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熙青花釉里红花蝶纹笔筒赏析

(2012-12-26 15:26:56)
标签:

文化

http://s7/mw690/a7c3927eg7b5fa322e386&690

http://s13/mw690/a7c3927egd1bc5f6921ac&690

http://s7/mw690/a7c3927egd1bc5f70bae6&690

    青花釉里红,是釉下彩绘瓷器的一种。青花是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釉下彩装饰,与青花不同的是以金属铜为呈色剂,高温还原后呈红色。因铜料在高温下极不稳定、易挥发,成品率极低,真正烧成色彩鲜艳的,非常稀少。釉里红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便称之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又有釉里红的绚烂鲜明,形成了素雅而又亮丽的和谐统一,有着其他瓷品难以企及的美艳色彩。

这种工艺在景德镇创始于元代,明代时期采用得不多,而往往以青花与釉上红彩来替代,到了清康熙时期又兴盛起来。由于钴蓝和铜红,所需烧成温度不同,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要得到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的瓷器,就更加困难了。人们常用“十窑九不成”和“百里挑一”来说明它烧制的难度,即使在科技发达,工艺先进的当今,景德镇现代艺人能制成发色鲜艳的青花釉里红器,亦实属不易。因此,每件青花釉里红的成功之作,都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而成为瓷器珍品。

由于名贵,康熙青花釉里红仿品,在市场上常有出现。虽然在造型和风格上与真品极为相似,但其青花发色浅淡、漂浮、晕散明显,釉里红的色泽灰暗、浮于釉面,呈色不稳、不纯正,带有绿苔点等,与真品相比,差距较大,识别不难。

这件青花釉里红花蝶纹笔筒,高17.5厘米,口径16.2厘米,底径15.2厘米。敞口,筒形,口足略外撇,腰微束,拱壁底足,整个底部由三圈组成,中央有一凹圈,施以亮青釉,凹内有青花“康熙年制”四字楷书;中间旋削成微凹宽涩圈,细旋纹和跳刀痕明显,修削工整,细腻光滑;外圈施亮青釉。器物外壁施粉白釉,釉质洁白细腻,莹润匀净,器内施亮青釉,光亮润泽,釉质清澈,透明如水。胎体沉实,缜密致坚。笔筒外壁通体满绘有蝴蝶、四季花卉,纹饰布局有序。用发色纯正、青翠亮丽的青花,绘制花叶、花枝、花瓣和蝴蝶的轮廓线,用粉红色的釉里红,线描花朵和点缀蝴蝶。以斑斓的色彩、细腻的画风,描绘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图画,粉花婷婷,翠叶舒展,纤杆秀枝,分外娇娆,大小不一的七只彩蝶,飞舞在花丛中,每只蝴蝶的姿态和敷彩不同,神采各异,画面上淡雅宜人的粉红色,将满园春色点缀的更加浓郁,生机勃发,犹如一幅呈色美艳、和谐自然的蝶恋花之佳作。从中折射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康熙帝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时代风貌,这也是康熙瓷器在纹饰上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该笔筒造型敦重质朴,挺拔峻峭,构图舒展,笔意柔和,工艺考究。青花呈色绝佳,所用青料是康熙中期青花瓷独一无二的“宝石蓝”,故又叫“康青”,以蓝色纯正、沉稳、紧贴胎体,不洇不晕为特色,而久负盛名。纹饰以单线平涂为主,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绘出花叶的阴阳相背、远近疏密,尤其是青花浓重处的釉面,微微凸起,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效果。釉里红的粉红发色,浅淡、清新又稳定,以及采用铁线描绘、“双犄牡丹”花瓣外缘留白的绘画技法,这些都具有康熙朝的典型特征。器物外壁施粉白釉,器内呈亮青釉,器底施釉既薄又亮,这种“内外有别”的施釉方法,也是康熙青花瓷的一大特色。透过釉面呈现胎体上似隐似现的细旋纹,釉面上留有针眼状的缩釉点,康熙朝的胎釉工艺特征明显。特别是口底相若的康熙笔筒,底足的形制多数为三圈式拱璧底,而别具一格。它的优点既易于器物的稳定,又利于保护底足中央凹圈内的款识,不受磨损。底足内的青花年款,色泽浅淡,字体瘦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书艺精湛,颇具神韵。

这件青花釉里红笔筒,带有岁月久远的历史痕迹,时代特征突出,与款识吻合,是典型的康熙中期之作。由于钴蓝和铜红发色,堪称一流,制作精美,保存完整,尺寸较大,又是文房雅器,十分难得,无疑是一件引人注目的艺术珍品。      文/褚曙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