱送到客户家里,而其他公司老板没有一家这么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