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青花五爪云龙纹器标本赏析

(2013-03-05 11:25:16)
标签:

文化

http://s12/mw690/a7c3927egd7250be93c3b&690

    龙,是古人幻想的一种善变化、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或参与伏羲女娲的婚配,繁衍人类;或帮黄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或助夏禹治水,造福万代。历史的发展、氏族图腾的崇拜和民族的融合,形成了龙与华夏民族血脉传承的关系。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龙的形象,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经过商周、战国至秦汉漫长的朝代更迭中,有一个从简朴到繁丽,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到唐宋时期,便形成了鹿角、马首、蛇身、鱼鳞、鹰爪的基本形态。到了元代,龙纹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明清,龙纹进入了全盛期。龙纹的演绎,既饱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又不乏帝王君主意识,历代帝王皆以“真龙天子”自居,其喜好崇尚,直接影响着龙纹的演变。元朝廷规定,五爪者为龙,五爪下者为莽;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朝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元代是龙纹代表帝王权威象征的开端,双角五爪龙纹的使用,被皇权所垄断,并一直贯穿了明清两代,延续了长达六百多年。
由于不同朝代,受皇帝的喜好乃至国体盛衰的影响,各代龙纹各不相同,时代特征分明。元代龙纹最具特色,龙头小,身躯长,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之势。明代龙纹不如元代龙纹凶猛,肘毛比元代少,龙爪短粗无力,俗称风车爪,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清代龙纹较明代更显苍老,谓之苍龙,龙爪似鸡爪,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天动地之威。掌握了这些变化特点,对龙纹器物进行年代判断、真伪辨别,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中笔者收藏的这件景德镇青花五爪云龙纹器标本(见图),直径15.2厘米,边沿厚0.9厘米,应为盖罐的罐盖完整顶部,呈圆顶凸面状。器物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致坚,施以青白釉,釉质温润肥厚。器内满釉,如脂似玉,上手柔和,缩釉现象明显,釉下浸有大面积的黄斑。以龙为主题纹饰,云为辅助纹饰,用青花绘画一条遨游于云间的巨龙,昂首奋发,双目圆睁,张口吐舌,在腾空中显示其矫健威武的气势,在云纹的衬托下,更加彰显穿云布雨的撼天威力。此器虽为标本,但青花画面完整,造型端正圆润,釉层饱满光亮,工艺精湛,典雅秀美,闪耀着古器的神韵。
这件器物,画意古朴,青花发色浓而不艳,深而不杂,凝重清雅,犹如天空一般给人以明朗舒服之感。干净明快的颜色把气韵生动的线条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青料凝聚处,有乌黑而浓重的结晶斑,浓重处或浓聚处下凹且深入胎骨,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进口料苏麻离青的特征突出。整个画面构图饱满、繁而不乱、一笔点画、一气呵成,粗犷豪放,洒脱随意,娴熟流畅,充分表现出画师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功力。绘画采用平涂为主,使用勾、点、染、留白技法,有很强的水墨画艺术效果。画师把龙的行体比例、动作神态、面目表情等描绘的栩栩如生,活力四射,具有典型的元青花绘画风格。
众所周知,元代景德镇瓷器上,龙纹是常见纹样之一,龙多为三爪、四爪,五爪的罕见。1958年,河南省荥阳县楚村明代周惠王墓出土了一件五爪云龙纹青花玉壶春瓶,通高39.4厘米,口径9.3厘米,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被认定产于元代,是一件景德镇青花五爪龙纹完整器海内外的孤品。1963年故宫博物院孙赢洲先生从该院收藏的数十万件瓷器中,发现了一件直径18厘米的白釉盘,盘心印有阳纹五爪戏珠龙一条和“八禧”二字,被认定为景德镇元代官窑制品。1988年景德镇市珠山北麓风景路出土了一批元代官窑瓷器残片,经拼对复原,纹饰绘有青花双角五爪龙纹的有三件,其器型分别为鼓形平顶盖罐、大盖盒和桶式盖罐,现藏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考古所,非常可惜的是这三件元青花官窑复原品,无一完整的龙纹图案。除此之外,鲜见著述报道。由此看出,元代景德镇五爪龙纹器是极为珍罕的。
元王朝在统一南方的前一年即公元1278年,在景德镇设置了全国惟一的官方督烧瓷器的机构--浮梁瓷局。元人孔齐《至正直记》笔记中提到景德镇的“御土”,指的是新发现的优质制瓷原料麻仓土,被官府控制,只供给浮梁瓷局所属瓷窑使用,这种瓷窑称之为“御土窑”,它与同期的民窑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认为,浮梁瓷局其掌烧瓷器的窑场有两种。一种是御用窑场。据文献记载,元代产品比较明确的官府作坊共有156所,其中瓷器作坊仅有两所,专门生产皇家用瓷。史料表明,元代皇帝御用餐具、酒器皿等是槽口镶金的金属制品,瓷器受到冷落,说明皇帝对御用瓷器的需求量极小。所以,生产量相应地就少,以致后世五爪龙纹之器罕见,乃是原因之所在。从元廷对织绣纹饰禁限记载上可知,双角五爪龙纹,自至元二年(1336年)下诏,禁止民间私造。在封建等级制度最为严格的元朝,任何人不得僭越,也不能僭越的,民窑烧制五爪龙的“违制”之器,也应该是罕有的。另一种是官府督导下,入籍匠户分散的、众多的民办窑场。在元廷下达生产任务后,定式烧制出优良瓷器,源源不断地出口海外,赢得了滚滚白银,瓷器外销成为元朝重要财源之一,元代帝国对外贸易非常繁荣。因此,形成了元青花传世品海外多于国内,国内精美元青花少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历史结局。
元代瓷器,近些年才逐步被人们认识,一些精美之器的出现,扭转了过去人们认为元瓷粗率的看法。这件元青花五爪云龙纹官窑器标本,图案精美,寓意深远,五爪罕见,实属难得,对研究元代青花官窑瓷器的发展史,具有的重要价值。
文/褚曙光
http://s14/small/a7c3927egd725778caf1d&690第一收藏微信号,收藏新闻天天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