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研究文摘5
张颐武对《马桥词典》的看法
1998年10月,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获上海市第四届长中篇小说优秀大奖之长篇小说一等奖,此事让人联想到因《马桥词典》而引发的“马桥事件”。有人认为《马桥词典》获奖说明是“对有关论争作了一个结论”,加上与此相关的著名案件正处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理过程中。现摘录此事件的当时人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颐武先生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①对《马桥词典》获奖的看法。
张氏认为,《马桥词典》获奖并不奇怪,任何人都有权评奖,任何人都有权批评评奖结果。《马桥词典》存在着明显的“模仿”和“照搬”情况,不足以代表上海市的文学水平,任何评奖的结果都有待时间的检验。
②对《马桥词典》独创性的看法。
张氏说,认定《马桥词典》是模仿和完全照搬是对两部作品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和研究之后得出的结果。《马桥词典》从小说形式、表现方法、整体风格、小说内容、语言观、时间观、具体的语言阐释、故事情节八个方面模仿和完全照搬《哈扎尔辞典》。一些评委认为,不能否认韩少功在小说形式探索上的原创性是可笑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通过“模仿”和“照搬”获得国内的所谓第一有何意义?
③对法院审理“马桥事件”的看法。
张氏认为,对《马桥词典》的评价,与有关韩少功名誉权的诉讼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在文学领域内,后者是在司法领域内。在文学范围内,不同意我对于《马桥词典》的“模仿”、“完全照搬”的评价,或者给予它一个奖,都属于正常情况。我的观点随时欢迎批评。我也有权进行反批评。但由此引起的有关韩少功名誉权的诉讼却是由于韩少功不允许我批评《马桥词典》,不允许一个批评工作者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造成的。前者是批评得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后者是可不可以进行批评的问题。韩少功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于我们来之不易的表达权利的侵害。如果这种行为得到袒护,那么,任何文学批评都无法进行下去。我所捍卫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由。获奖不会结束论争。
彭绮文摘自《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1998年11月13日吴小曼的《张颐武有话要说》。
加载中,请稍候......